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典藏】江苏诗人诗作联展•淮安篇

 红豆居士 2019-02-05

   淮安篇   

季风 刘季 龚正 月色江河 十品 沙立卫

于兆文 老井 李利军 土土 张素苇 木公 孙月清

邵志彬 缪虹晴 马芮 梁江琴 黄英 徐玉华 苏雪巧

(排名无先后)



淮安诗人
季  风

季风的诗(二首)


向大海

 

她有许多孩子,像水分子一样被海岸线揽在怀中,

没有一个不是她之所爱。

 

那些鸥鸟,那些海藻和鱼,那些船和帆……

都是她内心的象形文字,被细浪一遍遍抚摸。

 

还有那些岛屿,那些漂浮的土地,

没有一寸肉体是多余的。

 

她太宽阔了,像天空被倒扣在地表上。

她的爱如此泛滥,让我时常走不出东南和西北。

 

向大海,大海是一个老者,是亲娘,

她用蓝,顶起头上的一片天。

 

向大海,海水经常会在我的脸上痒痒地挂着,

那是东方日出时被照亮的指引。

 

我是一个身体盛满大海的人,

祖国所有的酸甜苦辣,我都不会拒绝。

 

在白云机场看白云

   

在白云机场看白云,那么多的飞机飞上飞下

它们也是云,一朵朵铁的云,钢的云

 

天上的云,马上就要落了下来

地上的云,马上就要飞到云霄中去

一朵朵云们经常擦肩而过

它们告别,也重逢

 

此时,我正等候一架东航的客机返乡淮安

身披盔甲,我是一只子弹,在空中飞

多年来我被一片白云引领

在一片广大的虚无中,东南西北地扑腾

 

妈妈,人在高处行走,是多么寂寥和凶险

比空还空,比白还白

天空是如此一贫如洗,像被掏空了的村庄,人的心

 

翻炒时光,有些事情被丁丁当当弄响

我们这些被地球用力摔出去的孩子

看到白云,马上就流泪

想到故乡,内心的瓦片瞬间藏满霜


● 诗人简介 ●

季风,新现实派代表诗人,高校兼职教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活跃中国诗坛,获1991年度《诗神》诗刊新人奖、第三届《星星诗刊》全国诗赛“校园诗苑奖”第二名、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全国诗赛一等奖。停笔十多年,2017年回归诗歌写作,获2017—2018年度《中国诗人》微刊年度诗歌奖荣誉诗人奖、2018首届“周庄杯”全球华语诗赛二等奖、第七届白天鹅诗歌奖、《诗人文摘》2018年度诗人等诗歌奖项。作品入选多种权威选本,著有诗集《老乡》《一个人和他的村庄》等,代表作《老乡》《我在乡下教书》系列组诗等。


淮安诗人
刘  季

刘季的诗(二首)


废刀也是刀

 

在废品堆旁

看见一把锈刀

 

突然想起

在微博上看到的

一个日本年轻人

专门捡拾那些废了的刀具

重新打磨抛光

经过他的手

废刀

一把把寒光沉迷

那冷峻之刃

仿如兵器

 

相 亲

 

那年刚20

放假回家父亲带我去相亲

他看上了他同事家的儿子

到了人家我也不紧张

和人家的妹妹聊上了

俩人就在房间里说说笑笑

父亲在另外房间

跟他的同事说话

整个过程大概半个多小时

没见到有谁来相我

 

后来父亲跟我说

主要你不在本地工作

我知道他在替我

也在替他自己找台阶下


● 诗人简介 ●

刘季,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起步于诗歌,后小说。著有小说集《戏剧人生》,诗歌集《美声-青衣》。参加第九届青春诗会。


淮安诗人
龚  正

龚正的诗(二首)


没有消息是最好的消息

 

和妻儿,这已是无言的约定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每一次远行,这句话

都刻在彼此的心里

一个人上路

就是为了寻找一个人的风景

有时把爱和惦记放下

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

 

