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条朋友圈截图刷屏,一段文字配一张车站排队取票的照片,读来让人唏嘘。 拍照的女孩说,春运回家的人多,眼看着就要到自己了,后面突然跑上来一个妇人要插队,说自己的车要赶不上了。 她本不想理踩,不曾想站在前面的男孩让出了位置,自己走到了队尾重新排起来。 就那一瞬间她拍下了男孩的背影,内心触动,发了这条动态: “今天见到了背影最帅的男人,车站里有人插队,他非但没有训斥让出了位置,还默默的从头开始排。” 有教养的人,背影都会发光。 - 01 - 教养,很多人以为自己有 和朋友吃饭,隔壁桌的母女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入座的时候,她们就吃的差不多了,小女孩吃饱了后满餐厅的跑,开心了还顺带着尖叫几声。 服务员上来规劝,母亲拉来女孩,对着她耳边训斥,说她这样很没家教的样子,别人看到不会指责小孩,会指责孩子的母亲。 这是个插曲也没什么,孩子闹妈妈管教,关键是后来的一件事。 餐厅正值饭点,新客人多,座位安排不过来,服务员就来商量挪下桌椅。 因为女人和孩子是2个人,坐的是4人桌,早就吃好的样子,就想挪用2张。 女人一听到服务员的说辞就吵起来,觉得借桌子是幌子,实际想赶人。 她吵着闹着,拿起杯子就掷在地上,要找大堂经理说理。 劝女儿安静做个有家教的人是她,转脸就撒泼的人还是她,好不荒唐又好笑。
想起无意间看到的另一对母子,她们两人站着等鸡排,孩子大约三四岁的样子,奶声奶气的问炸鸡排的老奶奶:奶奶,我的鸡排好了没有。 孩子可爱,奶奶也很欢喜:宝宝别急啊,再等两分钟就熟了。 年轻的妈妈在一旁笑:没事,您慢慢来,不急。 过了十几秒小家伙又催了一次,这次妈妈就蹲下来,平视着孩子说:奶奶已经在给你做鸡排了,你不能一直催人家,奶奶辛辛苦苦为你做,你要慢慢等。 接过鸡排后年轻的妈妈又说:你给奶奶说个对不起,说我不应该老是催你,再给奶奶说声谢谢。 孩子乖巧的一一照做,画面好不温暖。 言传身教的妈妈很美好,但仔细想想教养这两个字,到底指代的是什么? 教养,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没有,等真的发生了不愉快的争执,个人品德又都会显露无疑。
- 02 - 教养,无关年纪与贫富 契科夫说过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不去看他。” 区别于礼貌和自律,教养更像是一种由内而外不自知的选择,一种让对方和自己都会舒服自在的举动。 网友描述自己和老总的小插曲,他说一直以为富人都带有色眼镜,阶层意识根深蒂固。 有一次刚好商务有事,自己陪着出差,想着商场饭局,难免杯盏觥筹,结果刚入饭桌,老板就发话吃饭不劝酒,各自随意。 席间,大家在欢愉轻松的气氛下,就把正事给敲定了。 那次他才意识到生意场上无酒也可成欢。 用完餐,老总将吃剩下的菜吩咐身边的人打了包,载着他出了酒店。 一路上,车子开得很慢,老总四下里打量着什么。 他正纳闷的时候,老总停下车子,起身拿了打包的食物,走到一位流浪汉跟前,将那包食物递给了流浪汉。 一切举动,没有一丝刻意,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想必是老总一贯的行为。 他想到了,就做了,没有考虑贫富差距,地位悬殊,只是因为自己有,只是希望那些人吃口热食,恰恰是这样不自知的举动,散发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令人钦佩。
巴德勒博士曾说:“只为自己着想的人是无药可救的,也是不会受到教育的,他们是没有教养的人,无论他受过什么样的教育。” 见过地铁上为了不耽误上班高峰期的年轻人,背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久久的站在车门外,人少了才上车; 见过提着小提琴的高雅人士,在银行的大厅里吃着鸡爪,骨头掉落一地; 慢慢的你会发现,教养无关年纪,无关贫富,无关学历,是种来自内心的善良。 - 03 - 你有修养的样子,真美 良好的教养隐藏我们对自己教佳的评价,隐藏我们对他人较差的评价,独身处在陌生的环境中时,尤为明显。 水果摊主在路边整理着水果,浑然没有发现使近的洒水车。 但是洒水车司机通过他身边时,关上了阀门,开过后才打开。
萍水几秒相遇的缘分,小小举动,却温暖了一个陌生人一整天的心。 想起好友曾跟我描述,坐电梯时,每每看到有人伸手替陌生人挡电梯的时候,内心都会有所触动。 为人着想的细腻,是内心深处的教养,更是人世间最打动人的东西。
又是一年春运时,也许烦闷,也许有磕碰,但是你有教养的样子,我们都会看得见。 只愿我们在冗长岁月里,守住内心的善良,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温暖得了自己,也感染得了别人。 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一个人有教养的样子,有多好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