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守护善良和终生学习中认识自己—孟宪忠教授给朋友们的新春祝福

 阿明哥哥资料区 2019-02-05

新年快乐

春节,是家人团聚、欢心愉快的日子。也是静下心来,回顾与展望的时节。

往日如昨,那些经历的事,读过的书,思考过的问题,择其印象深者说与挚爱的朋友,祝福挚爱的朋友

01

善良是第一才华、心智是最大智慧

在商学院任教,总免不了先说管理。

2018年,萨提亚·纳德拉的《刷新》让我印象深刻。

比尔.盖茨创建的微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信息化科技公司之一,在单机软件时代一骑绝尘无人出其右,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步履蹒跚辉煌不再。2014年萨提亚·纳德拉接任首席执行官,率领微软开始了战略与文化转型,彻底刷新了微软。纳德拉超越了传统的软件业务、笔记本业务,他透过微软“视窗”去看“云”,在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三大领域实现了新的战略布局和高歌猛进。微软市值翻番,一度超过了苹果,重回全球市值第一。

萨提亚.纳德拉何以能实现刷新微软?

他的核心管理思想,即任何组织和个人,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都需要自我刷新。为了迎接智能时代的挑战,他提出微软自我刷新的三个关键步骤:拥抱同理心,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以及建立成长型思维。

感动乃至震撼我的是:拥抱同理心、“无所不学”的求知欲、成长性思维都不是我们管理学课堂上讲的商业本领、竞争策略、经营技能,而是形而上的商业哲学。

同理心是从心出发。同理心是为客户着想、为社会担责,纳德拉说的非常好,我们总要认识到:我们公司存在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从为了世界更美好出发,我们就能看到客户的问题、看到社会的问题、想到更好解决问题的业务及方法。

纳德拉所说是商业经营的真理。

自汽车诞生一百年来产生了多少闻名世界的汽车公司,为什么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通用、福特、丰田、本田都没有主导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开发电动汽车呢?因为他们更多的思考的是如何打败对手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盈利空间。Google则在思考,20世纪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造成每年近120万人死亡,数千万人受伤,为什么不能用更精确更安全的人工智能技术代替人工驾驶呢?20世纪的汽车虽是便捷的交通工具,但却死死的将驾驶者束缚在方向盘、油门、刹车和换挡拨片上,不论你去哪里,无论你开多长时间,你都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这是对人的束缚。为什么不能以自动驾驶解放人们呢?Google是从人出发才开发了无人驾驶汽车。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

我们都知道鼠标与图形界面都不是乔布斯发明的,是施乐原创的,可施乐却将其束之高阁。而乔布斯思考的的却是,为什么不能让这简单操作方法惠及大众呢?他说,他推广鼠标和图形界面就是为了让80岁老人和两岁儿童都能使用电脑。苹果也是从人出发推广了鼠标和图形界面。

在马斯克之前,全世界的火箭发射都是不可回收、一次报废的。对于那些火箭制造公司来说回不回收无所谓,反正都是客户买单。马斯克、贝佐斯则考虑的是将人类送上火星,开拓人类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以备地球有难时人类尚有备份。而这就需要更低成本的运送方式,于是马斯克、贝佐斯的可回收火箭都成功了,大大减少了发射成本,还开辟了人类登陆火星的新征程。

杰夫·贝索斯旗下蓝色起源火箭升空

商业需要才华,需要智慧,但善良是第一才华,心智是最大智慧。有了善良,你就能看到问题,有了心智你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春之际,祝福我们:要想在世界竞争中发展,绝不能只凭竞争技巧,更不能仰仗商业计谋,我们需要从心出发,守护善良,拥有善良的才华、心灵的智慧。


02

“无所不学”的终生学习时代,

我们亟需虚怀若谷的开放思维

我向来读书比较杂,与工作生活直接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我都喜欢读,不直接关乎生活的科学、历史、小说、诗歌、戏剧、艺术也是爱不释手。

我一致信奉:“从一个窗口看不到完整世界”的理念,铭记着马斯洛的名言:“如果你只有一个锤子,你会将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钉子”。

所以,我不想用一种视角束缚、限制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因而才广泛阅读,想从不同的角度开放地看待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018年,在阅读了十几本剑桥达尔文学院的系列讲座书籍之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以为自己藏书万卷,认真读过几千本书,也出版了十几本书,算是有点学问了,思维已是很开放了,但面对达尔文学院的系列讲座,我深感自己的肤浅与无知,需要更深刻的理解开放,更深刻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剑桥达尔文学院系列公开课

自1986年至今,剑桥达尔文学院在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都会组织一系列公开演讲,每个系列将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每个主题都涉及多学科内容,从不同的学科分析同一个主题。每个演讲者都是学科、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有画家、舞蹈家、作曲家、建筑大师、历史学家、小说家、天体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神经系统科学家、心理学家、控制论者、哲学家、经济学家,不一而足,几乎无所不包。而且,每一主题的讲演者不但学科不同、职业不同,而且国家、民族、性别不同,这才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多样性。讲演所设主题极为广泛:有“起源”、“时间”、“空间”、“结构”、“力量”、“颜色”、“美”、“身体”、“记忆”、“证据”、“冲突”、“灾难”、“预见”、“未来预测”等等。这些主题本身似乎不属于任何学科,但又涉及任何学科,需要从多学科角度研究。

