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受姓满公派下世系总编 1世祖 阙父之子 满公 舜之苗裔,周武王克啇求舜后而得妫满,因以元女大姫配之封诸陈都宛邱,其后以国为氏,地在陈州大皞之墟,今属河南开封府。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034年)卒,谥胡公,葬淮阳城南柳湖旁,用铁固之,俗称铁墓。生子二:犀侯,臯羊。 2世祖 满公长子 犀侯 谥申公,妣薊氏,生子:突。 满公次子 臯羊 谥桓公 3世祖 犀侯之子 突公 谥孝公,妣朱氏,生子一:圉戎。 4世祖 突公之子 圉戎 周厉王二十四年丙午(公元前854年)卒。谥慎公,妣周氏,生子:宁。 5世祖 圉戎之子 宁公 嗣位二十四年,周厉王四十八年庚午(公元前830年)卒,谥幽公。妣杞氏,生子:孝。 6世祖 宁公之子 孝公 嗣位三十五年,周宣王三十二年乙巳(公元前796年)卒,谥釐公。妣鲁氏,生子:灵。 7世祖 孝公之子 灵公 嗣位十五年,周幽王元年庚申(公元前781年)卒,谥武公。妣齐氏,生子二:说、爕。 8世祖 灵公长子 说公 嗣位三十年,周平王二十年庚寅卒,谥夷公。妣胡氏 灵公次子 爕公 嗣位二十三年,周平王四十三年癸丑(公元前728年)卒,谥平公。妣曹氏,生子:圉。 9世祖 爕公之子 圉公 嗣位十年,周桓王二年癸亥(公元前718年)卒,谥文公。妣齐氏,生子:鲍。蔡氏,生子:佗。 10世祖 圉公之子 鲍公 嗣位三十八年,周釐王二年辛丑(公元前680年)正月卒,谥桓公。妣吴氏,生子四:免,跃,林,树臼。 11世祖 鲍公长子 免公 为蔡人所杀 鲍公次子 跃公 嗣位七年,周恵王四年戊申八月死,谥厉公。生子:完。 鲍公三子 林公 周庄王四年戊子十月卒,谥庄公。 鲍公四子 杵臼 嗣位二十五年,周襄王四年癸酉(公元前648年)十二月卒,谥宣公。妣吴氏,姬氏,生子二:衘宼、御款。嬖姬吴生。 12世祖 跃公之子 完公 字敬仲,国史过陈,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遇观之否曰陈衰此其昌乎。周惠王五年己 酉(公元前672年),宣公杀大子御寇,公惧祸乃奔齐,生子:穉(稚)。 杵臼长子 御寇 被宣公所杀。 杵臼次子 御款 谥穆公。继宣公位,在位16年,周襄王二十年己丑(公元前632年)六月卒。妣郑氏,生子一:朔。 13世祖 完公之子 稚公 生子:孟庄。 御款之子 朔公 谥共公。继穆公位,在位18年,周项王五年丁未(公元前614年)五月卒。妣赵氏,生子一:平国。 14世祖 稚公之子 孟庄 讳 周,字 越,号 湣。生子:须无。 朔公之子 平国 谥灵公。继共公位,在位15年。周定王八年壬戌(公元前599年)四月,因辱夏征舒之母,被夏征舒所杀。妣唐氏,生子一:午。夏征舒自封为陈侯。太子午逃难于晋。 15世祖 孟庄之子 须无 名:文子,为齐大夫。生子:无宇。 平国之子 午公 谥成公。公元前598年,楚庄王发兵诛夏征舒,午回国继陈侯位。在位30年,卒于周灵王三年壬辰(公元前569年)三月。妣晋氏生四子:弱、招、过、黄。 16世祖 须无之子 无宇 名桓,为齐大夫,生子二:乞、书。 午公长子 弱公 谥哀公。楚陈以围復檡之在位28年,周灵王25年甲寅,妣郑氏,长姫女,生太子:偃师。妾夏氏生一子:留。妾蔡氏生一子:胜。公元前534年,哀公病重,哀公弟招与过合谋杀死太子偃师,立留为太子。哀公怒,欲杀招,反被招囚禁,自缢身亡。 17世祖 无宇长子 乞公 名 僖予,为齐大夫。