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重型通讯卫星,走全电推进路线注定是没有出路的,走混电路线(即使用化学发动机来迅速升轨、定位之后再使用电推来进行日常的保位工作)才是正道。 第一,“专车服务、包箭发射”才是土豪卫星公司的未来最爱。 核心原因就是目前与未来10年时间内,国际上GTO运力达10吨左右的重型运载火箭将会大量云集出现(H3火箭的6助推器版、缩小版长征五号火箭、阿里安6火箭的4助推器版、火神火箭的4助推器版、完全复用的猎鹰9H火箭与完全复用的新艾伦火箭),而这些火箭又非常合适重达9至10吨级的重型通讯卫星来进行“单星包箭发射”。 象近期就计划使用猎鹰9H火箭进行发射的阿拉伯国家的6500公斤的那颗重型通讯卫星那样,此次发射就白白浪费了猎鹰9H火箭的很多运力。反正都必须要走“单星包箭发射”的解决方案,如果这颗阿拉伯国家定购的重型通讯卫星的重量能够做大到8、9吨级,整体边际效益就要好很多了。 其实象H3、阿里安6与火神这三款火箭,发射时加多几枚固体燃料助推器也用不了多少钱。而且重型通讯卫星的业主方也不是什么“穷逼”,只要未来中国航天科技公司、波音公司、空客防务、劳拉宇航与洛马这几个全球核心商业通讯卫星制造商“统一向全球推广”重达9至10吨级的重型混电通讯卫星,象SES、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欧洲卫星组织、阿拉伯卫星组织、国际卫星组织、美国卫讯与中国卫通这些全球主力通讯卫星运营商们也都会去主动采购的。 而且GTO运力10吨左右、整流罩直径5米左右的重型火箭末来国际市场价格“贵极”也只有2亿美元(现在欧洲阿里安五号火箭的价格上限就是2亿美元,猎鹰9H火箭完全复用版的价格更低,只有1点3亿美元)。因此未来国际市场上重型火箭发射价格的逐渐降低,也非常有利于全球市场上重达9至10吨级重型混电通讯卫星的销售推广。 重型火箭的市场价格大幅度降低之后,还要舍苦苦等候拼凑“一箭双星”发射任务的公交车?!“专车服务、包箭发射”才是土豪卫星公司的未来最爱。 第二,全球重型火箭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对全电通讯卫星发展的打击将非常巨大与致命。 4、5吨级的全电通讯卫星的功能就等同于8、9吨级的混电通讯卫星。市场采购价格也要4、5亿美元。问题是能够出得起4、5亿美元购买一颗重型通讯卫星的公司那一个不是大土豪?!而且全电通讯卫星的定位少说也要推迟半年左右的时间,市场价格达4、5亿美元一枚的重型通讯卫星推迟运营半年时间,贷款利息与运营利润的损失也要达3000万美元以上。 如此综合起来一计算,改为采购8、9吨级的混电通讯卫星,再采用“单星包箭发射”的方案反而就更为经济合算了。毕竟等候拼凑“一箭双星”的发射任务,也一样是需要花费时间成本的。 如果4、5吨级的全电通讯卫星制造完成,为了等候拼凑“一箭双星”任务再在仓库里放上半年时间,再计算上使用电推缓慢升轨所花的半年,合计就等于损失了1年时间的利息与运营利润了(合计将达6000万美元)。这一切显然是重型通讯卫星的业主方所完全无法容忍与承受的事情。而且越是大型的全电通讯卫星就越是如此。 因此,高凉陈君认为从财务运营成本的角度分析,重量超过5吨的全电通讯卫星就已经完全没有发展的必要了。与之相反,1、2吨级的全电通讯卫星则还存在发展的足够经济运营空间。 陈天(高凉陈君) 2019-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