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哲理(郑曼青主讲 李野文笔记)

 易医文化 2019-02-05

  所谓''即是专心致志于丹田,然后返老还童之谓,亦即是我们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老子从前说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是极有道理的,我们知道风与水是最柔的东西,它是慢慢的积起来的,积到很多的时侯就没有东西可以抵御了。所以我们扩大而言之,天地也不过是积气而已。因此我们在空气中练太极拳,亦正如在水中游泳一,而对于空气就像对水一般,有一种阻力的感觉,从而慢慢的练,要练到最柔的境地。

 

讲到气,丹田就是气海,海的容量是其大无比的,我们要以心运气,气沉丹田,然后知道气之所至,气之所行,气之所积。丹田之气满了以后到尾闾,再上行走到脊骨,然后走到泥丸,也就是气通三关,以后,就往下行走,到五腑六脏,而使全身得到了无穷的补养,所以气在我们身体中是这样遇而复始的运行。我们人体里有三层的膜,肌肉的外面一层,筋的外面一层,骨的外面一层,此膜正如车胎里的内胎一样的,我们练太极拳的人,如功夫练得好,体内的膜就会增强,所以就不怕打,又我们要以心运气,使气走三关,我们早晚行、处、坐、卧,都是注意丹田,要以意行气,孟子说:'志,气之帅也,'志是气的元帅,元帅到那里兵也到那里。又,气是和电一样的,一热则钢铁木头也能传透过去,所以我们天天练太极拳气就能壮,体内的膜就会增厚。气能通三关,则一切病都没有了。                                    关于练太极拳的体用问题,我也顺便在此来谈一谈,太极拳的体用,是应该注意的,体为本,用为末,没有体就没有用,换句话说,就是有体才有用,体最主要的是要血脉流通,周身血脉流通以后,人还会有什么病呢?再谈到人体内的肾与胃,人的先天是肾,练气就是练肾,练丹田。人的后天是胃,惟胃强才能吸取充分的营养,但很多人则在摧残胃,人们以为身体虚弱了,就一定要进补,于是不断的补充营养,但毛病就出在这里,过度的营养是最害人的东西,大病往往从此而起,因为吃得太多了,消化不了,胃就闷胀起来,周身的气血也就不流畅了,在这种情形之下,那有不生病之理?因此我们如要防止生病,则首先要使气血通畅,要气血通畅,则练太极拳是最佳的途径。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要练太极拳呢?练少林拳不好吗?但我觉得练少林拳对身体虽然也有好处,但是和太极拳不同,因为少林拳的运气是偏于刚的,是往任脉走的,反之太极拳运气是致于柔的,是往督脉走的,由督脉气行骨中,即道家所谓通三关。同时少林拳是力由骨发,太极拳是劲由筋发。

 

  太极拳所谓体,所讲的就是''''的连贯流通,盖人身体内最主要的是气与血而已,血本身不能走,要*气率血而行,故一个人气旺则血旺。我着了一本'郑子太极拳十三篇',这是根据澄甫老师口述要点以及我数十年的经验与心得而写的,但断断续续的写;就写了二十年,在台湾才印出来。

  练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松,但很多人就松不下,一接手不知不觉之间就不晓得松,这样,一扭,一顶就完了,也就把门关闭了,不能进步了,须知练习太极拳是要学吃亏的,不要学占便宜,你要是想占一分便宜,大吃亏就在后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