生子:瓘。 无宇次子 书公 字 子占 弱公长子 偃师 未即位即被其叔司徒招与公子过杀害,谥悼太子。妣晋氏,生子一:吴。 弱公次子 留公 长妾所生,公有宠于哀公,嘱之其弟司徒招,哀公病,立留公。 弱公三子 胜公 少姬所生 18世祖 乞公之子 瓘公 字 子玉 书公之子 恒公 即田常成子齐大夫。生盤等七十余子。 偃师之子 吴公 谥惠公。哀公死后,楚灵王派公子弃疾出兵伐陈,公子弃疾自立为陈侯,长达五年。公元前529年,公子弃疾弑楚灵王登位,是为楚平王。楚平王从晋国迎回偃师之子吴,复国为君,在位31年,卒于公元前506年。妣周氏,生子一:抑。 19世祖 恒公之子 盤公 名襄,予相齐宣公,生子:臼。 吴公之子 抑公 谥怀公。继惠公位,在位4年,卒于周敬王十八年己亥(公元前502年)八月。妣魯氏,生子一:越。 20世祖 盤公之子 臼公 名庄,予相齐宣公抑公之子 越公 谥湣公。继怀公位,在位24年,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癸亥被楚惠王所并,亡陈国。妣卫氏生子:衍。自陈朝胡公立囯至陈国湣公国被楚灭,传20世,26君侯,立国641年。 21世祖 臼公之子 和公 请于周天子得命为诸侯,号大公,并齐国为田齐,封邑遂田。 越公之子 衍公 原名钊,字悠长,避楚害居武阳户绣(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于周敬王十二年癸巳(公元前508年)生,卒于周考王六年丙午(公元前435年),寿六十九。妣谈氏,孔氏,生子二:琏、玙。 22世祖 衍公长子 琏公 周贞定王十六年戊子(公元前453年)敬仲之后改姓田氏,得政于齐宫,与弟璵皆仕于齐。公元前435年,因父死,归奉宗祀。妣程氏, 生子:履辉。 衍公次子 玙公 仕于齐遂居于齐。 23世祖 琏公之子 履辉 仕齐为上大夫。妣楊氏,生子一:周昌。 24世祖 履辉之子 周昌 仕齐为上大夫,复至齐为令尹三年,民和事洽。周显王二十年甲戌(公元前349年)卒。妣汪氏,生子一:裔余。 25世祖 周昌之子 裔余 又名啇。妣丁氏,生子二:伯丕、仲丕。 26世祖 裔余次子 仲丕 仕秦,赠上大夫,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 年)卒。妣范氏,生子二:从善、从吉。 27世祖 仲丕长子 从善 拜为上大夫。妣邹氏,生子二:献章、德绍。 仲丕次子 从吉 迁居于秦,拜上大夫,生子:仕泰。 28世祖 从善次子 德绍 妣王氏,生子一:述。 29世祖 德绍之子 述公 志大识广清白传家,结纳豪杰,人皆景仰。秦始皇三年丁巳(公元前219年)卒。妣樊氏,生子二:伯、平。 30世祖 述公长子 伯公 性极孝友,以耕稼为业。 述公次子 平公 字孺子,号叔孚,气象冲粹,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伯为之耕稼,平游学,伯妻疾平不亲,井臼云必食糟糠,有叔如此不如无之。及平长可娶与者久之,户牑富人张贤见之曰:有美如平而长贫者乎?卒以女妻平。张氏贤于是资用益饶游道。曰广里中社,平为宰肉甚均,父老重之平,曰使平得宰天下,当亦如是肉矣。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10年),陈涉起事,平谢伯兄往事,魏王晷为大仆从又归汉。汉王与语大悦之,使为忝承典护军,从击楚定汉,业凡六出奇计汉剖符封功臣,平封户侯,又封曲逆侯。惠帝六年壬子(公元前189年)拜左丞相。