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万历二十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时,将钟表带进中国。那么,在没有钟表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通过什么计时呢?子时,丑时这些时刻又代表了什么?与我们现在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们先看一看古人是如何表示时间的吧。 ![]() “小时”是怎么出现的?古人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吃饭? 最常见的一种计时方式就是十二地支计时法。古人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采用十二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到了北宋时候,古人又把一个时辰分为“初”和“正”两部分,因为这是一个时辰的一半,比一个时辰短,所以就叫做“小时”,这也是现代汉语中“小时”的来历。 时辰的起点是子夜,也就是子时。子时分为两个部分,就是“子初”和“子正”,也就是我们今天的23:00 – 01:00。 丑时是我们现在的01:00 – 03:00,因为古时候的这个时间段里,鸡已经开始打鸣了,所以丑时又叫做“鸡鸣”。 寅时是我们现在的03:00 – 05:00,这个时候天已经渐渐要亮起来了,所以寅时又叫做“平旦”和“黎明”。 卯时是我们现在的05:00 – 07:00,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所以卯时有叫做“日出”。在这个时间段里,古人已经开始上班了。衙门里的官吏在这个时候开始查点上班的人数,又叫做“点卯”,可见古人上班还真是够早的。 辰时是我们现在的07:00 – 09:00,古人一般在这个时候开始吃早饭,所以辰时有叫做“食时”。 巳时是我们现在的09:00 – 11:00,这个时间段是临近中午的时候,又叫做“隅中”。在隋唐以前,古人一天只有两餐,没有中午饭。隋唐之后,古人才开始“一日三餐”,也就是在巳时开始吃午饭。 午时是我们现在的11:00 – 13:00,这个时间段太阳升到天空的正中,所以午时又叫做“日中”。古人一般在这个时候午睡,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时间段小睡一下对健康有好处。 未时是我们现在的13:00 – 15:00,这个时间段太阳开始向西沉下,所以未时又叫做“日昳”。 申时是我们现在的15:00 – 17:00,古人在这个时间段开始吃晚饭,所以申时又叫做“哺时”。 酉时是我们现在的17:00 – 19:00,这个时间段,太阳已经向西落下,所以酉时又叫做“日入”。 戌时是我们现在的19:00 – 21:00,这个时间段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所以酉时又叫做“黄昏”。 亥时是我们现在的21:00 – 23:00,这个时间段夜色已深,古人都已经停止活动,安然入睡了,所以亥时又叫做“人定”。 午时了解过了,“午时三刻”的“刻”又是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了古人使用漏刻计时。古人把一昼夜,也就是十二个时辰分为100刻,刻在漏刻的刻箭上。如果换算成现代计时单位,那么1刻就等于14分24秒。明朝始终传入中国后,古人发现百刻制中的1刻不是整数,于是到了清朝,古人又把一昼夜分为96刻,这样1刻就是现在的15分钟了。 那么,我们来算一算,“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更”又是什么呢? 汉朝的皇宫中,值班的人员被分成五个班次,轮流更换值班,所以古人把这五个时间段称为“五更”。 一更就是戌时,二更是亥时,三更是子时,四更是丑时,五更是寅时,对应现代的时间段可以在上文寻找。 古人报时的方法是击鼓和敲钟,还在城市中建立钟鼓楼,用来向全城的百姓报时。唐代实施晨钟暮鼓,傍晚时分,鼓声响起,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黎明时分,钟声响起,城门开启,百姓们就可以自由行动了。这也是“晨钟暮鼓”这个成语的由来。 上一篇文章我们带着孩子制作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详见文章《五一丨出门人挤人,不如在家跟孩子这么玩!》),现在又了解了古人对时间的表达方式,可以在孩子观察日晷的时候,把这些小知识讲给他听。我们期待下一次国学课堂的相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