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排行世界上最倒霉的动物之一,我想非猪莫属。
一堆骂人又懒又笨又脏的话,总有猪的份。然而,早就有研究资料证明,猪一点也不笨,而且还特别爱干净。猪爱干净的程度,也反应出它们一点也不懒惰。
曾看过一篇报导,说瑞士巴塞尔动物园做过一项实验,把沾满沙子的苹果切片丢给山猪吃,结果猪会特地叼着苹果片,绕去远方的小溪将它们洗干净以后才吃。
可见猪是被人类污名化的,明明堂堂正正的,还一天到晚被拿来骂人,躺着也中枪。 这样的猪好不容易等到十二生肖轮了一圈,终于可以强势回归舞台,准备扬眉吐气一番了,偏偏遇上破坏形象的猪瘟,真是“猪”事不顺了。
白猪满圈
中国史书喜欢数学,有六畜六牲之说,顺序分别为马、牛、羊、鸡、犬、猪。编排者自己是猪脑子便以为猪笨,把一个猪头排在最后。
猪认为这个顺序不公平,猪抗议道,二十世纪战场排雷靠猪鼻子,海关缉毒查毒靠猪鼻子。尽管其他五畜五牲的鼻子也很好,若展开论述肯定数人鼻子最堵,要配备滴鼻通消炎水。
河北徐水最有名的是驴肉火烧,其实徐水没有发现最早的驴,而发现了最早的猪,考古发现9000年前驯化的猪骨骼。
我小时候曾经亲近过的猪不是由野猪驯化而来,是我妈养的。 那时猪在家里主要吃食为泔水,涮锅水搭配红薯叶、红薯、豆腐渣、麸皮。我喂猪时喜欢多撒麸皮,我妈让节省着撒,撒多了猪会挑剔,光吃麸皮不喝汤。
村里有一句话,吃得猪狗不如,是形容伙食质量低下,常被用作比喻。上初中时我对食堂老大爷说过一次,结果后悔一个学期。
在村里,再聪明的猪,哪怕是会背唐诗的一头猪,最后下场一样要杀掉,那时候一年四季,人们只有到春节才能放开吃一次肉。一头猪在节前被杀,几家亲戚共分。
猪肉叫大肉,猪肉的不缺席让乡村节日才有分量,没有猪肉的春节只能是和尚们过的素节。红烧肉在村里学名叫扣碗,蒸肉前碗底垫上腌制的芥菜,吃前扣上上一个盘子,然后翻过来才可上桌,故名扣碗,蒸成的扣碗主要用于待客,其他人陪客时趁机夹上一块。
肉煮好端上来,妈却躲在外面,她说这猪养了一年啦,她不吃自己养的猪肉。
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学习的手段就是埋头猛抄成语。许多成语里,记着和猪有关的一个叫“辽东之豕”。
是说汉朝有位武将名叫朱浮,文采斐然,时常引经据典。“亲者痛,仇者快”一词就出自其口。
后来彭宠发兵攻打朱浮,朱浮写信反唇相讥,翻译成白话是:你居功自傲,自以为了不起。过去辽东有个小猪生下来头是白的,当地人以为稀奇,将此进献皇帝。走到黄河以东地区,见所有的猪都是白头,十分羞愧地返回辽东。如把您的所谓功劳,放在朝廷上比量一下,不过是辽东的白头猪而已,有何可骄傲?