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十月卒,谥献侯。生子:仁。 31世祖 平公之子 原仁 又名:贾,袭父爵曲逆侯。伐胡有功,赠骠骑将军。汉景帝四年戊子(公元前153年)卒。妣李氏,生子二:子逵、子逸。 32世祖 原仁长子 子逵 字恢。袭父爵曲逆侯。伐胡有功,赠骠骑将军,守右北平。妣庄氏,生子:澄。 33世祖 子逵之子 澄公 因兄陈河之累,爵禄全失。妣古氏,生子二:万年、与京。 34世祖 澄公次子 与京 汉宣帝时官拜员外郎。妣皮氏,生子一:考。 35世祖 与京之子 考公 汉元帝二年(公元前47年),因先辈事被收捕问罪,家计因之一空。并由阳武徙居山东山阳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妣廖氏,生一子:汤。 36世祖 考公之子 汤公 字子功,少好书博达善文,西至长安求友,友高其能。二年诏举茂才,以汤为郎,数使外国久之,官迁西域副校尉。匈奴作乱,与甘延寿出西域,汤沉勇有大虑,与 甘延寿谋曰:郢支威名远闻,其人彪悍好战,数胜久留之,必为西域患。如发屯田吏士,欧鸟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退则不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欲奏请,汤曰:非凡所见事将不行。延寿从之,上书自劾矫制陈言兵状,即日引军分行,不数日破郢支城,斩单于首级、阏氏大子各王以下1500余级,生俘145人,降服1000余人,功在十五上之上。汉元帝从刘向议,下诏封延寿义城侯,赐汤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汉平帝元年王莽为安汉公秉政,以汤前功赏薄,谥曰破胡壮侯。妣余氏,生子二:冯、勋。 37世祖 汤公长子 冯公 从父西征,立大功,袭父爵封破胡壮侯。妣周氏,生二子:咸、晟。 汤公次子 勋公 封讨狄侯。 38世祖 冯公次子 晟公 官豫章大守。妣夏氏,生子一:会可。 39世祖 晟公之子 会可 官豫章大守。妣张氏,生一子:珍。 40世祖 会可之子 珍公 和帝永元二年庚寅(公元90年)拜司棣校尉。延光二年癸亥(公元123年)卒。妣鲍氏,生子一:嗣。 41世祖 珍公之子 嗣公 妣何氏,生子一:翔。 42世祖 嗣公之子 翔公 字仲麟。官侍御史,汉又拜御史忠丞,时称江夏八级翔居其一,移居颍川坐党事卒于家。妣邱氏夫人,金氏,生子三:窬、䆳、寔 43世祖 翔公长子 窬公 失详。 翔公次子 䆳公 生子一:珪。 翔公三子 寔公 字仲弓,生于东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汉桓帝时为太邱长,谥文范先生。在乡里平心率物,有争讼者輙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叹曰:宁为刑法所加,毋为陈君所短。曾有盗伏于梁上,寔见之呼其子曰: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与性成,梁上君子是也。梁贼投伏谢罪,寔赏与二予及孙等,诣荀淑家讨论,是夜德星聚。太史次日奏曰:五日内德星聚奎,当有贤人聚会。寔有堂题曰:德星堂。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卒,寿八十四,关内赴吊者30000余人,制衰麻者百余人。