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框架 1.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文学 (1)时代背景: ①工业革命正在深入开展。 ②欧洲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世界处于剧变之中。 (2)文学风格:浪漫主义。 (3)代表作品: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2.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文学 (1)时代背景: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巩固,资本主义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文学风格:批判现实主义。 (3)代表作品: ①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 ③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3.20世纪以来的文学 (1)时代背景: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重大事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文学风格:早期为批判现实主义,后期为现代主义。 (3)代表作品: 4.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 5.各种文学流派的主体思想 20世纪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的表现 (1)从表现形式上看: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都得到了发展。 (2)从表现内容上看:不仅有资本主义文学形式,而且无产阶级文学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也出现并且成就很高。 (3)20世纪世界文学可以说是全面繁荣,表现手法各异,反映的思想内容也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一、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1.浪漫主义音乐 (1)特点:富有诗意,注重情感的表达,充满了幻想。 (2)作品: 2.民族乐派音乐 (1)柴可夫斯基: ①作品:《天鹅湖》《第六(悲怆)交响曲》《睡美人》等。 ②风格: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旋律优美动人,感染力无与伦比,被誉为“旋律大师”。 (2)安东·德沃夏克:作品大量吸收捷克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内容。 3.音乐的变奏 (1)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夜曲》《月光》。 (2)表现主义音乐:勋伯格的《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华沙幸存者》。 (3)新古典主义音乐: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历程》《春之祭》。 4.风靡全球的摇滚乐:美国的“猫王”,英国的“披头士乐队”。 5.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倾向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 ②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正是这种强大的民族、民主文化潮流赋予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以旺盛的生命力。 (2)影响:浪漫主义音乐的出现,使音乐走出宫廷、走向民间。新的艺术题材的出现(如艺术歌曲,交响诗等)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很多音乐大师的传世佳作至今久演不衰,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极强的生命力。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类型及其代表作 2.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的区别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艺术 (1)产生: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人类第一部电影。 (2)默片时代: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摩登时代》。 (3)有声电影黑白时代:1927年,美国摄制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4)有声电影彩色时代:1935年,电影《浮华世界》诞生。 (5)电影产业: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好莱坞电影。 2.电视艺术: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普及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并实现全球性传播。 3.影视艺术的影响 (1)对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世界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与交流着,形成了多元的世界文化。 4.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条件: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为影视艺术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 (2)影响: ①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②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它融各种艺术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同时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③影视艺术流通速度快,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雅俗共赏,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④电视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