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必须得看点硬科幻

 lm70cc 2019-02-05


春节一到,国产大片扎堆上市,估计大家都看花了眼。

据我观察,目前呼声最高的就是《流浪地球》,看过的都说还不错。但到底好不好,得眼见为实。工商社会,时间宝贵,为防止工友们被烂片浪费时间,我给大家提前验了货。


老实说,看之前很忐忑,毕竟有《三体》扑街先例在前。作为原著粉,我看片前的心情就像少女等初恋,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不仅如此,今年春节档的情况,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电影院里共“四大天王”,这四部电影主题风格各有千秋,而作为硬科幻的《流浪地球》能取得啥样的成绩,谁也不敢打包票。

但看完电影后,心里石头落了地。这回不是空炮,得看。还挺应景的,大过年的,谁不想看点牛逼的科幻大片爽一爽呢?

今天早上一看,各种评分都出来了:《流浪地球》的口碑妥妥地领跑春节档,评分居于首位。淘票票9.2,猫眼评分9.2,豆瓣评分8.4,看来验过货的工友还都很买账。


拍科幻片难吗?难。拍硬核科幻片,尤其难。

说起国产科幻片,老长一段时间我都只能想到《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童年噩梦Cult片。至于真·国产硬科幻,不好意思,还真·没看过。

上一个敢说自己硬核科幻的是《三体》,吹了大半年,结果大家都知道,成了赛博死人。



科幻片,观众看的爽,导演赚钱多,谁都想拍,奈何想拍不容易。欧洲人是电影的祖师爷,都没啥硬核科幻片,原因无他,条件不允许。

想拍硬科幻,钱、团队、市场,三者缺一不可。

先说钱。流弊的硬科幻,那都是钱烧的。《阿凡达》烧10亿,《星际穿越》烧1.6亿,还是美刀。高成本意味着高风险,按国产科幻片一贯尿性,敢投资的都是猛人。

《流浪地球》制作成本按美刀算只有3000万,跟外国同行比属于毛毛雨。就这样,电影拍到一半还是遇到资金不足的情况,要不是吴京带资进组续了一波,《流浪地球》可能早就玩完了。


△ 我想想我花了多少


二看团队。硬核科幻片属于重工业电影,不是咱随便拿个摄像机就能拍出来的,背后没个成体系化的电影工业支持根本没戏。

好莱坞的特效工业从1977年卢卡斯拍《星球大战》就开始搞,40多年经验,属于电影界的old money。国产特效,满打满算10来年历史,见了好莱坞特效得叫爸爸。


《星际穿越》剧照


三要市场。这个不难理解,投入那么多,总得想办法收回成本不是。好莱坞大佬敢砸钱拍大片,就是因为背后有全球市场撑着,不愁赚钱的问题。

当然,这种全球上映能力也就好莱坞独此一家,其他国家根本不敢想。韩国电影这么牛逼,照样玩不转硬核科幻,前几年拍了个《汉江水怪》,场面充其量二流好莱坞科幻片水准。



万幸,中国人多,本土市场也能撑起几十亿票房。对于中国科幻电影来说,这估计是唯一的小幸运。

综上所述,在中国拍硬核科幻,风险不小。

不过,总得有人先吃螃蟹,郭帆就是那个先吃螃蟹的人。




《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大刘的小说里,最有名的是《三体》,但我爱看的却是《流浪地球》。它像一记灵魂左勾拳,让我很长时间都处于懵逼状态。


△ 娘子关电厂发电工,三次元宇宙观察员大刘师傅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死亡”

这话不是在装逼,地球人是真的无处可逃。好好的太阳,说炸就要炸,余波吞噬整个太阳系,问谁说理去。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人类当然不能等死。

现实不仅没有吓垮地球人,反而让科学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通过行星发动机,把整个地球射出太阳系,射往比邻星。

这就是流浪地球计划。


△ 完美还原“上帝的喷灯”


