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是高频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反复出现,且命题角度不同。从命题角度来看,从历史折射的本质角度考查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如布雷顿森林体系题;从文明传承、社会进步的角度考查欧洲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等。本讲内容几乎都与现在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件相关联,热点性强。对于欧洲一体化的考查,由于英国公投脱欧影响,可能会变化考查的角度,反思世界经济区域化存在的问题。 (1)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战后世界贸易、货币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2)欧盟使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3)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4)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5)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1.综合认识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包括货币、贸易、市场等方面。 (2)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3)美国倡导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体系,是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是美国为建立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具体步骤。 (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2.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 全面认识经济区域集团化 1.出现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2)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3)国家间的经济互补性增强,加强合作、谋求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 (4)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三个发展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1.表现 2.积极作用 (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2)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4)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经验、改善产品结构等。 (5)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于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 3.消极影响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比较 运用唯物史观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应该运用唯物史观,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中去加以理解和把握。 (1)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世界各国都不可能离开这一进程而获得独立发展。 (2)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超越国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促进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方式。在这一进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市场这个纽带,逐步推动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过渡,最终形成具有规范各经济实体经济行为的全球统一规则,并建立起全球经济运行机制,从而极大地促进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加速全球经济的增长。 (3)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新一轮浪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