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和孩子一起用好老祖留下的养生表!

 花甲也疯狂 2019-02-05
原创: 祝小殸 比智高 2016-12-02

                                   2016年11月30日

“二十四节气”

正式列入“非遗”!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你可知道

离今天最近的是哪个节气吗?

上一个节气是什么吗?


二十四节气关系着衣食住行,指导着农事耕作,使我们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

转头问问身边的孩子

咱家的娃娃能说上几个?

课本里教了这些知识吗?

如果不会没关系

追随下面这些唯美的画面

看看每个节气养生关键

一起了解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吧



大寒 (1月20-21日)

1月20日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天色寒春苍,北风叫枯桑。


养生关键词:防风寒

“若要小儿安,留得三分饥和寒”。别给孩子吃得过饱。孩子吃多了容易形成食积便秘。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有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大寒前后,年底应酬多、缺乏运动,加上暖气和室外寒冷的轮流考验,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预防感冒除了加强锻炼,还可以通过食疗增加抵抗力。

立春(2月3-5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象徵春天正式开始!人们经常用这天的天气来预期未来一年的收成。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养生关键词: 护肝

“春捂秋冻”,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要注重养护肝脏。除了注意饮食之外,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也舒发了肝气。儿童保健要做到“减衣不减裤”

雨水(2月18-20日)

雨水之后,东风解冻,雪水溶化,降雨开始增多,春雨绵绵,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养生关键词: 春捂

从雨水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渐多。但冷空气与暖空气仍会频繁较量,所以雨水节气常出现“倒春寒”,春捂的要点是“下厚上薄”,捂好背、腹、足底。背部保暖护好“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下起”,足部保暖身体才能真正暖和起来。

惊蛰(3月5-7日)

立春雷初响,万物萌发,蛰伏在地下冬眠的虫类也将开始出土活动。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养生关键词:降火

惊蛰后春风拂面,易引动肝阳,并伴多痰,孩子易出现上火、口渴、便秘、干咳等症状,建议孩子少吃辛辣及卤制品,不妨吃些柚子、黄瓜等降火。可吃些海蜇清热化痰、降压消肿。妈妈们最好经常给孩子推拿按摩,以帮助孩子健脾和胃,调和肝脏,燥湿除烦,提高正气,增强抵抗力:

春分(3月20-21日)

立春季过了一半,白昼渐渐增长,由於阳光直射赤道上方,春分这天昼夜平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逃李艳妆新。


养生关键词: 清热

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是调整阴阳平衡的好时机。俗话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以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呼吸消化功能加强,内分泌激素尤其是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是孩子们长高的最佳时段。春分这个时候的香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口感和营养都是很好。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

清明(4月4-6日)

春暖花开,大地呈现气清景明的现象,因此以「清明」为节名。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养生关键词:润燥

“断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这是苏东坡描写青蒿的优美诗句。清明前后北方风大雨少,气候干燥,容易干燥上火,而青蒿正是美味娇嫩的时候,怕上火的朋友,不妨吃上一些青蒿蹄花汤,清热滋补润燥。

谷雨(4月19-21日)

「谷雨」象徵著农民布谷后望雨的期待。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养生关键词:控压 排毒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农历三月初三这天,不少地区都有吃荠菜煮鸡蛋的风俗。初春是高血压病好发的节气,食用荠菜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有降血压、降低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前后,空气湿气大,要注意排湿排毒。此时竹笋纷纷破土而出,可食之通便护肠,排毒养颜。

立夏(5月5-7日)

夏季开始!经过春风吹拂、雨水滋润的植物已逐渐成长茁壮。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养生关键词: 拿五经

立夏后,孩子常会烦躁上火,食欲、睡眠不佳。可用中医经典养生方法“拿五经”:即用五指同时分别点按孩子头部正中线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每次不少于3~5分钟,可调节神经功能,面容红润,精神焕发

小满(5月20-22日)

稻榖即将结实饱满,农民有了丰收的希望。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


养生关键词:养阳

小满后,我国大部分地方高温、多雨,体内湿气会增加,情绪也会更易烦躁,汗液的排泄加快,中医认为“气随汗脱”,阳气会因此受损。

此外,热天人们比较贪凉,易感受寒湿而伤阳。可按揉足三里穴养护阳气、补中益气。

芒种(6月5-7日)

有芒作物开始成熟,稻麦此时皆已吐穗结实,长出细芒。“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养生关键词:祛湿

芒种湿度增加,使人易四肢困倦,萎靡不振,痰湿内聚。夏季此时有了大排档,“肥甘厚腻”会困住脾胃,进而出现痰湿体质特征,如食量大、容易疲倦、舌苔白腻、不爱喝水、大便不成形等,不妨按摩丰隆穴、健脾胃、祛痰湿。

夏至(6月21-22日)

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昼长夜短;「夏至风台就出世」,表示台风季节即将来临。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养生关键词:养心 明目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因此端午节又叫“端阳节”。端午养生用艾灸,能使人解除疲劳,享受轻松。在家中适量燃烧艾条还有驱蚊虫和秽气的效果。

