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更多人不想过年?这是最真实的答案

 极物来了 2019-02-04

这几天,不只一个朋友跟我说,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我一点感觉也没有。说实话,范姐觉得也是。

想起几天前看到的一句话:以前的春节才叫过年,现在充其量叫做放假。残酷却又格外真实。

想起那时,无论距离多远,无论有钱没钱,团聚是第一要等事。说起过年,心窝子总是暖的,熟悉的场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1

吃喝玩乐


从腊八开始,年味就有了。

商铺纷纷打折,橱窗的装置点缀着雪花,一片红彤彤的氛围中,大伙儿紧锣密鼓地置办着年货,买春联的、买干果的、买水仙的,把家中装点得喜气洋洋。






回家就着色如翡翠的泡蒜,扒拉一碗腊八粥,便开始贴窗花、门福,挂灯笼、辣椒,提前备好鸡鸭鱼肉、卤味腊味,发好馒头糕点,调好凉菜蘸水等。








到了除夕夜,老人要吃一碗长寿面,小孩可以吃汤圆或饺子当主食。饭桌上一定要有鱼,清蒸鱼,红烧鱼,水煮鱼,象征年年有余。



年夜饭是女主人们各显神通的时候,北方有涮羊肉、乱炖和饺子,南方有火锅、盆菜和精致糕点。一旦不小心打碎碗碟,要立马接一句“岁岁平安”。


要是有鳏寡孤独的邻居,必会要被邀请同席,要是推脱不去,对方便热情地安慰道:“有什么嘛,多个人多双筷子!”

十二点钟声敲过,就可以拜年了。小孩到长辈处说几句祝福语,讨到红包,宝贝似地藏在枕头下,这叫压岁。

一觉醒来,儿童们兜里一定要装着瓜子、糖果和蜜饯。大人们忙着走亲串友,搓八圈麻将,又接着吃酒席。



初七还有七宝粥喝,十五还有元宵吃,每次过年都是祭五脏庙的最佳时日。



2

奇奇怪怪的风俗


以前过年的规矩最多了,不能贪睡,不能吃药。


除夕前提前打扫完卫生,未来5天不许动尘土。


大家要在三十前一天去理发店,女的把头发盘的油光瓦亮,老人烫一头标准的羊毛卷,不知道哪里流传下来的俗语“正月剪发死舅舅”,于是爸爸们赶紧带着侄子们去推平头。

女婿上门好事近,给老丈人送礼,得是双数。


所有人要换上新衣,再节俭的老人在这天也不吝啬,拿出自己的体己门面,翡翠镯子金戒指,穿得顺顺条条迎新年。

大年三十最重要的还有祭祀和祈福,鲁迅在《祝福》中写道,女人把鸡鹅猪肉煮熟,横七竖八地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成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神福们来享用。


老舍在自传中数次回忆过年情形,除夕夜一定要在子时发纸,传说那时候南天门会打开,天上的神仙会鱼贯地下到人间,所以各家有供奉神灵的,都要出去“请”。

到了大年初四,要迎灶王爷和财神爷,供好三牲、水果、酒菜,商店闭门谢客,女人不许动针线。到了夜间,击鼓焚香“抢路头”,打开门窗,让呛鼻的爆竹烟花气都进来。为了大富大贵,这点苦还吃不得了?



以前还流行“唱门子歌”,接财神第二天,乡镇地区会有财神打扮的演员,挨家挨户的敲门,二胡笛子,快板唢呐,唱着听不懂的戏曲,给户主拜年。户主必须要包一个8结尾的红包,再拿些家里的炒米糖或酥肉腊肠给人,总之绝不能让人空手而归。


沈从文回忆湘西过年的情形,有种著名的习俗叫“狮子龙灯焰火”,全城的街坊都要“送灯”为名,敲锣打鼓到处玩,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城里更流行放“孔明灯”,写上自己祝福,把美好愿景送上九霄。


3

年味


大年夜一过,外面银装素裹,遍地的红屑,空气中弥漫着幽微的火药香,大树上绕着五彩经幡。


遇上熟人嘴都要甜三分,以前走亲戚来了小孩叫姐姐还满心不欢喜,现在回去见到小孩一口一个阿姨,心里还乐开花:暧,这谁家小孩?嘴真甜。


走亲戚的日子,谁家带来的好东西,离开时也要把自家做的豆瓣酱、葡萄酒、虫草花带些走。


父亲会戴着老花镜,在手机上打出斗大的祝福语句,有时候直接改改称呼,复制黏贴别人的短信。大家不走心互相群发,心里想着“礼多人不怪”。

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天地风霜尽,春满旧山河,再丧的人也该拾掇心情,精神抖擞地迎接新的一年。

睡够,吃够,没有什么难关是过不去的,没有什么未来是到不了的。

新的一年,范姐祝愿大家:猪事顺利!


今 / 日 / 互 / 撩

说说你家乡的年俗吧?


图片大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极物原创,转载请说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