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很多人把它复杂化了,一提到教育,就“俱讲天话,凡间之话少讲”,说什么教育就是让孩子快乐、教育就是提高素质、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别一棵树。 这些话全都是有害的,会害了我们的孩子。真正的教育就是学会在丛林法则中生存,能在残酷无情的社会竞争中成为胜利者,然后繁殖更多后代,让种群扩大,至少也能维持下去,这是野生动物都懂的道理,现在一些人不懂这个道理,其实跟“何不食肉糜”一样,是一种退化。 不是新的东西就一定正确。野生的孟加拉虎能够在印度的森林里捕猎奔跑迅速的鹿、羚羊、野猪,能够咬死威胁幼虎生存的金钱豹和黑熊,还能够跟野牛、大象、雄野猪、鳄鱼搏斗,只要闻到老虎的味道,成年的雄象、雄野牛、雄野猪也会躲得远远的。雄性的孟加拉虎还要跟其他雄虎争地盘,打赢了才能得到附近雌虎的交配权,能把自己的基因留下去。由于印度猛兽多,食草动物如大象、犀牛、野牛等的战斗力也不比孟加拉虎差,按照动物学家谭邦杰的观点,这种残酷的生存环境让孟加拉虎变得非常强悍善战,在动物园里也比西伯利亚虎更难驯化。但如果把动物园里长大的第二、第三代孟加拉虎放回印度,它却是十有八九要饿死的。因为动物园里不愁吃喝的生活已经让它们退化成了“何不食肉糜”的低能儿。 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小孩,从小就跟父兄们学会用长矛、枪支跟北极熊搏斗,也会捕捉海象、海豹,用它们的皮做衣服保暖,能在恶劣的环境里生存下来。能生存下来,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比如海象肉、海豹皮等,才谈得上娶妻生子,能够有后代。也就是说爱斯基摩人必须学会打猎、剥兽皮、建房子,才能生存与繁殖。现代社会里的城市人,不是每个都能娶到老婆有后代的。要能娶到老婆,必须有一定的财富,包括房子、车子、存款、稳定的收入来源。而要有这些东西,就必须有能换取财富的技能,比如编写程序的能力、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给人治病的能力、帮人打官司的能力等。要有这些技能,就必须进入大学或职业学校去学习,就算你要进职业学校,也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要是小学都没能毕业,叫你去学计算机编程或机械设计,你也学不下去。好的学校比如北大、清华、中科大,教学进度很快,你要进去就必须有比同龄人更快的接受能力,必须有比较好的文化基础,也就是中学时的学习成绩就必须比同学们好很多,才能进入北大医学院、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等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才能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早早买到房子,才能娶到老婆生儿子传宗接代。 娶老婆生儿子传宗接代,听起来很庸俗,但大家不妨看看周围,这不正是绝大多数家长对儿子的要求吗? 我的话其实就是一种常识。社会竞争是残酷的,你没有能力、不会挣钱,就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一些鸡汤文说什么“真正的成功只有一种,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度过一生”是毒药,一定要对孩子说清楚那是忽悠人的。至于什么“佛系”,其实就是不求上进,如果孩子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那就结结实实地给他一个耳光。 所以,教育的中心思想,就是培养孩子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通过教育培养他们挣钱的能力,去追求一种社会公认的成功:名牌大学、热门专业、高薪、早婚、早育、多生、生男孩。做到这些了,就是公认的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