孤僻、冷漠、淡然

一些看似反义的词语

常常像一团火,占据着

一个人的心灵

如胶似漆的后面

说不定就是一块寒冷的冰

透过表象,暖和冷

心知肚明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片刻的休息

不会让生命缺氧


我的心思你当然不知

 

我的心思你当然不知,

雨太绵密,还带着夏日未凉的暖意,

在秋雨的意境里,

我容易懈怠,甚至睡眠

 

我的心思只是一滴水,

落在土里,瞬间就没有了印迹。

很多的时候,我喜欢凉凉的感觉。

一滴雨落在脸上,

一下子就记住了,

就像落在土里的

那一方土,也会因此而湿润。

 

在我的世界里,

如果有一叶芽出,

也只是因为有了,那心思里的

一滴水。


● 诗人简介 ●

龚正,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淮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淮安文艺》执行主编。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淮阴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有诗歌入选多种选本及获奖。


淮安诗人
月色江河

月色江河的诗(二首)


亦庐照相馆

 

照相馆还是三十年前的样子

只是当年给我照相的那个人

已变成一个小伙子

那只老式相机亦变成数码

有些东西早就逝去

只剩下一些陈年旧雪

还在季节的某个角落苦苦地坚守

数码时代不需要胶卷

我能做到的

就是回到记忆的暗房

通过冲洗技术

还原出一些初恋的色彩

用它烘烤着一颗总是下雪的心

 

2017.5.26

 

在淮安轻轨上

 

不是庞德地铁车站

是淮安轻轨

不是湿漉漉黑枝上的花瓣

是手机屏幕在闪烁着荧光

读屏时代

轻轨是轻浮的,轻轨上的人也是轻浮的

 

2017.6.11


● 诗人简介 ●

月色江河,本名张晓林,当代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在《雨花》《扬子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等发表作品两百多万字,入选数十种诗选和年度选本并获奖。著有文学评论集《淮安文学批评与研究》,诗集《迟到的玫瑰》《七星瓢虫》等三部。主编《江苏网络诗歌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等多部。


淮安诗人
十  品

十品的诗(二首)


雪落在湖上

 

雪落在湖上

满目的萧瑟都在沸腾

灰灰的地平线上隆起了

雪的胸脯

迷人的身姿依着树

泊在岸边

静静地享着

洁白的抚摸 

 

那簖网正伸向水的尽处

渔人也消失在白浪过后的

船的尽头

不知是哪一尾自由的鱼儿

在簖网的底下

悄悄酣眠

梦见一朵大雪花

开在湖边和顽石上

 

雪在沸腾

雪在深深地拥抱着

多情的岸边之石

没去鸟迹和人迹

收藏起欢乐和辛酸

仿佛一叶夏天的小舟

划开水的皮肤

抵达冬天

 

雪落着

在这银白的世界里升起了

 

致远方

 

我知道 你是飞行高远的

精灵 你的叫声

常常在我心里产生回音

你还不知道的恋人

已在旅途中等待成植物

一株含苞等放的蝴蝶

 

我写着小诗 想着你留下的羽毛

要翻山越岭 要与风暴

在海边相遇 你的手杖

依然是一根坚毅的桃枝

过往的白帆都掩起的翅膀

你斜落了下去

 

我远眺着白云 风声

拍打着我三楼的窗台

让你在空气中睡的安宁

想象那些欢乐的日子

错落有致的路面上 会走来

翩翩的姑娘 我会当作你

 

我失望了 一切都飘远了

唯有空荡荡的房子 空荡荡的

粮食还在证明你活着

月亮回家的时候

清辉凝视在门楣上

我知道 你还在远方飞行


● 诗人简介 ●

十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写作30余年,发表作品300余万字。有诗作被译成英文交流到国外。出版诗集《热爱生命》《九月的橡树》《十品诗选》等多部。


淮安诗人
沙立卫

沙立卫的诗(二首)


秋风之夜

 

这不是我关心的

风有多冷

植物上会不会有霜

 

我所关心的是一个季节

一只熟了的柿子

还有被叫停的田野

那只受伤的鸟会不会有人救治

 

我哄睡了清冽的月光

连同月光睡下的还有那朵山丘上的野菊

野菊是秋天的纹身

我的喜爱也随之开遍山岗

 