蔡中郎邕为之作碑文,秦观为之制论,其余史宦名贤评断不一,详见通鉴纲目诸史灵帝丁卯。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追封颍川郡,遂名为颍川第一世祖,天嘉五年(公元564年)追封康乐侯。配荀氏,生子六:纪、夔、洽、谌、休、光。也再配甘氏,副李氏。 44世祖 䆳公之子 珪公 汉时封十县之禄,授伏波将军。生子一:登。 寔公长子 纪公 字元芳,仕汉拜大仆征为尚书令,又官鸿胪寺卿,与弟季芳学相埒。元芳之子字长文,季芳之子字孝先,争论父功德质之于祖大邱,大邱曰:元芳难为兄季芳,难为弟元季,与父共著高名。时号三君,君者言一世所宗也。妣张氏,续杨氏,生子一:群。 寔公次子 夔公 字时芳,按夔作矗,今从唐书订正。生子一:佑。 寔公三子 洽公 一谱名作谓,字仲芳,大理寺丞。妣吴氏,生子一:唐。一谱唐作震。 寔公四子 谌公 字季芳。谥文献先生,才识博达。司空椽公连征不就,立言垂训居丧,踰制哀毁垂陨。刺史表于朝,都邑皆为激,劝客有问,季芳曰:君家大邱有何功德而荷重名?答曰:家君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泉;上为甘露所霑,下为醴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妣趙、班氏,生一子:忠。 寔公五子 休公 字实芳,一谱休作信,今从唐书订正。生子一:谈。 寔公六子 光公 字大芳,生子一:缔。 45世祖 珪公之子 登公 字元龙,汉时授伏波将军,负豪气,文才政事当于古人中求之。妣何氏,生子:琳。 纪公之子 群公 字长文,仕魏拜司空,奏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其别人物第其高下。谥曰靖。妣荀氏,副钱氏,生子二:泰、漾。 洽公之子 唐公 生子二:相、直。 谌公之子 忠公 字孝先。仕魏为怀州官,又为青州刺史,一谱载无官职,一谱载忠无子,一谱载忠子润,今从唐书订正。妣葛氏,氏,三:佐、和、闰。 休公之子谈公生子一:闰。 光公之子 缔公 生子一:敏。 46世祖 登公之子 琳公 字孔璋,大有才能超人群之上,为上柱国,一谱载迁莆田。 群公长子 泰公 字元伯,仕魏官至尚书左仆射,又兼并雍二州刺史,惠洽遐迩,政声籍甚,位至奋威将军,前后以功增邑二千六百户,赐子弟一为亭侯,一为关内侯,景元元年庚辰六(公元260年)追赠司空,谥穆侯,事详三国史、魏书。恂按旧谱生奕生青,又一谱误载泰子准,今订正。妣左氏,生子一:恂。 群公次子 漾公 字和伯,仕魏,官拜大司马。生子一:俊。 佑公长子 飞公 迁居赣州高平。 佑公次子 朔公 生子一:允。 唐公长子 相公 仕吴,生子一:升。 唐公次子 直公 迁居扬州。 忠公长子 佐公 妣 氏,生子一:准。 忠公次子 和公 按旧谱佐、和二人失传,今从唐书订正。 忠公三子 闺公 字文清,为高源太守。生子二:谭、凖。 47世祖 泰公之子 恂公 生子一:奕。 佐公之子 准公 字道基。晋大尉广陵元公,按旧谱准字可则官爵略同,误以准为泰之子,属元芳之后。今从三国史魏书唐表订正,实季芳之后。妣于氏,唐氏,生子一:伯聄。 闺公长子 谭公 娶甘氏,生子一:授。 闺公次子 轸公 生子三:豹、雍、虎。 48世祖 恂公之子 奕公 妣程氏,继唐氏 准公之子 伯聄 唐表建兴中迁江西曲河新丰湖,旧谱漏今订入。妣 氏,生子一:匡。 谭公之子 授公 字希上,迁居粤东。生子六:琅、始、远、续、率、迈。 轸公长子 豹公 字希仲,妣吴氏,生子一:粹。 轸公次子 雍公 字希文,生子二:野、苏(迁延平)。 