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不长,很多人应该都听过。 在大海深处有一只的鲸鱼,它叫爱丽丝,爱丽丝从出生开始就和别的同类不一样,它的声音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所以在同类眼里它是一只不会说话的哑巴,就这样爱丽丝独自在北太平洋徘徊了20个寒暑,都没有等到一个声音回应。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一只孤独的爱丽丝,周围人声鼎沸,自己却一直一个人做自己的事,一个人穿过人群,用尽一生不过是想寻找一个懂得自己的人。 孤独是一种常态,而且一个人久了,可以忍受的孤独指数也在不断增加。 那如果把孤独按等级区分,你正在经历哪一级的孤独呢?
那天我一个人在图书馆听网易云,看见了这样一段话: 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 ——孩童走兽飞虫自然热闹,可那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寂寞却是实实在在的冷清,而孤独是一种与周围人无法交融的状态,甚至也许连一个温暖的身影都不在身边。 寂寞是精神上的无助,孤独却未必如此。 去年夏天,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亲情观察成长励志类节目《我家那小子》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随着《我家那小子》的成功,湖南卫视紧接着做了一个升级版——《我家那闺女》! 嘉宾变成了吴昕、袁姗姗、傅园慧和何雯娜,家长团也从妈妈换成了爸爸。 其中惹了最多的争议的人物,自然就是主持人吴昕。 吴昕的日常生活其实我们大概都能猜到一些,在《快乐大本营》的时候,就经常调侃吴昕私下很宅。 果不其然,吴昕一上来便给我们展示了一番真正的技术! 一边泡脚一边看书,困了偏头就睡。 不少网友看到这里,感叹道:“这简直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啊!” 没有工作和那些琐碎的事情,在自己的小小空间里,怎么舒服怎么来。 泡完脚的吴昕又开始吃保健品,一切收拾完,已经是深夜,这个时候,吴昕开始拼积木一直到很晚。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大家觉得这种生活平淡,却透着几分孤单和心酸。 吴昕就是典型的网络上的“空巢青年”,每天在家里,外卖叫来一天一餐,早上起不来睡醒就是下午,晚上一直熬到深夜,但是怕胖也不吃晚饭,微信运动的步数,基本显示为10到30以内。 作为空巢青年的乐趣,只要开心,可以随便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又或者睡到自然醒,每天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被人摆布。 吴昕在节目上因为事业失利、情感上孤单痛哭,空巢真的那么痛苦吗? 当你开始一个人生活,远离你的家乡,远离你的朋友圈,一个人上班一个人下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甚至节日的夜晚,你也一个人度过。 你或许从没想过自己会一个人生活这么久,于是孤独感就这么突如其来。 有人说,一个人生活过于孤独,我们没有人可以倾诉,可是生活方式各有不同,没有好坏之分。 独自生活的那些人,面对生活的难,多多少少会比别人更从容一些。 找不到一个人陪伴,所有的情绪都自己吞,反而很快地沉淀了自己,这种无奈感,也许就是生活本身。
家里会出现很多灰尘和头发,打扫的时候你会皱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我怎么会脱发的那么厉害..... 原来单身生活,真的如此艰难。 生活本身,没有诗和远方,有的是需要换洗的床单,又用完的电费,不知怎么堵塞的马桶和下水道。 兴致勃勃布置好的家,两个星期之后杂乱,那些网上看着浪漫又少女心的房间布置,显示根本无法完成,当收拾屋子变成一项计划却永远无法完成的时候,一个人的生活,真的很艰难。 日夜颠倒,没有人能说话,总会在某一段时间内让人觉得难熬,有人说孤单的一个人生活就好像置身于黑暗之中,于是一个人的生活开始变得如此令人害怕。 可是当一切都成为了习惯之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竟也学会了做菜、收拾屋子,才发现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们看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之后,才明白,“烟火气”这个东西才让我们从生活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最初的困难回想起来也不再是困难,想倾诉的情绪竟然能自己消化了。 我们终究是这样的人,是这样能够自己给自己安定感的人。 