秋天之夜

很宁静很空茫

但他不是我要的那样

我想要是尖刀剖开落叶的腹部

流出枯寞的血汁

 

这种由来已久的秋

与我合二为一

如果我能够把自己锲入秋天的心脏


抬高一块石头

 

云的下面是一座缺少年代印证的山

石头鼓出的部分是地质的脓包

有些已经溃烂

有些正在溃烂

一处比一处危险

 

天天用泉水清洗

伤口越来越亮

像锋利的刀子

每抬高一块石头

就是抬高积累已久的伤痛

 

树根游走在血管里

说是增加绿色

其实是掩盖仓惶

我攀过树枝

为的是把石头托举出我的世界


● 诗人简介 ●

沙立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清江浦区非遗协会副会长。有散文、诗歌多篇(首)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著有文言短篇小说《凉风夜月》、诗集《不问花开》《树向山长》。


淮安诗人
于兆文

于兆文的诗(二首)


临窗听雪

 

就像好日子没有抱紧

一撒手,世事便纷纷扬扬

在凛冽的寒光中

一个人抖了一抖

一棵树抖了一抖

一座山抖了一抖

大雪如期来临

 

我是这寺里唯一的书生

临窗听雪,茶香外

幸福与沉重

宛如初恋般执着向上飞行

我们把一个冬天铺成跑道

春天的信使

站立在冬眠的梦里

满树的梨花都是寄给春天的信物

 

漫天的雪,下啊,下啊

雪像从那条寒江上而来

垂钓的老翁已下钩千年

谁才是他钩上的鱼

现今浑浊的水下,众生

直奔雪天里的唐朝

那冰下的鱼,也许

真的清澈安静快乐

有人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无人知道,无人知道

 

其实千年后,我成了一尾鱼

在这样的雪空下

在这样的山寺里

在找着一条求生的河

 

失去一半的故乡

 

回忆没有归途

就像人死不可复生

 

父亲撇下母亲

留给我们这活着的遗产

空空地知道,这叫余生

失去了父亲,我们成了半个孤儿

故乡,也仅剩下一半的故乡

 

过去,故乡活在一首散曲里

小桥,流水,宗祠,老柳树

质朴的阳光,照着醉了族长的老酒壶

炊烟,借着老宅的味道升腾

现今,风景和回忆互不相认

只有鸟还在暮色里不知疲倦地飞

一半的故乡,被它翻阅得杂草丛生

 

父亲走后

我是楼顶上眺望故乡的人

少了一半的故乡,一直闪烁其辞

看到了闪电,也听到了雷声

唯有雨解释得清我与故乡的距离:

闪电掩饰怯懦的眼神

雷声盖过半夜的哭声

只有大量的雨水,才能

淹没梦里的泪痕


● 诗人简介 ●

于兆文,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淮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大运河文学报》总编辑。作品散见于《诗刊》《北京文学》《清明》《雨花》等海内外百余家报刊,获2016年“袁鹰文学奖”诗歌奖等。著有作品集八部


淮安诗人
老  井

老井的诗(二首)


从今天起

 

从今天起

一切谎言

湮灭心底

春风唇边起

 

从今天起

一切真诚

呈现肢体

善念不停息

 

从今天起

过往如烟

放下贪痴

天天自然醒

 

一棵大树倒下

 

一树大树倒下了

不在风头谷口

不在月黑风高

不在春风夏雨

不在秋霜冬雪

一棵大树倒下了

倒在意料之外

 

一棵大树

它已成材

枯竭的根须

遗弃它的存在

绿色摇响梦里

落叶是眠床

为它轮回

喊魂


● 诗人简介 ●

老井,真名徐井伍,江苏省作协会员、淮安市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迄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诗歌、散文近200首(),著有诗集《水仙如伊》。现任淮安日报社教育部主任、主任记者。


淮安诗人
李立军

李立军的诗(二首)


形 色

 

行者行色匆匆

行者步履忙忙

他身披一件退了色的袈裟

那褴褛的袈裟上

行者结了晶的梦想和汗水

    白花花地画在上面

 

