分享

脾胃不和的人,如何辨别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

 旷世奇药 2019-02-05

身体虚弱脾胃不和的人,如何辨别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属于哪一种症状,所以在选择滋补的时候有可能方法不合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并称“四虚”,并由此可导致诸多疾病,虚当补之,而药粥则是很好的滋补佳品,也非常方便,体质虚弱脾胃不和的人需要长期养护,通过食疗方法进行调补。

一、气虚证分为:1.肺气虚,2.肾气虚,3.脾气虚,4.心气虚,5.阳气虚

肺主气,肺气虚,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肾居腰府,藏精气,精气充五脏,肾气亏虚,表现为乏力,健忘,腰膝酸软,脉弱。

脾居中焦,脾气虚弱,表现为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脉弱。

心主血脉,藏神明,心气亏虚,表现为心悸、气短、多汗,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对于气虚者的饮食宜忌,应兼顾到五脏之虚,凡气虚之人,宜吃具有补气作用、性平味甘或甘温的食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1.黄芪粳米粥

1黄芪、党参各30克,粳米50克,先将两味中药加水煎煮3次,每次沸后用小火煎20分钟,合并3次药汁1000亳升,加入粳米煮粥食服,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脾气虚弱、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自汗气短、常易感冒者。

2.苡仁粳米粥

苡仁、粳米各50克,白糖适量。将粳米、苡仁同入锅内煮粥,待粥稠时加入白糖少许,糖溶即可服食。具有健脾除湿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久泻不止、不思饮食、舌淡苔腻者。

3.山药扁豆粥

山药、茯苓、苡仁、赤小豆、泽泻、扁豆、粳米各100克,磨粉炒熟分10次服用。食用时热开水适量,加炒粉调成糊状,加少许白糖调味。具有补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虚失运、湿自内生,表现腹痛腹泻、肠鸣腹胀、脾虚水肿者。

血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月经量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可选用养血药粥,通过养血安神滋补心血虚症,通过补养肝血调养肝血虚症。

1.黄芪当归粥

黄芪15克,当归30克,粳米50克;先将黄芪、当归加水煎煮2次,每次沸后用小火煎30分钟,合并药汁1000亳升,将药汁与粳米共同煮粥食服。具有补气生血功效。适用于气不生血、头晕心悸、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者。

2.芝麻花生粥

芝麻15克,红皮花生20克,粳米50克;将芝麻炒至微香,与粳米花生共同煮粥食服。每天1~2次,具有补肝肾,生阴血,久服延年益寿的功效。适用于血虚头晕、贫血、头发早白、血虚便结者。

3.枣仁熟地粥

酸枣仁、熟地各15克,粳米50克;三味共同煮粥食服;具有补肾、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血虚心悸、血虚失眠。

三、阴虚证分为:1.肺阴虚证,2.心阴虚证,3.胃阴虚证,4.脾阴虚证,5.肝阴虚证,6.肾阴虚证。

阴虚证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夜间盗汗、虚烦失眠、手足心热、口鼻干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