也许一个人的生活,并不可怕。 孤独其实并不可怕,反而我认为 孤独是最好的增值期 。 一个人的时候反而更加舒服,尤其是走在路上晚风吹过 ,一个人的风景哼着自己喜欢的歌,为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 ,孤独又何妨。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一个人生活? 现在新衍生出了一个网络词语名叫:自杀式单身。 翻译;一直享受单身但不主动扩张人脉,却依然渴望爱情。 兴许是戳中了很多人的性格软肋。我们总是一边期待着什么,一边又对它视而不见。 微博上有个投票:“你觉得自己是享受单身还是被迫单身?” 从投票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人的状态都是:“享受单身”。 大部分选择单身的人都认为,宁可要高质量的单身,也不要低质量的恋爱。“单身不是自私,而是比和错的人在一起更明智的选择。” 每天的日常就是宅在家里玩电脑,只要有空调、wifi和足够的食物,就能活下去。 周末能在家里躺上一天,靠外卖和手机“续命”。 一个人待时间久了,就越来越不想跟人接触。 有人会好奇:“一个人不觉得孤独吗?” 孤独? 有手机、聊天软件、网络游戏……还有各种不同的APP可以填满生活的空档,根本没有时间去感受孤独。 享受单身带来的自由,这并不意味着拒绝和排斥爱情,即便以后恋爱或者结婚组织家庭,依然都会享受单身带来的自由。 这是一种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不是孤独的过着自己的生活,而是不管置身何种嘈杂的环境中都能保持独立的自己。
有一种孤单,叫别人觉得你很孤单!
全世界范围内,每7个年轻人,就有一个选择单身独居。 尤其在北欧,单身的比例更高,挪威,芬兰,丹麦,巴西,都有大批单身独居者。 其中瑞典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单身独居比例高达60%。 中国的单身人数也超过2亿,数字还在迅速攀升。(数据为新闻来源饮用)
“那些不想太依赖男朋友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不想生二胎的,你孤单你可怜你不正常,就算美若天仙腰缠万贯,但你没男人陪没孩子玩,我们依然同情你。” 年少时我们害怕孤单,上厕所都要拉个人陪着去,生怕别人以为自己是被孤立的,而年龄渐长,发现孤单才是常态,于是学着取悦自己,选择孤单。 事实是,选择孤单的人,比那些没得选或不敢选择独自面对生活的人,不知道强多少倍。 选择一个人生活、不依赖他人、不惧怕旁人的闲言碎语、不需通过男人和孩子来实现自我的人,肯定自身精神强大并且有足够的财力,能随时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既然能主动选择孤单,就一定具备随时结束孤单的能力。 村上春树说:“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一个人优雅地生活,赛过两个人不开心的吵闹。 有人总结说:两个人好好过>一个人好好过>一个人胡乱过>两个人胡乱过。
我还挺赞同的。 一个人的生活有时候就像如鱼得水般自在,也有时像一个人与整个世界为战,你必须要抵抗随时会倾巢而袭的孤独无助感。 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单身三年了,有过相亲的经历,但最后都成了朋友。
自己在北京做互联网,没有买房,财务规划也比较简单。 偶尔也会和朋友聊一聊关于年龄,生育的问题,但没有人干涉,做决定的还是自己。
这个世界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有各式各样的人,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自己投入。 三毛那句话说“生命的滋味,无论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去尝一尝。”
而品尝这些滋味,保持对事物旺盛的好奇心和感受力,和单不单身的关系不大。
人生总归有一段或者几段一个人前行的时候,接纳自己的每种状态,感情的事情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该看淡的看淡,该享受的享受。 在闲适之中,保持一定的进取心,从而有更大的能量去保持平和。 人应该真正的学会精神独立,关注自己,自己给自己快乐。 任何人来到生命中,都只是锦上添花。 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刻意去找,往往是找不到的。 单身的时候就好好享受单身,等到有一个人闯入生活的时候,再去享受两个人的生活。
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珍贵独特,每个阶段都值得享受。 一个人也要好好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