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端午时,端午节经二千多年的演变,似乎变成一个以吃为主的节日。有人说:如果没有屈原,可能少了一天法定假期。有这种想法的人大多是现实主义者。而一心想穿越到楚国去的朋友,一定是超现实主义者。如果没有屈原,湖湘文脉将没有那么深邃与幽远。
关心粮食与蔬菜是对的,面朝大海更没错。

倘若要真正穿越到楚国去,入乡随俗是关健。楚人的主食是大米,也有小米和麦子这些杂粮。如果想吃二根玉米棒,加一个红薯,炸薯片也行,炒点辣椒有没有?对不起,这些玩意儿还得等上千年才传入中国。楚国餐馆的菜谱上会写着:苦瓜、兰草蒸肉、腊肉、鱼干、藕汤…
历史被掩藏在了民俗的背后,穿越剧故事的开始,是反复无常的楚王、贵族的特权、民众的怒火、秦国的侵略、流放于沅澧的屈原…
如果沅澧地区没有经过漫长的战争征伐史、如果没有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如果不只有用木头建房子、如果没有明清皇木采办与砍伐,如果没有大炼钢…也许我们还能见到那些遮天蔽日的高大楠木。

屈原要去的地方,从白水茫茫的大湖大泽到湘西腹地,那里山高敞日,深林冥冥间猿猴成群,那是一个幽晦多雨而瘴气肆虐的蛮荒之地。
好在有屈原留下“沅有芷兮澧有兰”的句子,沅水境内盛茂之芷,澧水之畔的芬芳之兰,“沅芷澧兰”演化成优雅常德代名词,早已深入人心。

《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在古人看来,气候反常便有瘟疫发生。据《中国救荒史》上的不完全统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从公元前674年至1949年,这2632年间,共记载有772年次程度不等的瘟疫。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纸船送瘟神、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相继成为民俗实际上与驱疫鬼有关。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为了防疫,人们将艾草缠在腰间,而没有防疫作用的兰草自然得不到重视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常德市区不远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索县遗址索县还深埋在泥土之中,索县是否与屈原有关系?屈原的弟子宋玉,其故里在常德临澧。成语“宋玉东墙”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宋玉东邻有一女,姣好为楚国之冠,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
沅芷澧兰,芬芳的农历五月 ,伴随着艾叶与粽香,其实毎个人的心中都在勾画出一幅高远的湖湘诗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