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塞柏 图 | 峰籽一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 临近过年的时候, 每天都板着指头数,还有几天过年, 一旁的妈妈总会笑着说: “快了,快了,一过腊八就是年” 数着日子到了腊八, 奶奶一早就煮好了腊八粥, 家里每个人都要吃, 以此来祭奠祖先和神灵, 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 那时候, 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年货了, 就算这样采办,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总觉得还缺些什么。 孩子们,则是一放寒假, 就嚷嚷着买衣服、买好吃的。 于是择个天气晴朗的日子, 一家人一起出门, 到了集市,爸爸去采购年货, 鸡鸭鱼肉,样样都要来一些, 妈妈呢,就带着孩子们买衣服, 从头到脚买一身新, 连袜子都不放过, 只有这样才算过年。 这样的采买, 往往是清晨出门,日落方归, 像是要把整个集市翻个遍, 等到回家的时候, 大人小孩的手里,都塞得满满的。 墙上的老黄历撕了一页又一页, 终于到了小年, 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 为了让灶王爷在上帝面前多说好话, 虔诚的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灶。 等饺子出锅了,就先盛两碗供在灶台上, 烧半刀黄表纸, 焚烧完毕,再将饺子汤淋一些在纸灰上, 然后爸爸喊着孩子们一起磕头谢恩。 远方的人,这天也该到家了。 等祭灶完毕后, 一家人聚在桌子旁开始吃饭, 老老少少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好不热闹,好不欢喜。 渐渐地,越来越忙了, 妈妈忙着打扫卫生, 犄角旮旯都要清扫一遍, 屋子里的家具挪来挪去。 忙不过来,妈妈吆喝孩子们帮忙, “别玩了,快过来帮忙干点活” “别打陀螺了,别踢毽子了” “别跳方格了,别跳皮筋了” …… 这一切仿佛还是昨日, 转眼已是了无痕迹, 当年的那些玩乐,今日已寻不到了, 现在的孩子们,抱着手机就是一整天。 扫除完,妈妈又开始准备吃食, 炸丸子、炸油果, 炒花生瓜子、蒸馒头包子, 卤肉、酱鸭、八宝饭, 提起来,就是满嘴口水。 忙忙碌碌着到了大年三十, 一早奶奶就煮好了贴对联的浆, 等着吃完午饭, 爸爸和孩子们一起贴对联。 你架梯子,我拿浆水, 你贴对联, 我左看右看,近看远看, 一定保证两边贴得一般高。 这是讲究。 贴完了,还要放一串鞭炮, 站在自家院子里, 听着左邻右舍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这就是过年了。 一直到夜幕拉开, 年夜饭也摆上了饭桌, 届时, 眼睛看到的,鼻子嗅到的, 都是美味。 等到一家人到齐了,落座了, 也就可以开饭了。 电视机里的春晚, 屋外的炮竹声阵阵, 饭桌上的欢声笑语, 一年的劳累, 此时此刻都有了最好的回答。 吃完年夜饭, 孩子们开始给长辈拜年, 一嘴的吉祥话,听得长辈们笑不拢嘴, 再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愿来年平安顺遂。 夜渐渐深了, 可屋子里还是一派热闹。 孩子们斗地主、打游戏机, 大人们凑一桌麻将, 各有各的乐子, 嘈杂声中,猛地听到一声“胡了“ 快到零点的时候, 春晚的主持人开始倒计时, 孩子们搬出烟花, 零点一到, 璀璨的烟火点亮了整个夜空, 这是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 大人孩子都要穿新衣服, 有句俗语叫“穿新衣,出旧气”。 有些孩子们还会在地上碎屑里, 寻找有没有没燃放的鞭炮, 若是找到, 就像走了大运一样开心。 家里陆陆续续有人来拜年了, 一见面,就说新年好, 孩子们也被大人带着问好, 瓜子、糖、核桃、葡萄干 …… 各种零嘴都摆到桌子上了。 那时候过年, 没有集五福,没有抢红包, 没有视频聊天, 但年味很浓, 嬉笑打闹的都是身边人。 现在,一切都有了, 新衣服一年四季穿, 大鱼大肉一顿不落, 年味却越来越淡, 打麻将永远三缺一, 总有人抱着手机嘻嘻哈哈。 希望今年的春节, 能放下手机, 过个仪式感的欢乐年。 本期话题 你们过年都玩啥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