轸公三子 虎公 字希炳,生子一:苗。 49世祖 伯聄之子 匡公 字正之,仕晋,因时敛志高蹈山林,后拜龙图阁大学士、中书令。妣閔氏,李氏,生二子:赤松、世达。 授公长子 琅公 迁福塘 授公次子 始公 迁濑下 授公三子 远公 迁湖州 授公四子 续公 迁龙康 授公五子 率公 生子二:元、光。 授公六子 迈公 仕晋,为福建兵马节度使,遂居莆田。生子三:梓、莅、判。 豹公之子 粹公 生子一:思远。 雍公长子 野公 生子一:宴。 雍公次子 苏公 生子一:味。 虎公之子 苗公 生子一:墅。 50世祖 匡公长子 赤松 旧谱皆无,从唐表订入。 匡公次子 世达 名大义,老谱多载逵,史书俱载达,字致远,仕晋。永靖中元帝南迁时为丞相,椂历太子洗马升江州刺史,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居长城,得吉地谓所亲曰:此地山水秀丽,子孙必钟其灵。妣江氏,仲氏,生子一:康。 51世祖 世达之子 康公 字永宁。仕晋为丞相,官拜尚书。妣徐氏,王氏,生子二:英、雄。 52世祖 康公之子 英公 字时亨,又字文郁。官至盱眙太守,政声洋溢。妣俞氏,欧阳氏,王氏,生子一:公弼。 53世祖 英公之子 公弼 名佐,字伯辅。仕晋官至尚书郎。妣唐氏,生一子:鼎。 54世祖 公弼之子 鼎公 字元用。唐表载兵部郎校尉才智俱优。妣闻氏,刘氏,高氏,生子三:安、定、宁。 55世祖 鼎公长子 安公 字一德。为散骑常侍仕刘宋。妣上官氏,冯氏,汤氏,高氏,生子三:高、太、洪。 鼎公三子 宁公 迁居瑞昌 56世祖 安公长子 高公 字元远。仕刘宋淮安令。妣谌氏,丁氏,王氏,生子一:詠。 安公三子 洪公 迁新建 57世祖 高公之子 詠公 字可久。按旧谱咏作永一字,应元因召所迫仕齐为淮安令,德政俱美,士民恩之。妣沈氏,章氏,马氏,生子:猛。 58世祖 詠公之子 猛公 字居仁。按唐表仕梁为德安太守,升吏部尚书。妣唐氏,王氏,生子二:道臣、道卿。 59世祖 猛公长子 道臣 讳夔,别号竹隐。仕梁大常卿,动静有常庙廊则之。道臣一谱作道巨。妣于氏,陆氏,生三子:文讚、文辅、文英。 猛公次子 道卿 仕梁至太守 60世祖 道臣长子 文讚 一名纹。仕梁,官侍中郎,葬长安西北五里,追尊景帝墓葬端陵。次子霸先登帝位时追封为太上皇、景文皇帝,庙号太祖;妣魏氏,蒋氏,生子二:谭先、霸先。 61世祖 文讚长子 谭先 又名道谭,字兴治。梁武帝时为东宫直阁将军。侯景叛变时为保护皇宫身亡。武帝即位后追封为义兴郡公,始封昭烈王。妣谢氏,王氏,生二子:茜、顼。 文讚次子霸先字兴国。倜傥有大志,不事生产,涉猎经史,尤好读兵书,常游义兴馆,与许氏梦朱氏捧日而至,纳之口及觉腹犹热心窃目喜,丁丑受梁禅,建元永定在位三年殂,寿五十九岁,葬万安陵,庙号高祖武皇帝,皇后章氏因子昌兢困于周,召百官义迎昭烈王长子临川王茜入。 62世祖 谭先长子 茜公 字子华。一谱名晕茜,少沉敏有识量,武帝甚爱之,称吾家英秀才,临川王继武帝庚辰建元天嘉,丙戌改元天康,在位七年殂,寿四十五岁,葬宁陵,庙号世祖文皇帝。妣氏,生子十一:柏宗、伯山、伯茂、伯固、伯恭、伯信、伯仁、伯义、伯礼、伯智、伯谋。 谭先次子 顼公 字绍世。一谱名昙顼,封安成王,宽宏大度灵敏轩豁,己丑践位,建元大建在位十四年(公元569-582年)正月殂,寿五十三岁,庙号,高宗宣皇帝。皇后五:柳氏、黄氏、何氏、谢氏,五妃未详。生子四十二,封王藩者三十一:叔宝、叔陵、叔英、叔坚、叔卿、叔明、叔献、叔齐、叔彪、叔文、叔重、叔俨、叔达、叔慎、叔雄、叔虞、叔平、叔敖、叔宣、叔穆、叔俭、叔澄、叔兴、叔韶、叔纯、叔谟、叔显、叔垣、叔隆、叔荣、叔真。 