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俗七日谈 | 初二,犬吠新岁佳婿来

 谦言益语 2022-01-05

大年初一起五更,

大年初二日头红,

犬吠新岁佳婿来,

稽首先拜旧乡亲。

在传统民俗中,认为盘古开天女娲创造生灵时,先造六畜,所以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二,犬日,也是出嫁的女儿回家拜年的日子。

出嫁女儿回娘家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拜年必须是夫婿同行,俗称迎婿日。依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正月初一为阳,初二为阴。但独阳不生孤阴不长,所以,初二回娘家夫婿同行表阴阳和合之美。

旧俗回娘家必带四样礼物是烟、酒、茶、点心,礼物要成双,就是每样双份。哪怕女方家中没人吸烟饮酒,给岳父母拜过年之后,也要为岳父点上一支烟,否则就被认为是不懂规矩。这样的旧俗流传时间并不长,实际上是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里所形成的,现在除了少数偏僻乡村还保留着,城市里都已被更有时代气息的新四样取代了吧。

女儿回娘家拜年,只吃中饭,晚饭还是要赶回婆家吃。在娘家吃中饭的规格不比年夜饭差,宴席上要有丸子象征团圆;有鱼象征有余;有发菜寓意发财;有像元宝的蛋饺;象征着年年高的笋片炒年糕……

民间有句俗话说“正月不空房”,所以,回娘家拜年当天必须要回夫家住,不能在娘家留宿。回夫家时,也不能空手而回,娘家通常会提前准备下发糕作为回礼,新婚夫妇的娘家往往做的发糕会大一些,层数也多,在邻里面前显得大方,也免得被婆家笑话小气。老夫老妻的娘家回礼的发糕就日常化一些了,毕竟日子是细水长流的。

初一饺子初二面

过年食俗里说:“初一饺子,初二面。”你可知其中缘由吗?

无论是饺子也好面也罢,都是一块面上发的。除夕和面发酵后,初一切下一块擀成饺子皮,初二将剩余的面切成面条,初一吃饺子象征团圆和富足,初二给嫁出去回门的女儿女婿吃面,象征着常常的牵挂和思念,这块面里揉进的是血缘和亲情。

年初二回娘家,午餐主食一般是冷汤面,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免得糊成一团。宴席临了,每人面前上一碗冷汤面,将席上的菜当浇头,舀来倒在面吃,北方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这一食俗。

无论学者们怎么论证中华文明史的长长短短,有一点无法否认的是,中国文化里对宗族、血脉传承的重视程度是最久远的。仅仅从年俗文化中,“饺子与面”的食俗里,就浸透了这家族亲情的深意。当我们在过年的时候,吃着饺子或者一碗面时,不该为这无微不至的情意和细腻用心而心生虔敬吗?

各地陆续祭财神

自古以来,人们对财富的渴望毫不掩饰。从年初二开始,各地民俗中陆陆续续祭祀财神,几乎贯穿了整个春节假期。

最先登场的是北方祭财神。这源于旧时北京城广安门外六里桥五显财神庙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的庙会,香客们纷纷抢庙会首日的头香,于是年初二就成了京城祭财神的日子。上世纪50年代破除封建迷信时,五显财神庙庙会停办,1987年北京修立交桥时,五显财神庙被拆除,如今仅剩两株古树为该庙遗物,但初二祭财神的风俗却保留了下来。

祭财神当天的午餐也有讲究,要吃馄饨,但在那天要称呼“元宝汤”。

有需求就会有生意,初二祭财神就催生了登门贩售财神像的买卖。春节里言语的忌讳特别多,人家登门给你送来财神了,假如不想要的话,你还不能说“不要”,只能说“有了”。还有像“完了、破了、坏了、没了”这样带有负面含义的话在过年期间都不能说,实在需要说的话,必须换一个吉庆的词语,如“好了,挣了,多了,满了”。讨口彩赢来好心情,心情好,做起事来能量满满,说不定真能换来更好的收获。如此而言,祭财神是一个不错的心理安慰仪式。

北方年初二祭财神与江南年初五迎财神的风俗还是稍有些不同,这到年初五我们再聊。

今日刊发版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