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佃玺同话《曹夫楼的故事》

 aipkk流水长 2019-02-06

  赵佃玺,民俗文化学者,大同古城民俗馆馆长、全国书香之家获得者,大同长城学会名誉会长、西安交大特聘教授。著有《老大同故事》《梦回大同府》《北方民俗文化研究》《大同城区志》等。

文/赵佃玺

目前,大同古城之东,正在复建曹夫楼(玄武庙),笔者为让广大读者知道它的过去,特撰此文,以其阐明。

一,为什么叫曹夫楼

曹夫搂是建在玄武庙中。建庙的原因是因为在明熹宗年间,魏忠贤专权,为其母祝寿时,约会文武百官过府画押。天官曹模不服,他上本参奏,遂将曹模问斩。幸得陈仲向皇帝求情,将曹削职归里,夜宿官庄,魏又差人杀其全家,曹模自刎,夫人投井而死。扑人曹福携曹女玉莲逃出,奔大同投亲。途径釆凉山,天降大雪,曹福冻死。玉莲在御河桥上忽遇大同总兵马芳,马芳之子马明,小时与玉莲青梅竹马,结下娃娃亲。魏忠贤又伪造圣旨,差人来拿马芳进京问斩。马芳窥破假旨,遂带兵进京讨贼,魏忠贤被杀,曹模之冤大白,玉莲在玄武庙为老曹福修庙,叫曹夫楼。逐庙东之村称之为曹夫楼。

二,曹夫楼的石碑

大碑位于玄武庙西面斜坡处。碑阳额题字为“玄帝庙记”,碑后题记为“北帝庙碑”。玄帝为盘古之子,被尊为主宰北方之神。

碑文中有这样的内容:“平城之东二里许,旧有玄帝祠,创始于民,故其规模狭隘。虽此,凡祷祈报应无如影响,实神之灵,亦无不在也。岁日 (明洪武年间),为玄帝圣诞良辰,是年丙子,王亲诣庙为神所庆祀,命指挥等重修其殿堂门庑。”也就是说,玄帝庙最初由民间所建,在玄帝圣诞之日(三月三日),代王亲自去祭祀,并命重新修缮,结果用一月时间,修缮完毕。时为洪武丙子三月五日”,该碑立于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是代王朱桂修庙时立碑。

另外两通碑,一通题名为”重修真武庙记,时间为“大明成化十三年秋”。另一通也题名为“重修真武庙记”,时间为“弘治八年秋”。这两通碑的时间间隔较近,中间只隔十九年,由大同镇守太监谭平修缮立碑。

三,曹夫楼历史

北魏太武帝崇拜全真道创始人邱处机,命他在城东御河之滨建道坛,当时道坛上下三层,一层为祭玄武大帝,设立真像,二层为邱道长祭祀拜乩,三层为众弟子叩拜。后来因北魏迁都,八王之乱而毁。

元代邱处机奉帝忽必烈命来到大同,修建了东郊道坛。后来元成宗帝时,又提倡大建观修庙,此时弟子信徒们自发地在道坛基础上,修造了城东玄武庙。

明洪武二十九年,代王重修并扩大庙制规模,到永乐年之后开始步入鼎盛期。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期间遭遇兵燹,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此后,历代王府或大同官府都曾加以修建。进入清代后,也曾较大规模地修缮过。

四,关于玄武

中国古代神话的四大神兽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玄武亦称玄冥 ,龟蛇合体,为水神,居北海,故为北方之神。

玄武改名为真武,是为了避赵家圣祖的讳。宋真宗授意大臣,大搞“天书屡降”的神话。在此期间,全国各地所献芝草、嘉禾、瑞兽等不计其数,庙宇多建,大同玄武庙香火不断。

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四象”。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北魏的平城,明代的北京就是依据此三垣而建。

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 ”:“左苍龙、右白虎、下朱雀、上玄武”。也就是说,左方的星象如一条龙,右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龟又象征坚硬,而称玄武。

大同北方为玄武门,北小城北门为玄冬门(其石匾已保存)。由于季节转换 ,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光照。

五,近代历史

曹夫楼,民国时代,每到三月三日,城内居民大都要在这一天祭拜玄武大帝,或是探究曹福老人。因为这天,天气晴朗 ,人们正好踏青,于是携老牵幼,带吃带喝,往来而不绝。当时庙于虽然破旧,但仍是香火旺盛。有时,这里要搭台唱戏,演出《走雪山》、《反大同》。

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为围攻大同城的指挥所,双方犬齿交错兵临城下,抢夺御河大桥。文革前后,由于该庙无人修茸,而逐渐消失。改革开放后,只有遗址和石碑了。

责任编辑:于和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