主角所处的时代,正是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最终关头。地球通过太阳和木星引力不断加速,最终达到逃逸速度,离开太阳系。



郭帆开拍时,有三部刘慈欣的小说候选,《微纪元》、《超级星际》和《流浪地球》。郭帆选了《流浪地球》,也是因为觉得这故事real硬核,而且是最适合改编成电影的一部。

想拍就得把小说重新改编。《流浪地球》的原著与其说是科幻小说,倒更像科幻设定说明书。整个故事涉及三代人,时间跨度数十年,主角一直冷静的介绍流浪地球计划,整个故事主线松散,情节性不强。


△ 三代人


小说可以这么写,电影却不能这么拍,不然十有八九得拍成纪录片,观众看完一脸懵逼。面对这样的原著,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减法,删删删。

郭帆很聪明,他把电影主线收束:原著中穿越小行星带被改编为地球经过木星,受木星引力影响,推到地球前进的行星发动机大部分停火,需要“火石”来重新发动,帮助地球逃离木星引力圈,否则地球将与木星相撞。



留下的空间,被用来充实人物。于是故事变成了两条并行的叙事线,地上儿子拯救发动机,天上老子当领航员,完美。

除了剧本,郭帆拍片时也在给钱做减法。

电影男女主角,都请的新人演员,不为别的,省钱。流量最高的就吴京,不仅零片酬演出,还自带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省下的钱,全投进了后期特效中。

不这样,这点成本哪够用。




《流浪地球》,一看就是中国人拍的科幻片。

从技术上看,《流浪地球》特效虽然比不上顶级好莱坞大片,但也到了合格的水准。看片的时候,画面老是让我情不自禁想到《环太平洋》,一样的低色调压抑,一样的傻大黑粗,一样的力量感。果然大家想法都一样,末世就得玩点来劲的,才能有安全感。


△ 这特效,稳


细节也不赖,导演很照顾外国人,没逼他们说中文,而是安排了同声传译系统,解决了大家经常吐槽的问题:为什么全世界都说英语,连外星人都会说英语。



但探究内核,把整个地球都发射出去,只有中国人干的出来。

外国人压根不会这么想。《星际穿越》里,地球要炸,NASA想到的法子是派宇航员到其他星系,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让宇航员做延续人类文明的种子。



欧美人向外,中国人向内,遇到问题,得带着老家一起走。

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很正常,说不上谁对谁错。当初《拯救大兵瑞恩》在中国上映,很多人就 DISS ,为了瑞恩牺牲一个小队,外国佬是不是傻?

外国人看到《流浪地球》,也会有同样的问题:为了剩下的人,放弃逃离地球的机会,牺牲自己的性命,究竟值不值得?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值得。



我们要拯救地球,不仅因为它是地球,更因为它是家。家没了,我们能够剩下的,还能有什么呢?

你看,在地球,你有烤串撸,有火锅涮,开心。


甚至能穿上全国中小学生同款校服。


上了太空,就只能吃太空速冻食品,不开心。


拯救地球,意味着高风险,但也意味着希望。当吴京低沉的说出“从流浪地球计划启动的那天起,我们就再也回不去了”,悲壮感不亚于我踏上春运回乡火车的那刻。



电影细节上的一些问题不否认,比如主角性格不讨喜,开头半小时铺垫设定让故事的节奏稍慢,但瑕不掩瑜。在中国从零开始搞硬科幻不容易,有点小成绩,咱真得多支持支持。

大刘曾说过句很装逼的话: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人在宇宙漫步,星空是他们最后的坟墓。 相比之下,你那点考试升职亲子关系家庭问题就像屎壳郎找不到合适的粪球一样卑微。



意思是什么?让你买票呢。看完这部片,你会爽到忘掉一切失业失恋份子钱带来的烦恼,嗨到螺旋升天,跟宇宙来个近距离大和谐。

还能说啥,祝地球好运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