霸先之子昌兢容貌俊伟,神气清馨,读书一览成诵。江陵陷于周,文帝天嘉元年自周归,封衡阳王。生子三:季凤、季麟、季祥。 63世祖 茜公长子 柏宗 字奉业,嗣位二年,丁亥建元光大二年戊子废为临海王,寻卒年十九,史称为废帝。生子一:奇儿。 茜公次子 伯山 封鄱阳王,生子一:建光。 茜公三子 伯茂 封始兴王 茜公四子 伯固 封新安王,生子一:鉴。 茜公五子 伯恭 封晋安王 茜公六子 伯信 封衡阳王 茜公七子 伯仁 封庐陵王,生子一:瑀。 茜公八子 伯义 封江夏王,生子一:玘。 茜公九子 伯礼 封武陵王 茜公十子 伯智 封永阳王,善工草。 茜公十一子 伯谋 封桂阳王,生子一 顼公长子 叔宝 字元秀,嗣位癸卯建元至德,丁未改元祯明,在位七年,大业归隋,殂于隋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寿五十二岁,葬洛阳之茫山,赠长城公,谥曰炀,史称后主。生子十一:深、允、嶷、彦、虔、祈、兢、莊、佺、藩、恬。 顼公次子 叔陵 封始兴王 顼公三子 叔英 封豫章王 顼公四子 叔坚 封长沙王 顼公五子 叔卿 字子成,封建安王 顼公六子 叔明 字子服,号愚叟,一谱名子昭,仪容美丽,举止宽和,大建五年(公元573年)封宜都王,寻授将军置左史,七年授中郎将东阳州刺史寻为轻车将军卫尉卿,十三年出为持节云麾将军南徐州刺史,又为侍中翊右将军,至德四年追号安右将军,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避隋乱,入闽仙游县,后隋召入为鸿胪少卿。妣万氏、孙氏、赵氏,生子七:志高、志能、志铉、志龙、志熙、志静、志范。 顼公七子 叔献 封河南王,生子一:沙。 顼公八子 叔齐 封新蔡王 顼公九子 叔彪 封淮南王,生子一:倩。 顼公十子 叔文 封晋熙王 顼公十一子 叔重 封淮安王 顼公十二子 叔俨 封浔阳王,生子一:塼。 顼公十三子 叔达 封义阳王,生子一:清。 顼公十四子 叔慎 郎谨,封岳阳王 顼公十五子 叔雄 封巴西王 顼公十六子 叔虞 封武昌王,生子二:良、勤。 顼公十七子 叔平 封湘东王,生子二:原立、原仁。 顼公十八子 叔敖 封临贺王 顼公十九子 叔宣 封阳山王,生子二:道清、道荫。 顼公二十子 叔穆 封西阳王 顼公廿一子 叔俭 封南安王,生子一:用节。 顼公廿二子 叔澄 封南郡王,生子二:砚、礎。 顼公廿三子 叔兴 封浣溪王 顼公廿四子 叔韶 封岳山王 顼公廿五子 叔纯 封新兴王,生子一:相。 顼公廿六子 叔谟 封巴东王 顼公廿七子 叔显 封临海王 顼公廿八子 叔坦 封新会王,生子二:芝、兰。 顼公廿九子 叔隆 封新宁王,生子一:道。 顼公三十子 叔荣 封新昌王,生子一:英。 顼公卅一子 叔真 即直,封大原王,生子二:河、清。 昌兢长子 季凤 妣孔氏,生子一:天生。 昌兢次子 季麟 迁居武平 昌兢三子 季祥 生子四:烜、辉、煌、炳。 64世祖 柏宗之子 奇儿 一谱作奇光 伯山之子 建光 伯固之子 鉴公 生子二:滤、清。 伯仁之子 禹公 生子一:仙。 伯义之子 玘公 生子一:鍊。 伯谋之子 晃公 封建城侯,迁高安。 叔宝之子 深公 生性聪慧有志操容止俨然,虽左右近侍未尝见其喜愠。初封始安王,后立为太子,避隋迁于西川东门。妣张氏,生子二:纶、缄。 叔宝次子 允公 生性聪明,好文学,初立为太子,寻废为吴兴王。皇后沈氏,生子一:峰。 叔宝三子 嶷公 封南平王 叔宝四子 彦公 封永嘉王 叔宝五子 虔公 封南海王 叔宝六子 祈公 封信阳王 叔宝七子 兢公 封邵陵王 叔宝八子 庄公 封会稽王 叔宝九子 全公 封东阳王,生子一:珠。 