走到一条小溪

行者停了下来

脱下袈裟

一头扎进水里

 

沉重的袈裟

躺在岸上

耐心地等着行者上岸

有一片叶子落下

它怕它孤单

然后,一片接一片的叶子落下

 

与风语

 

有时像情人的手指滑过脸颊

有时像扫帚横扫落叶

 

我不问你来自何处

也不问你何故而来

 

我只要你拭去那遮掩的浮云

让明月的光照在我的心上


● 诗人简介 ●

李利军,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当代写作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曾在《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文学报》等刊物发表作品。出版诗集《时光胎记》《带着爱情去散步》等。


淮安诗人
土  土

土土的诗(二首)


 

羊群

倒立在荒芜的天空里

面目模糊

相对于风

相对于海浪

劳累且可有可无

 

冬天正是回家的时候

谁也无法阻止

除非太阳熄灭

 

我手执灯火

羊群是我没有语言的伙伴

我们涉过片片盐碱之地

黑夜扑来的时候

我们

时远时近

 

诗之火

 

夜晚到来,停留在手掌之间

我双眼望穿,那不规则的风已经隐退

 

酒精必须被血液收藏,春天才能咯咯作响

无数的花朵趁黑夜开放

谁在漫不经意时,响起莫名的抽泣

 

驻足四顾,一切已在回忆中挫伤

划桨的少女屹立在山水深处,沉默不语

我将微弱的诗歌之火托付于她

拜托啦,如果我在冬天醉倒

请你在我尚未失忆时,将我搀扶

趁醉意未消,将我送过秋天的河


● 诗人简介 ●

土土,原名张兆华,文化观察者,独立诗人,“慢语言诗歌写作”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作品散见于《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翠苑》等,并入选《江苏诗歌地理﹒2018卷》。有作品获奖。著有诗集《忘却之痛》。


淮安诗人
张素苇

张素苇的诗(一首)


那片白云

 

只想朝那片云奔去

那片云在树梢坐等黄昏

坐着坐着,白云又变幻成如来佛主

朝前奔,单纯地想像这天空的奥义

像是虚构的

把自己跑成风

跑到那棵树前

那片云从如来佛主又变成白龙马向黄昏而去


● 诗人简介 ●

张素苇,七零后,淮安人。江苏省作协会员。迄今在《儿童文学》《作品》《鸭绿江》《岁月》《北方文学》《北方作家》等杂志发表过作品,出版诗集《野有蔓草》《苇间风》。


淮安诗人
木  公

木公的诗(一首)


秋的边缘

 

我是秋天的桂子

离秋的边缘较远

当一叶落的时候

我尚未知秋

当叶子落尽之时

我已能呢喃

我在两边的中间

寻找缘的边锋

 

磕磕碰碰

跌跌绊绊

左右失衡

始终未能逢缘

其实秋的风格

是热烈后的绚烂

是静默前的绚丽

是愁煞人的风雨

是冷暖间的风骨

 

我惊讶于秋的色彩

那是人间无数颜色的汇合

斑斓无比

混乱不堪

我更喜好秋的两缘

碧碧的绿

湛湛的蓝

凝重而不失柔美

明亮而不失深沉

 

其实于心而言

我骨子里的倾向性

是秋末冬初的边缘

那是我不可拒绝的未来

充满了若隐若现的想像

好驱散我身体的幽暗

焕发我心灵的惬意

砥砺我向阳的人生

抚摸我一痕斑驳的情绪

使我灵魂空明

如疏影里的简寂

使我内心溢满

似清辉中的静默

 

秋的边缘

一个诗意的话题

无所适从中

竞然浮想联翩

我静静地

带着莫名其妙的喜悦

带着秋天的感动和记忆

幸望地走向秋冬的边缘

最终走向冬的寂静

这大概是我

是我对秋的宣言


● 诗人简介 ●

木公,真名周思民,笔名松萧,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文联顾问,淮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淮安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出版有诗文集《湖城情》、诗歌集《风的形象》、散文集《此物最堪思》、摄影集《清韵》等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入展作品百余幅(篇)。


