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春节喝的屠苏酒,究竟是什么酒?

 hfscb 2019-02-06

摘要:从文献记载上看,大年初一喝屠苏酒的习俗,至少东汉时就有了,规矩是“从少至长,次第饮之”,以表示对年小者加岁的祝贺与对年长者留住时光而增寿的祈愿。唐顾况说的“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与宋苏轼说的“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就是这个意思。▲古人饮酒图一我最早是从王安石《元日》中知道“屠苏…

从文献记载上看,大年初一喝屠苏酒的习俗,至少东汉时就有了,规矩是“从少至长,次第饮之”,以表示对年小者加岁的祝贺与对年长者留住时光而增寿的祈愿。唐顾况说的“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与宋苏轼说的“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就是这个意思。

7FNMsljmb6qW5c0KpHG9d6UncCGUIxIYyJPMF154.jpeg

▲ 古人饮酒图一

我最早是从王安石《元日》中知道“屠苏”的,但不清楚那是什么。有人说是酒,比如卢照邻《长安古意》中有“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也有人说是茅草屋,比如杜甫《槐叶冷淘》中说“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而且清代仇兆鳌在其《杜诗详注》中还特别说明:“锦屠苏,天子之屋。”卢杜两人相差不足百岁,说法却大相径庭,尽管放到“春风送暖”诗句中还都说得通,我却只接受“茅草屋”的说法。后来发现,这有点像小孩子理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七八个星期以后,两三点钟以前”了,实在难堪。不得已,自己只好对“屠苏”的说法作了一下梳理,结果是这样:

一是屋名,如《太平御览》引汉服虔《通俗文》:“屋平曰屠苏。”《广雅》:“屠苏,庵也。” 《三国志·曹真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李胜) 为尹岁除,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宋书·索虏传》载:“ (拓跋) 焘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见压殆死,左右皆号泣。”

二是酒名,唐韩谔《岁华纪丽》中《元日》篇“进屠苏”注:“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含囊进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苏而已。”屠苏, 也作屠酥、酴酥。宋代成书的《酒谱》载:“ 《说文》曰:酴,酒母也。”

三是帽子,如《晋书·五行志》载:“时童谣曰:‘屠苏障日覆两耳,当见瞎儿作天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黥》:“忽有一人,白襕屠苏,倾首微笑而去。”

四是草名,如明杨慎《艺林伐山》中解释:“屠苏本草名,画於屋上,因草名以名屋。” 清方以智《通雅·植物》中说:“盖阔叶草也,今广西瑶人,呼大叶似蒿者为头苏,音近。”《辞源》:“苏者,草也,即紫苏也。”

WPAUFuJIOgyoraVQlNZNLbfS7HGf9SVXalNQMG6e.jpeg

▲ 紫苏

最见情怀的是一些当代武侠小说,认为屠苏乃“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之意。

再者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必饮酒次第从小起。”晋海西令问议郎董勋:“正月饮酒,先小者,何也?”勋曰:“小者得岁,故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也。”显然“正月饮酒,先小者”的专属权并非仅屠苏酒,还有“椒柏酒”。

经过这样一梳理,发现文献在记述“屠苏”的问题上没能统一口径,造成了混乱,才误导了后人。

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经过唐宋两代伟大诗人们的艰辛创作和传播,才基本统一认识,多以“屠苏”为酒了,也基本确定以汉代模式作为此后喝屠苏酒的规矩,并淘汰了椒柏酒。诚如《容斋续笔·岁旦饮酒》中所说:今人元日饮屠酥酒,自小者起,相传已久,然固有来处。后汉李膺、杜密以党人同系狱,值元日,于狱中饮酒,曰:“正旦从小起。”《初学记·四民月令》云:“正旦进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小者起先。”唐刘梦得、白乐天元日举酒赋诗,刘云:“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白云:“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白又有:“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裴夷直云:“自知年几偏应少,先把屠苏不让春。”成文干云:“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方干云:“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皆笑鬓毛斑。”

SGW4SgfBokBlaL6ZOOchf8f1LWArmVM0bzp0iHAx.jpeg

▲ 古人饮酒图二

那么“屠苏酒”到底是什么酒呢?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伤寒方上·辟温第二》载:“屠苏酒,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之方。大黄(十五铢), 白术、桂心(各十八铢),桔梗、蜀椒(各十五铢),乌头(六铢),菝(十二铢)。上七味,咀绛袋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于东向户中饮之。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饮药酒得三朝,还滓置井中,能仍岁饮,可世无病。当家内外有井,皆悉着药辟温气也。”

显然屠苏酒是药酒。采取神秘的“东向”饮法不说,一个人喝了全家不得病,全家喝了整个村子不得病,喝一年药渣水一辈子不得病。这得多大的酒力和药劲儿?当时可没有烧酒!看来药王的这副药方太神道了。

果不其然,待到明代,李时珍公开地将配方和剂量给改了,宣称是华佗的方子,记在了《本草纲目·附诸药酒》中:“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造法:用赤木桂心七钱五分,防风一两,菝葜五钱,蜀椒、桔梗、大黄五钱七分,乌头二钱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三角绛囊盛之,除夜悬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数沸。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滓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

药圣就是药圣,表面看屠苏酒的配伍、造法都没变,但疗效却有意被牢牢地限定在“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上了。

大概到清代中后期,喝屠苏酒的风习已大衰,这应该是个自然过程。不过现代医学也证明了,屠苏酒虽有一定预防传染病的作用,也有一定毒性。年纪越轻中毒就越深,中毒越深就越不易排解。若用假酒浸泡,还会毒上加毒。那么,一些文献多有道听途说和夸大其辞之弊,会不会与千百年来总是让年小者先喝而年长者后饮的屠苏酒有关,从而导致了酒后吐“毒”言的结果?当然,我们现在喝的屠苏酒,配制都已经过了全面改造。

想一想也有意思,“屠苏”尽管神奇,却是草根,不如“茅台”金贵。当年若有茅台酒,王安石会不会将诗句写成“春风送暖入茅台”呢?若将古诗词中的“屠苏”全部替换成“茅台”,不仅在解释上没有违和感,还能以“轻烟散入五侯家”之效大幅提高品牌知名度,不管谁先喝也都不会中毒了。

好在现在不讲究喝屠苏酒了,但假酒很多,让人防不胜防。春节就快到了,免不了要喝酒,所以还得管住自己的嘴,喝酒别瞎喝,喝多了别瞎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