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几年内重达9至10吨级的大单星发射任务注定会越来越多 过得一关是一关。必须学会灵活变通而不是顽固不化,死不悔改。将长征五号火箭主芯级YF77发动机的持续工作时间缩短为350秒左右的缩小版长征五号火箭(二级半构型通吃执行LEO、SSO与GTO任务),己经能够满足发射包括天宫空间站核心舱与实验舱在内未来十五年中国90%的太空任务。而缩小版长征五号火箭无法发射的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无人月球探测器的发射,就可以依旧使用目前版本的长征五号火箭来发射(或者改为使用“三级半”构型的长征五号火箭来发射)。如果中国航天科技公司能够在2014年就决定采纳高凉陈君的此一建议,至少长征五号火箭遥2的发射失败就能够完全避免,如此就能够为国家挽回近七十亿人民币的巨大经济损失。 中国航天,不能够为区区10%的“非常规性任务”再拿余下的90%普通性任务一齐去冒险了。再不悔改,坐等未来悲剧的发生,这将是在犯历史的大错误。 在欧洲阿里安五火箭独大的年代,各大卫星生产商与卫星运营商为了迁就阿里安五火箭的一箭双星发射方案,重型通讯卫星大多数只会做到6至7吨的区间。但在猎鹰9H火箭称霸的今天时代。由于太空探索公司对拼凑一箭双星任务不感兴趣。单星发射6、7吨的重型通讯卫星与单星发射9、10吨的重型通讯卫星实际上都是必须付一样的市场采购价格。这将会大大刺激卫星生产商与卫星运营商们生产与采购重达9至10吨级别的重型混电通讯卫星。 现在基于洛马的A2100、劳拉的LS1300、波音的BBS702与欧洲的阿尔法平台要做出重达9至10吨级的重型混电通讯卫星完全没有任何的难度。对于中国的东方红五号公用平台而言则更是如此。如果化学推进版的东方红五号平台通讯卫星的市场价格足够便宜,基于东方红五号平台全化学推进版生产的卫星那怕重达10吨,也一样有商业客户来采购。而且需要高功率的重型移动通讯卫星与宽带通讯卫星现在也迫切要求通讯卫星公用平台越做越大。因此未来十几年内,全球重达9至10吨级的大单星发射任务将会注定越来越多。 陈天(高凉陈君) 2019-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