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体解剖名解大全

 郎也不错 2019-02-05

第一章    牙体解剖生理学
1.牙体长轴:通过牙体(牙冠和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纵轴。
2.点隙:为(三条或三条以上)几条发育沟相交或沟的末端所形成的点状小凹陷。
3.横嵴:指相对牙尖的两个三角嵴相连横过牙合面,是下颌第一前磨牙特有解剖标志。
4.斜嵴:牙合面的两三角嵴斜行相连,是上颌第一磨牙解剖标志。
5.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成一线,所成的角称线角。
6.点角:牙冠上三面相交处成一点,所成的角称为点角
7.出龈 :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
8.萌出 :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9.替牙牙合时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被恒牙所替换,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的时期。
10.颈嵴 :牙冠唇、颊面沿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11.三角嵴 :为牙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
12.轴嵴 :为轴面上从牙尖顶伸向牙颈的纵形隆起。
13. 外形高点 :牙体个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14. 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颈缘为界。
15.临床牙冠:为牙体显露于口腔的部分。
16. 生长叶 :牙发育的钙化中心。
17.裂:钙化不全的沟,常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18.中线:为通过两眼之间、鼻尖、两上、下颌中切牙之间的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象线。
19.接触区: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部位。

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
1、口腔前庭沟:为唇、颊粘膜移行于牙槽粘膜的蹄铁形沟槽,是口腔前庭的上、下界。
2、磨牙后三角:位于下颌第三磨牙的后方,该三角的底朝前,为下颌第三磨牙远中面的颈缘,其尖朝向后方。
3、翼下颌皱襞 :为伸延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粘膜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所衬托。
4、口腔前庭:闭口时,由上下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弓将口腔分为两部,前外侧部称为口腔前庭。
5、腭皱襞:位于硬腭前部,为自腭中缝前部向两侧略呈辐射状的软组织嵴,其形状不规则。
6、上颌硬区:硬腭中央部分,粘膜薄而缺乏弹性,称为上颌硬区。
7、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来自颈深筋膜浅层,筋膜在腮线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
8、腮腺床: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和IX~XII对脑神经)相毗邻。上述结构称为“腮腺床”。
9、颈鞘:是颈脏器筋膜的壁层包于颈部的全部脏器(喉、气管、甲状腺、咽及食管)的外围形成,又称颈动脉鞘或颈血管鞘。
10. 危险三角区:指鼻根部和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
11. 口腔颌面颈部:指上以眉尖点、眶上缘、颧弓、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突的连线,下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之间的部位,口腔部的后界止于咽峡。

第三章 口腔生理
1.覆牙合:是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2.覆盖:是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之间的水平距离。
3.牙尖交错牙合 (ICO):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密切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4.牙尖交错位 (ICP):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
5.后退接触位 (R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向后下移动约1mm左右,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状突位于颞下颌关节窝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6.下颌姿势位 (MPP):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
7.息止牙合位: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均无接触,前端大而后端小,称之为息止牙合间隙,上下切牙之间约为1~3mm。
8. 齐平末端:4岁以前,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称为齐平末端。
9.灵长间隙 :4~6岁期间,随着颌骨的长大,牙排逐渐不紧密,切牙区出现间隙,其中上颌乳尖牙近中和下颌乳尖牙远中的间隙称为灵长间隙。
10. 反 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下前牙咬在上前牙之前,覆盖为负值,称之为反牙合。
11. 开 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牙列部分前牙甚至前磨牙均不接触,上下切缘之间在垂直方向有空隙。
12.深覆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上切牙盖在下切牙的切2/3以上,称之为深覆牙合。
13.深覆盖:牙尖交错牙合时,下切牙咬在上切牙的切2/3以上而且上切牙向唇侧倾斜程度较大。
14.错牙合:从形态学的角度,牙尖交错牙合异常统称错牙合。
15. 咀嚼周期: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咀嚼周期。
16. 牙合 力:是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之力,又称咀嚼压力。
17. 最大牙合 力 :为牙周组织所能耐受的最大力。
18. 前牙牙合运循环:在咀嚼运动中,下牙合由正中牙合位或息止颌位向下、向前伸,继而上升到上、下颌切牙切嵴相对,切咬食物,在穿透食物后,上下颌切牙切嵴对刃,然后,下颌切牙的切嵴沿上颌切牙的舌斜面,向后上方回归至正中牙合位,如此周而复始,称前牙的牙合运循环。
19.后牙牙合运循环:在咀嚼运动中,下颌由正中牙合位向下向外(向工作侧),继而上升,使工作侧上、下后牙的同名牙尖彼此相对,然后下颌后牙颊尖的颊斜面,沿上颌后牙颊尖的舌斜面向舌侧滑行,返回至正中颌位,下颌后牙颊尖舌斜面从中央窝沿上颌后牙舌尖颊斜面向舌侧继续滑行,约至其一半处而分离,如此周而复始,称为后牙的牙合运循环。
20.磨耗: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的消耗的现象。
21.磨损:指牙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牙体损耗。
22.咀嚼肌力 :提颌肌收缩时所能发挥的最大力,也称咀嚼力。
23.开口度:指受检者大张口时,上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约4厘米。
24.肌电图:肌肉兴奋时的生物电活动,通过电极倒入肌电图仪将肌电信号放大后,在示波屏上或记录纸上描记的图象。
25.味觉适应:长期给味蕾以某有味物质刺激,其感觉强度就会迅速降低,即味觉适应。
26.味觉交叉反应 :味觉适应使舌对其它味觉可能更为敏感,即味觉交叉反应。
27. 牙周潜力:日常咀嚼食物所需牙合力约为最大牙合力之一半,即正常牙周组织尚储备一定的承受力,称牙周潜力   。
28. 咀嚼效率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
29. Bennett 运动及 Bennett 角:下颌侧方整体运动为Bennett运动。下颌侧方边缘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下、前、内运动的轨迹在水平面上与矢状面所成的夹角为Bennett角。
30. 牙列:口腔内所有的牙依靠邻面接触区按一定规律及顺序彼此紧密邻接,形成弓形的整体形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