夏至后,真正的“烤”验才开始。天气时而炎热、时而闷热、时而湿热,孩子容易出湿疹,人的情绪也会一波三折。此时可练中医经典气功“六字诀”中的“呵”字决防治心病,缓解焦躁情绪。呵,读(hou)。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如此动作6次为1组,一般要连作6组。

小暑(7月6-8日)

天气逐渐炎热。是月极热,月初犹小,故谓之小暑。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养生关键词:防暑

进入小暑节气后,为躲避炎热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房里,殊不知这有碍养生,最好采用自然的方法防暑降温。

大暑(7月22-24日)

气候炎热达到最高峰!大暑前后,是一整年中最热的时期。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养生关键词:防中暑

大暑多在三伏中最热的中伏,气温高多雷雨,易挟湿。暑湿之气会乘虚而入,使人心气亏耗,易引发中暑等疾患。当全身出现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出汗等情况时,多为中暑先兆。最好脱离高温环境,解开衣领,喝点凉白开,吃点水果,尽量到阴凉的环境里休息。

立秋(8月7-9日)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养生关键词:贴秋瞟

经过酷暑的煎熬,人体营养耗损不少,北方立秋之后可“适当”贴秋膘恢复体力。江南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较重。贴秋膘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容易诱发感冒、便秘、发热。不论南北,立秋后要吃些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笋等,营养丰富又不容易发胖。

处暑(8月22-24日)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养生关键词:护发

处暑与“七夕”常靠在一起。“七夕”的一些民俗也颇有保健养生的意味。比如妇女洗发。湖南《攸县志》记载,“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就是取侧柏叶祛风湿,散肿毒、抑菌的作用。且处暑后,洗头前要记得按摩头皮,有利于头皮部经络气血的疏通,让人神清气爽。

白露(9月7-9日)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养生关键词:早睡早起

俗语“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是说,处暑每天洗澡,但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晚上睡觉也要避免寒凉之气侵入,老年人基本上可以把席子撤掉了。此时应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可防止收敛太多。白露时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容易复发,容易过敏的少吃海鲜。适宜膳食有莲子百合粥、银杏鸡丁、山药等。

秋分(9月22-24日) 

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养生关键词:暖胃 解乏 安神

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多发与复发的时节,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是这个时候的暖胃护胃佳品。秋分后,橘子大量上市,坐班族不妨在办公桌上或者卧室里放一些橘子皮,适当闻闻可以芳香化湿、醒脾开窍解乏;橘子柔和的色彩还会给人温暖的感觉。

寒露(10月8-9日)

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国秋。


养生关键词:润肺

寒露后柿子上市,可清热去燥、润肺化痰,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但每天不要超过1个。

霜降(10月23-24日)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养生关键词:少吃秋瓜

九九重阳后阳气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俗话说“秋瓜坏肚”,这个时候气温凉爽,瓜果性寒吃太多易损胃阳,要少吃或不吃。体质虚弱怕冷的人此时应选温热性水果。

不少老人到了霜降后会腹泻,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生姜、大枣等食材食疗,并注意腰腹部及下肢保暖。

立冬(11月7-8日)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冬季来临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懔?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养生关键词: 防五寒

立冬前后,要注意防“五寒”:防颈寒,薄围巾立领装出门穿;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莫嫌烦;防肺寒,温肺散寒来碗神仙粥;防腰寒,双手搓腰肾阳暖;防脚寒;家庭足浴赛灵丹。

小雪(11月22-23日)

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养生关键词:萝卜加梨

平时大家都习惯熟吃萝卜生吃梨,小雪之后不妨反过来。因为梨能润肺清热、养阴生津,对于刚入冬的燥咳效果很好;可用梨和蜂蜜隔水蒸熟吃。中医认为生吃白萝卜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所以,从清热生津的角度来说,生吃效果更好。但脾胃虚寒者不要生吃萝卜。

大雪(12月6-8日)

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雨,能饮一杯无?


养生关键词: 养藏精气

大雪节气时寒冷干燥的天气让人体出现不适,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对于中老年男性而言,大雪之后更要注意“养藏”。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在大雪时节适量吃些莲藕粥,有较好的补益功效。莲藕熟吃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功效。

冬至(12月21-23日)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养生关键词:防寒  保暖

冬至是养生的重要时间点,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如果注意养生有利于健康过冬,甚至能为来年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

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饺子最初是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把驱寒活血的药搅拌在肉馅里,给冻伤的百姓。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前后常拉耳垂、提耳尖、摩耳廓,直到耳部感到发热,有利于全身保健。

小寒(1月5-7日)

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养生关键词: 驱寒 补气

小寒是寒冷期。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最怕冷。不妨试试以下三种汤品驱寒取暖:气虚怕冷喝黄芪牛肉汤;阳虚怕冷喝干姜肉桂羊肉汤;血虚怕冷喝鸡丝阿胶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