后用“辽东之豕”表示孤陋寡闻,少见多怪,自命不凡。
我总是兢兢业业的抄成语,所以还记得。然而,那些不老老实实抄成语的同学,都有的当官有的发财了。
白猪一直在繁衍走动,现在各种领域的“白猪”倒满圈了。
由于十二生肖的密切,许多人名字里都镶嵌有猪的影子,以求吉祥,战国大力士朱亥,河南开封人,秦二世胡亥,魏晋有管亥,黄巾军大将,汉武帝小名刘彘。大猪小猪他们都是猪。
唐代干脆有叫李猪儿的,这位猪儿可不简单,一怒之下,最后把安禄山杀了。 看来名字和猪有关者都不可轻视,在现实里要当大象对待。有的人外貌像猪却有老鼠的心计。
猪在哪一个朝代最幸福? 我对比一下幸福指数,当属魏晋最佳,猪和人平等。《世说新语》里载: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竹林七贤里,阮籍阮咸爷俩皆善饮,这一次除了阮氏同宗共饮外,另外挤进来一群猪,像上好的眉批。人畜兴旺,好不快活。
到宋代猪开始犯贱,一头猪一千文,宋朝一匹马价在25贯到50贯之间,一匹马可买25至50头猪。猪肉开始贱了。
猪到明代进入低谷,“朱”“猪”同音,明武宗禁止民间养猪,违者充军,对猪而言不知是喜是忧,整体猪量下降,安全感上升。 历代官方都有忌讳,都想要用塑胶叶子把脓疮遮掩,让人誉以桃花。
一只猪引发的撕逼
在春秋时代,猪肉多半用于祭祀,一般人并不常吃猪肉,但也并非罕见,毕竟猪可是除了牛以外的重要祭品,当时作为祭品的牛、猪、羊称为三牲,为古人对祭祀的最高敬意。
所以,对古人来说,吃猪肉就相当于一场盛宴般重大,而先秦的那些反动分子便将此种敬意化作隐喻,用“猪”来“妄议”时世人情。
写在《韩非子》中有一则叫“曾子杀彘”的寓言是这么说的: 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买菜时,儿子哭闹着要一起去,曾子妻就只好骗儿子说等她回来会杀一只猪来吃。待妻子回家时,就见到曾子磨刀霍霍,准备杀猪,妻子大惊失色连忙阻拦,表示自己只是哄骗儿子罢了,并不是真的要杀猪来吃。
曾子听完后并没有放下刀,而是对妻子说:父母是孩子的楷模,年幼的孩子会处处模仿父母,并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妳欺骗他,就是在教他骗人,这并不是好的教育,应该要教育孩子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 于是,曾子就真的杀了一只猪来吃。
孟子曾曰: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孟子认为好好养鸡、猪、狗这类的禽兽,就能让老人家都有肉可以吃。
换言之,一个国家只要做好最基础的民生,能够豢养禽兽让人民有饭吃,就是一个让人民过好日子的好国家。
此外,孟子也曾云: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是说如果诸侯贵族家养的猪狗在丰收之时都可以吃人的食物,而没有收购余粮;遇到荒年时,路上都已经出现饿死的人,国君还不知开仓赈灾。
这已经是微观经济学了。
其实,孟子是在强调民生的重要性,只要人民可以自由的饲养好家畜、掌权的能做对政策,那国家自然会富强的。
一向快人快语的墨子,也曾用简单的譬喻来讽刺政治:世之君子,使之为一犬一彘之宰,不能则辞之;使为一国之相,不能而为之。岂不悖哉!
这是说,如果让一个人去当杀狗杀猪的屠夫,做得不好就必须离开,但是如果一国宰相表现很差,却无法使之下台,这真的是很奇怪的事情呢。
墨子还曾经为了一头猪,跟一个叫子夏的人撕逼。 墨子说:君子之间没有斗争。 子夏说:猪狗都有斗争,怎么君子没有斗争? 墨子说:怎么你们这些儒家讨论时总是喜欢说商汤的故事,但是行事又如同猪狗来呢。
这几位先秦反动分子在提到猪的时候,多是藉着禽兽的行为,譬喻人的言行举止,可以说禽兽与人在某些方面是息息相关的。
猪很早就驯化成人类豢养的家畜,所以汉字的家下方为豕,豕就是“猪的”,所以家其实就是在自家领域豢养猪的意思,由此更可看出人与猪的关系相当亲密。 猪的寓言。
一厨师问一头猪,你死后想做成什么菜?糖醋排骨,红烧肉,苏东坡肘子,水煮肉片,还是四喜丸子什么的? 猪在犹豫。 厨师说:民主社会嘛畅所欲言,随便说没有关系的。 猪说:其实我不想死。 厨师说:你看你,一开始就跑题了吧?
正如孟子曰,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猪者哼哼。生活里面,能否吃上肉最关键。
其实,猪拱华门报吉祥,猪可不是来乱的。来乱的是缺乏同理心的那些官老爷和其猪队友,他们习惯把人民当猪头,任何决策都不管民众怎么想。
而人民已经拒绝再被当猪头了。 那么,值此金猪报喜之际,就恭祝大家,猪事吉祥,除了当猪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