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甲状腺腺瘤、囊肿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刘雁辉 2019-02-06
专利名称:治疗甲状腺腺瘤、囊肿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囊肿的药物。
背景技术
甲状腺腺瘤和囊肿为临床常见病,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碘代谢变化、性激素、地理环境、饮食习惯及家族等密切相关。其大多数起源于甲状腺泸泡组织。通常为泸泡型与乳头状型两种。甲状腺囊内有单个清楚结节,有完整包膜。有的有功能者,称为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瘤可有出血,钙化或囊性变。甲状腺囊肿壁上有上皮细胞组成。甲状腺扫描“冷凉结节”发生癌变的可能为10%。但甲状腺腺瘤囊变者扫描多为“冷凉结节”,故本发明全部依据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由于甲状腺腺瘤有癌变伴发者,特别扫描为“冷凉结节”者,有合并癌变可能。加之非手术治疗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临床上均主张手术治疗,手术一次治愈率高,复发者较少。
但由于手术为一种创伤性治疗,个别在手术中可能会损伤喉返神经或甲状旁腺,疤痕又影响美容,故一些患者顾虑较多,不愿接受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除应用中草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外,西药无有效的药物。目前已有些报道应用局部介入治疗加甲状腺片,加中药治疗甲状腺腺瘤囊变的报道,如《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第9卷第13期第488-489页“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腺瘤囊性变”。和局部介入治疗甲状腺囊肿的报道,如《实用医学杂志》1991年第1卷第7期第43页“穿刺抽吸注药法治疗甲状腺囊肿23例”。但治愈率均不是很高,应用四环素与强地松龙治疗甲状腺囊肿一次治愈率仅为13%。《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年第2卷第8期第117-118页报道的应用消痔灵局部介入治疗囊肿治愈率为69%,但消痔灵用量较大,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液体,也可因不能完全吸收而引起药物性结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疗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副作用、不良反应轻、少的治疗甲状腺腺瘤、囊肿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囊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下述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消痔灵注射液0.5-2ml,利多卡因注射液1-4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10ml。
其较佳配比为消痔灵注射液1ml,利多卡因注射液3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ml。
或者它是由下述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消痔灵注射液0.5-2ml,利多卡因注射液1-4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10ml;5-氟脲嘧啶注射液0.5-2ml。
其较佳配比为消痔灵注射液1ml,利多卡因注射液3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ml;5-氟脲嘧啶注射液1ml。
本发明采用中西药注射液配伍,其药理作用是对血管硬化阻塞,减少瘤细胞血供,细胞逐步萎缩。同时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细胞DNA合成,抑制腺瘤的泸泡上皮生长和囊液渗出。达到消除腺瘤的作用,因此对甲状腺腺瘤,尤其是腺瘤有囊变者和甲状腺囊肿,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疗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副作用、不良反应轻、少。配伍后注射液经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治疗剂量是安全的。其理化性质测定符合药典用药要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由下述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消痔灵注射液0.5ml,利多卡因注射液1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ml。
实施例二由下述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消痔灵注射液2ml,利多卡因注射液4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10ml。
实施例三由下述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消痔灵注射液1ml,利多卡因注射液3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ml。
实施例四它是由下述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消痔灵注射液0.5ml,利多卡因注射液1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ml,5-氟脲嘧啶注射液0.5ml。