叔宝十子 藩公 封吴郡王 叔宝十一子 恬公 封钱塘王,生子一:猷。 叔明长子 志高 字舜举,号青云先生。仕唐为会稽郡司马,详唐书表。为人宽和敦厚有休,休有容之度,虑事精勤,政府肃穆初不以察,为明阙后支派蕃衍,起义族之家声,盖实公忠厚之德,有以致之也。妣王氏、唐氏,生子一:才。 叔明次子 志能 字舜学,德器浑涵,时人称其政绩与兄相伯仲。妣邓氏、金氏,生子一:文。 叔明三子 志铉 隋宜都王入闽中好养猿鹤,故号猿鹤主人。 叔明四子 志龙 放情山水,自号浸浪翁。 叔明五子 志熙 唐灭隋叹曰:天下莫予毒也。自号太平逸叟。 叔明六子 志静 自号恬淡翁。 叔明七子 志范 生子一:际发。 叔献之子 沙公 生子三:金、鍊、鎡。 叔彪之子 倩公 叔俨之子 塼公 叔达之子 清公 叔虞长子 良公 迁居安仁、大源等处。生子一:时新。 叔虞次子 勤公 无嗣 叔平长子 原立 生子二:彦深、彦清。 叔平次子 原仁 叔宣长子 道清 叔宣次子 道荫 叔俭之子 用节 生子一:藤。 叔澄长子 砚公 生子二:天相、天重。 叔澄次子 礎公 叔纯之子 相公 叔坦长子 芝公 叔坦次子 兰公 叔隆之子 道公 叔荣之子 英公 妣孙氏,生一子:俊。 叔真长子 河公 叔真次子 清公 迁居古田彬祥。 季凤之子 天生 妣许氏,生子一:绍国。 季祥长子 烜公 妣张氏,生子一:浮。 季祥次子 辉公 妣盛氏,生子一:海。 季祥三子 煌公 妣张氏,生子一:润。 季祥四子 炳公 生子一:泽。 65世祖 鉴公长子滤公迁新安。 鉴公次子清公迁溪修文乡。 禹公之子仙公生子二:正言、昌言。 玘公之子鍊公迁居汀夏,生子四:文、全理、大化、金保。 深公长子纶公登唐进士官台州刺史。生子一:益。 深公次子缄公生子二:安国、安民。 允公之子峰公生子二:洪、洗。 全公之子珠公迁居吴县永宁乡为唐御史。生子三:志达、志道、志逵。 恬公之子猷公仕唐御史大夫。生子二:宣德、宣政。 志高之子才公仕唐为会稽司马。妣郝氏、周氏,生子二:蕴圭、蕴玉。 志能之子文公配黄氏,生子一:蕴珍。 志范之子际发生子一:震。 沙公长子金公妣韩氏,生子二:经、绅。 沙公次子鍊公妣方氏,生子一:庆衍。 沙公三子铉公一谱作鎡。妣赖氏,生子一:仁夫。 良公之子时新妣李氏,生子二:机、鉴。 原立之子彦深妣蔡氏,生子一:黄棠,迁黄墩。 原仁之子彦清生子一:多才。 用节之子藤公妣秦氏,生子三:善良、善才、善保。 砚公长子天相迁居乐清 砚公次子天重一谱作天童。妣夏氏,生子一:福。 英公之子俊公妣程氏,生子三:留春、望春、长春。 66世祖 仙公长子正言 仙公次子昌言 鍊公长子文公 鍊公次子全理 鍊公三子大化 鍊公四子金保 纶公之子益公生子一:仲道。 缄公长子安国 缄公次子安民唐为兑州刺史,生子一:珂。 峰公长子洪公 峰公次子洗公迁居平湖 珠公长子志达 珠公次子志道 珠公三子志逵俱迁吴县 猷公长子宣德 猷公次子宣政 才公长子 蕴圭 字达礼,一谱载字如璋,号雪严先生,笑傲山林,隐居自乐。妣许氏、汪氏,按谱唐晋陵郡司马参军。又妣王氏、李氏夫人,生子一:兼。 才公次子蕴玉字达义,生子一:亷。 际发之子震公 金公长子经公 金公次子绅公迁原武 鍊公之子庆衍 铉公之子仁夫 时新长子机公 时新次子鉴公 彦深之子黄棠迁居黄墩 彦清之子多才 藤公长子善良迁居潭口 藤公次子善才 藤公三子善保迁居浮龙 天重之子福公 俊公长子留春 俊公次子望春 俊公三子长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