淮安诗人
尘  清

尘清的诗(一首)


元 旦

 

怯怯走近你的门槛

内心悬着

一片空白和迟疑

还有突然惊醒的愁怅

 

年轻时

迎着你的昭示奔跑

期待你会让我

明天的笑容与众不同

 

也曾着戎装执铁戈

守候你的到来

期待故乡的明月

照见我单薄的青春

 

今年的我

依然害怕你

从容不迫地走来

担心自己渐老的腰杆

能否经受住你的打量

 

你携来清风白雪

万家灯火和岁月静好

而独坐枯灯的我

仍然不敢背着你把旧路盘点

我始终担心你优雅的笑容里

藏着一幅我的尴尬


● 诗人简介 ●

尘清,原名张建龙,系中国检察官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检察文联主席。著有文集《法眼人间》,诗集《一片叶子熟了》《第三条岸》。


淮安诗人
孙月清

孙月清的诗(一首)


一条河的抱负

 

白帆 水草及戏水的儿童

成为一条河的记忆

河床上刻着清晰的汉字

在已然平静的水面之下

悄然地打坐

里运河并不轻松

它总是在给平行的另一条河鼓励

那些忙碌的影子

就是自己的前身

现在

已如一张白纸

静静地铺陈在现实的土地上

任由思想者随手涂抹


● 诗人简介 ●

孙月清,笔名越青,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当过兵,务过农,做过工,后长期在市级机关任职。出版诗集《搅动水中的月亮》《牵手闲情》。


淮安诗人
邵志彬

邵志彬的诗(一首)


吴承恩

 

一只猴子的传奇

流传了几百年

吴承恩用他的笔

刻下了人间的

真善与虚伪

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中

让我们读得清楚

是人还是妖

总能在最后现出原形


● 诗人简介 ●

邵志彬,江苏淮安市人,已发表诗作二百余首。出版诗集《月色玫瑰》《飞舞的彩蝶》《远方的云》三部。现为淮安市作协会员、淮安市诗歌委员会委员、淮安市评论家协会理事。


淮安诗人
缪虹晴

缪虹晴的诗(一首)


小 雪

 

像是一个

女孩的名字

姗姗地

把灰色的画布

一点点描白

 

女孩有些羞涩

又像是新手

笔力只是一味的轻柔

土坷垃想卖弄一下

用夏的余温把雪焐化

只是不知

女孩走来的方向

云层正在加厚

一场真正的暴风雪

已经上路


● 诗人简介 ●

缪虹晴,原名缪红芹,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电力作协副秘书长,鲁迅文学院首届电力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脊梁》《青春》《新华日报》等,著有散文集《最后的玫瑰》。


淮安诗人
马  芮

马芮的诗(一首)


母亲的梨花

 

抢救室  病床边

我伴着母亲游丝一线的呼吸

梨花开  春带雨

我遵循母亲的意愿

为她唱了京剧名段梨花颂

梨花的芬芳瞬间弥漫

轻柔地  舒缓地

我和母亲仿佛徜徉于梨园

眼前蓦然梨花盛开

似万千银蝶飞舞

 

母亲微笑的脸庞

多像一朵梨花啊

此刻

母亲的心灵

平静而安祥

母亲一定在梨花的

清丽  纯美  馨香中

找到了自己的一生


● 诗人简介 ●

马芮,女,回族,笔名漠羊。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1989年起在市、省级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出版诗集《花布伞》等。


淮安诗人
梁江琴

梁江琴的诗(一首)


深巷里的蝴蝶

 

窄窄的,幽深的小巷

一律是青的

青砖、青瓦、青石板

从遥远的地方飘来

从民国的雨伞里走来

 

一群蝴蝶,在跳绳旁翩翩起舞

在用粉笔画的房子里,飞进飞出

她们的笑声,馋得杏花探过墙头

惹得采花的蝴蝶也来一试高低

 