实施例五它是由下述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消痔灵注射液2ml,利多卡因注射液4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10ml,5-氟脲嘧啶注射液2ml。
实施例六它是由下述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消痔灵注射液1ml,利多卡因注射液3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ml,5-氟脲嘧啶注射液1ml。
上述实施例中的药物来源消痔灵注射液,北京第四制药厂生产,批号950101,10ml/支;利多卡因注射液,江苏武进制药厂生产,批号950105,10mg/5ml/支;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湖北制药厂生产,批号950102,125mg/5ml/支;5-氟脲嘧啶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浦制药厂生产,批号950082,0.25g/10mg/支。
资料设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以中药治疗的对照组,共94例,病员来自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甲状腺病专科、外科等科室。均经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细胞学、B超、扫描及体检等各种检查而确诊。治疗组为95-98年的病例。对照组为89-97年病例。
(一)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组78例,其中甲状腺腺瘤15例(含合并甲状腺肿、甲亢4例);甲状腺腺瘤囊性变53例(含合并桥本氏病4例);甲状腺囊肿10例。甲状腺腺瘤发生囊性变占总数的77.4%。
男11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48岁;女67例,年龄13-73岁,平均年龄42岁。
左叶病变31例;右叶病变41例。肿块大小为1.2×1.0×0.8cm-7×5×3.4cm,平均约为3.04×2.98×1.66cm。
(二)以中药治疗的对照组16例,其中甲腺腺瘤3例,腺瘤囊变12例,甲状腺囊肿1例。男2例,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50岁,女14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2岁。左叶病变7例,右叶病变9例。肿块大小约为1.3×1.4×1.1cm-4.5×4.7×2.6cm,平均约为2.9×3.04×1.9cm。
诊断及疗效评判的检测,检查项目的选择1、甲状腺病相关检查T3、T4、FT3、FT4、R-T3、TSH、TGA、TMA、TRAb、TPOAb、核素甲状腺扫描等。
2、其他相关检查细胞学、B超、甲状腺体检触诊测量、肝、肾功能、血常规(或配合ECG)等检查。
疗效标准分四级,即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1、治愈甲状腺肿块(或结节)经1-4次治疗后,经B超探查和触诊测量均恢复正常者。
2、显效经1-4次治疗,甲状腺肿块(或结节)消除原来大小的75-95%以上者。
3、有效经1-5次治疗,甲状腺肿块(或结节)消除原来大小的50-75%以上者。
4、无效经2-5次治疗,甲状腺肿块(或结节)消除未达到原来大小的50%或无变化或又增大者。
本发明使用方法甲状腺肿块部位作常规的消毒处理,以10ml空注射器备用,以10ml注射器抽取由上述数种药物组成的甲肿消I号(三种药物组成)或II号(四种药物组成)10-30ml备用,以戴消毒手套的手指探查肿块的中心部位(如以超声引导下穿刺则更准确)将10ml空注射器针头插入中心部位抽尽腺瘤囊变的囊液或囊肿的囊液,不抽针头,然后以配好的药液反复冲洗2-3次,再注入药液15-25ml左右,压迫止血,或以浸入药液的沙布覆盖,胶布固定。观察30分钟,患者如无不适,即可离开。为使该药液充分吸收,每2周治疗一次。如单纯甲状腺腺瘤,则对肿块中心及周围分点注药。
本组治疗次最少1次,最多5次,治愈组1次治愈12例,2次治愈30例,3次治愈21例,4次治愈4例。10例甲状腺囊肿均为1次治愈。治愈时间15天-3月不等。
对照组中药治疗处方与方法本组分别采用四海舒郁丸(疡医大全)加减,甲瘤丸加减,消瘿汤[1]加减。2月为一疗程,3疗程(半年)为限。
四海舒郁丸黄药子12g,昆布15g,海藻15g,制大黄8g,三棱15g,莪术15g,海浮石15g,青皮15g,陈皮15g,甘草6g等组成。
甲瘤丸方昆布15g,丹参15g,夏枯草30g,当归30g,珍珠母10g,生牡蛎30。
消瘿汤方柴胡10g,川芎10g,当归10g,八月扎10g,象贝母15g,天葵子15g,莪术15g,夏枯草30g,生牡蛎30g,穿山甲20g,海藻20g,昆布20g,炙甘草5g,加苦参15g,意米仁15g,半夏15g,白芥子12g。
统计学方法以百分率计算及行列表卡方检验。结果见表1表1 中西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组别 nn (%) n (%) n (%) n (%) n (%)治疗组7867 85.9 4 5.1 3 3.8 4 5.1 74 94.9对照组164 253 18.75 6 37.5 3 18.75 13 81.25注行列表卡方检验,X2值=22.23,P<0.0051、表1中可见,介入治疗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是85.9%、5.1%、3.8%、5.1%、和94.9%。
2、表1中可见对照组的治愈、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是25%、18.75%、37.5%、18.75%和81.25%。
表1中,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经行列表卡方检验,X2值=22.23,P<0.005,有极显著性差异,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方法简便,不用长期服药。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表现1、介入治疗组不良反应(1)注射时或注射后有短时间的头昏、颈部不适或颈部隐痛10例,占12.8%。
(2)注射后有明显的颈部疼痛3例,占3.8%。