仅举我读《美》与《预见》为例来看我的无知和亟需学习……

我曾经在大学和文学院讲过美学,那时社会上美学研究多是以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电影、戏剧、建筑为对象。看了达尔文学院的讲座,我才更开阔的认识到,人们还可以也更应该从没想到的角度来研究美。2011年达尔文学院的美的讲座总计有八讲,分别为:“美与真理”、“美与怪诞” 、“量子之美” 、“音乐之美”、“美与吸引”、“美与幸福”、“美与恐怖”、“星云的奥秘与美丽”,足见美的研究角度之开放与深度。小到微观世界量子运动的轨迹、粒子呈现的颜色,大到无尽宇宙灿烂星云、都有着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美的色彩、美的造型、美的轨迹。如果我们能将人们的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观与宇观之美借鉴到我们美的创造过程,那将极大的丰富我们的美丽对象与美丽内容。

这些讲座也告诉我们,美不仅与认识、真理相关,还与幸福相关,世界著名动物学家珍妮.阿尔特曼还通过对狒狒行为分析指出我们对美的认识受到了有限感官的限制,我们需要更开放的对待美;叶普根尼.多布莱克教授甚至深入的讨论了美对专制与暴力的强化,如希特勒、墨索里尼时代的某些视觉作品以其规模强大、形式统一给人以强烈印象。这些讨论都提出了我们很少能想到的视角,我们很少能认识到的矛盾和悖论。面对这些讨论,我们不能不看到我们对美的认识还多是停留在艺术范围之内。

不论是从事什么工作,总离不开预见未来。过去,我认为从借鉴历史和未来学角度就可以多少能预见未来。看了达尔文学院的预见系列讲座,我也感到自己视野终是狭隘。讲座从历史、舆论、音乐、科学、决策、乃至科幻小说不同角度条分缕析的谈预见,讲演者论到古代预测从狭义上体现为占卜,但在广义上实质是代表着一种文明的智慧;音乐深刻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从音乐变迁中可以感受未来的脉动;随着媒体传播手段的进化,如Facebook、Twitter、Skype等个人网络媒体平台的出现可以汇集成大量的心理倾向,而社会心理将对社会未来产生重要影响;科学预见自有其独到的价值,但未来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科学预见也越来越需要谨慎;论到科幻小说,著名科幻小说家罗伯特.索耶认为科幻小说往往比自然科学、社会学更能预见未来。这一见解真令人耳目一新。

Martin Cooper在1973年发明了手机

科幻小说为什么比严肃科学更能预测未来呢?其一因为,想象力大于逻辑,想象力比逻辑更丰富,想一想儒勒.凡尔纳在近200年前的科幻小说《海底二万里》、《八十天环绕地球》、《从地球到月球》、《地心游记》、《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中的潜艇、飞行器……,想一想捷克作家恰佩克30年代所作的科幻剧《优素福的机器人》创造的机器人术语及对机器人的描写,想一想马丁.库伯因科幻片《星际迷航》中宇宙飞船考克船长使用的手机启发制造了人类第一个手机,我们就可感受到科幻不但在预测未来,还启发人们创造未来。其二因为,虽然科学家及社会研究者学术修养深厚,却往往受制于赞助方和大众舆论,在许多问题上畏首畏尾,甚至会指鹿为马。如面对气候变暖现状,就有个别科学家站在石化企业利益集团的立场上断然否绝。而科幻作家不需要对政府机构和商业团体利益负责,是唯一有条件自由预测未来的群体。

读达尔文系列讲座,我深刻的认识到:多样性是进化的唯一途径,多样性也是创造的前提。我深刻地认识到;只听一种声音容易耳聋,只看一种色彩容易色盲,只吃一种食物容易体弱,只有一个视角只能盲目自信于那一角的繁华。

新春之际,祝福我们:这不是一个“无所不知”的时代,这是一个“无所不学”的终生学习时代。我们绝不能自满自己的一孔之见,一时之见,而要虚怀若谷的开放思维,跨界融合,多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多学科整合探索未来。


03

德尔斐神庙永恒的启示:

认识我们自己

2018年是如此吊诡和繁杂的一年,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不应当,太多的自以为是,太多的自欺欺人……

静心思考,为什么会如此呢?

想到了前些年去希腊世界文化遗产帕那索斯深山德尔斐神庙遗址,想到了德尔斐神庙中那句最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想到了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何事最难为?”泰勒斯的回答“认识你自己。”

德尔斐神庙:认识你自己

也想到了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在《道德的系谱》中的所言:“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古往今来,圣者哲人都在说:认识自己比认识别人更重要,认识自己比认识别人更困难。

何以如此?

人的眼耳鼻舌身五官都是接受外界刺激的,人们睁开眼睛首先看到的是外在世界,听到的是外在世界的声音,闻到的是外在世界的味道,触摸的是外在世界的质感,人们就认为外在世界最重要,征服外在世界就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任何民族的语言也都是首先面对外在事务,孩子们先学的句型一定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也就是说,人们首先具有的是对象意识。

人们没有反观自我的眼耳鼻舌身,只有对外在世界的认识丰富到一定程度,又通过精神进化,有些人才能形成自我意识,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对象,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才意味着有了自我认识,才达到了自我意识的境界。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一生也可能没有形成自我意识,一生总想征服外在世界来彰显自己的存在。不能反省自己为什么存在,自己到底要什么。结果就有人像巨婴一样长不大,结果就有人将虚名、财富、权力当成人生的终极目标……

西方哲学以及中国古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吾日三省吾身”的智慧都是告诉我们时时要反省自己到底要什么,反省自己的失误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人有自我意识,有自知之明,总会不断完善自己。怕的就是没有了自我意识,没有了自知之明,总认为自己无比正确,那就只能在错误的深渊越滑越远。

说到人为什么存在,人生到底要什么。我想很多人会赞同伯特兰.罗素的一生所实践的: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新春之际,祝福我们:不断的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我们都能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有更多自知之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