蝴蝶飞啊飞

飞出了深巷,飞上了枝头

再也飞不回

镜框里幽深的小


● 诗人简介 ●

梁江琴,小学教师,有诗歌作品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淮安诗人
黄  英

黄英的诗(一首)


我就这样去想念一个人

 

没办法,真的

想念已成一种习惯

洗菜

你的名字在水流中

涓细 清透

  晾衣服

你的名字又在秋日阳光下

  干净 适度的温热

凝神独坐

你的名字就躲到窗前的树梢里

俏皮地闹着

闭上眼 细密的树叶、心事

此起彼伏的沙沙声

犹如浪花,羞怯仍执著着靠近沙岸

风是宇宙的秘密

你是我的秘密


● 诗人简介 ●

黄英,小学老师。2015年出版个人诗歌散文合集。


淮安诗人
徐玉华

徐玉华的诗(一首)


老 屋

 

老家的房屋老了

也多年无人居住了

已成为一群麻雀的乐园

年久失修屋顶漏光

墙砖剥脱窗棂同时光在生锈

活着的为学区房进城了

离去的为我们熬干入土了

剩下只有无言而沧桑的老屋

与童年抹不去的苦难的记忆

父母慈祥的遗像

还歪斜地挂在墙上

布满着心痛的蛛网与尘埃

他们一双熟悉而亲切的目光

依旧炯炯有神

充满着曾经的慈爱

似乎还在注视着我们儿孙

又在唠叨数落着什么

是欣慰还是遗憾

总不得而知


● 诗人简介 ●

徐玉华, 86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作品至今,已出版诗歌散文集《天地一沙鸥》《江海寄余生》等,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淮安诗人
苏雪巧

苏雪巧的诗(一首)


丢 失

 

坐拥一座城市的拐角

脚步失控的

麦田,芦苇,露天电影

 

躺在一条长流的岔口

我远远的看着他们

想回头亲吻

 

却发现一丝拉长的暗光

与稻穗比着个子

之前的他

 

一亮一灭如这城市的灯火

在黑与白之间变着身份

 

没有温度的光里

我提着灯笼寻找着自己


● 诗人简介 ●

苏雪巧,淮安市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200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青春校园小说《青春记忆》。

   总 评   


● 季风 ●

淮安是一片漂浮在水上的土地,辖区内四区三县中有六县区的名字的偏旁部首是三点水。淮河、大运河、盐河、淮沭河,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乡是水乡,城是水城,有了水,万物就有了灵性和诗性。水之上,波光潋滟,诗意万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淮安文学崎岖的道路上,古有枚乘枚皋吴承恩刘鹗,现当代有吴强袁鹰陈白尘赵恺。紧随其后的,是一支淮安本土诗歌小分队,他们跋山涉水、躬身前行。一路走来,他们或高歌引吭,也短吟浅唱;或质朴唯美,也机智空灵;或澄澈细腻,也超然思辨;或疾风翻云,也细雨润物。他们以个体不懈的求索精神呈现出地方诗歌版图之盎然,用不一样的诗歌步履和姿态证明其自身价值的存在。目前,新诗发展已进入新的百年,新诗的“破”与“立”之架构尚未能找到准确的定位,诗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好在,淮安的诗人们已经有了这种自省自觉;好在,他们已经走在了开土拓疆的大道上。有了拾级攀缘的方向,一切都会变得皆有可能。


编后语:

临近春节琐事多,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的节奏。以致,这一期要比预定的推送时间延迟了些。直至今日晚上,才算抽出点时间通读了几遍本期所有诗作,并将余下的制作全部完成。对于本期诗作,已有特约组稿人的总评,同时也给各位诗友留下了点评的充裕空间,欢迎留言评论。

需要赘述一句的是,犹如百人读红楼,可能会有百种见解,这当是很正常之事。对于诗友的点评,褒奖固然好,批评也未必定是坏事。故,请各位诗人要能以包容之心待之,而非容不下任何批评之词。另,谢绝任何假借诗友之点评行诗外中伤之言行。

最后,深谢诗人季风兄在组稿过程中付出的诸多辛苦和努力,感谢各位淮安诗人的鼎力支持,并提前祝全国诗友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