(3)表现有短暂面部发绀、咳嗽,有头昏呕吐共2例,占2.56%(4)治疗后药物未完全吸收(或形成结节)4例,占5.1%。
如适当减少消痔灵的配比量,减缓注药速度,则可减少、减轻上述不良反应。
2、对照组不良反应胃部不适或胃隐痛6例,占37.5%。
本发明应用中西药注射液组成,对治疗甲状腺腺瘤,尤其对腺瘤囊性变,囊肿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78例总治愈率在85.9%,对囊肿的一次治愈率为100%。明显的高于本发明的对照组和前述数篇文献报道的治愈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摸索,逐步减少消痔灵的配比量,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显示的副作用较少、较轻。本文应用中药治疗的对照组(半年)治愈率仅为25%,可能因没有掌握好辩证论治,随证加减药物有关。但患者服用汤剂时间较长,甚不方便,且对胃有刺激,故一些患者胃部不适,甚至有胃痛者。不少患者不能耐受长期煎药、服药的治疗方法。
本发明的药理作用为消痔灵注射液为一种硬化剂,它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对血管的硬化阻塞。并有收敛、抗渗出、抗菌消炎作用,因此具有消肿去赘、收敛止血、消炎止痛等功效。临床除应用肛肠疾病外,还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为甾体糖皮质激素。它的药理作用抑制免疫、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抗体对各种刺激损伤引起的病理反应过程。减少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细胞的生成等。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内毒素、免疫抑制等功能。5--氟脲嘧啶(5-Fu)是抗代谢类药物。其药理是细胞内转变成5-脱氧核苷后发挥作用,能抑制脱氧核苷酸甲基化转变成脱氧胸苷酸,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物合成。抑制细胞增殖,抑制DNA病毒增殖,阻止DNA合成。并能掺入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致细胞生长抑制。该药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病毒增殖,以及免疫抑制等功效。体外实验表明5-Fu对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除应用抗肿瘤之外,还用于其他疾病治疗。
综合所述,消痔灵可使甲状腺腺瘤血管硬化阻滞,使瘤体血供减少、细胞萎缩、坏死、吸收。并可抑制囊液的渗出,使瘤体逐步缩小,消除。发挥了它的收敛、消肿去赘的作用。强地松龙可抑制瘤体细胞生长,抑制腺瘤囊性变、囊肿的囊液渗出和抗炎作用。5-Fu能抑制细胞DNA合成,干扰RNA中蛋白质合成,因此抑制腺瘤泸泡上皮细胞的生长,使瘤体逐步的缩小,消除。
上述数种药物同时对治疗起协同和增强作用,靶组织给药,局部吸收量明显增加,全身吸收量相对减少,药物副作用、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减轻。故局部介入治疗组有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结果经卡方经验,卡方值=22.23,P<0.005,有极显著性差异。
本发明的介入治疗组不用服药,方法简便,方便病人。本文的治疗组中出现某些不良反应,如减少消痔灵用量,减慢注药速度,可避免或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囊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下述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消痔灵注射液0.5-2ml,利多卡因注射液1-4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10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甲状腺腺瘤、囊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消痔灵注射液1ml,利多卡因注射液3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甲状腺腺瘤、囊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消痔灵注射液0.5-2ml,利多卡因注射液1-4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10ml,5-氟脲嘧啶注射液0.5-2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甲状腺腺瘤、囊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的药剂消痔灵注射液1ml,利多卡因注射液3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ml,5-氟脲嘧啶注射液1ml。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囊肿的药物,它由消痔灵注射液0.5-2ml,利多卡因注射液l-4ml,醋酸强地松龙注射液5-10ml,或5-氟脲嘧啶注射液0.5-2ml组成,本发明采用中西药注射液配伍,其药理作用是对腺瘤细胞血管硬化阻塞,减少血供,使细胞逐步萎缩,同时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细胞DNA合成,抑制腺瘤的泸泡上使生长和囊液渗出,达到消除腺瘤、囊肿的作用,因此本发明具有疗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副作用、不良反应轻、少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P35/00GK1456276SQ03118758
公开日2003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6日
发明者蒋乐堂 申请人:蒋乐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