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纲目》之“补气之最” 黄芪

 昵称37375912 2019-02-07

首屈一指的补气药——“黄芪”

《新唐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许胤宗刚刚担任参军,恰逢王太后患病,口齿不清,不能说话,脉象沉的都摸不到。许胤宗对于医学比较精通,得知太后是气比较虚,气血不畅,甚至有时候药都喝不下。于是就用防风和黄芪煎了很多的热汤,放在太后的床下熏染皮肤和口鼻。御医仿照他,也这样做,药的气息熏了一个整天。后来,太后慢慢清醒,而且可以说话了,病就这么痊愈了。那么,黄芪为何会这么神奇呢,请看下文叭~

GIF

GIF

黄芪,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豆科,黄耆属。补气止汗,利尿消肿,号称“补气之王”。

1

释名

也称黄耆、戴糁、戴椹、百本、王孙。

李时珍说: 耆,是“老”的意思。黄耆的颜色为黄,是首屈一指的补药,人们也习惯叫“黄芪 ”;也有叫“腐肠,妒妇”的,作莶,谓其色黄也。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黄黑之色也。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故又有腐肠、妒妇诸名。 妒妇心黯,故以比之。

2

集解

[《别录》日] 黄芩生秭归川谷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3

气味

苦、平、无毒。

4

主治

1

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

酒疸黄疾

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

老人便秘

老人便秘。用黄芪、除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水揉出浆汁,前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民、陈皮束加入请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4

血淋

血淋(尿血)。用黄茂、黄连, 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 如绿豆大。舟腻三十丸

5

少淋

少淋(小便频数短涩)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 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6

吐血

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肯浮萍五钱, 共研为末每服一钱, 姜蜜水送下。

7

咳脓咳血

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 热水送下。

8

肺痈

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9

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腹痛,黄汁),用黄芪、芎各一两, 福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升,然后分次服下。

5

中药传说

相传古时有一位叫戴糁的老中医,他不仅医术高明,并且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牺牲。这位老中医面黄形瘦,人们称他为“黄耆”以示尊敬,意思就是面黄肌瘦的老者。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其墓旁生长的一种草药起名为“黄芪”。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人写作“黄耆”,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名字:“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黄芪入药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中医认为,黄芪是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所以,清代名医黄官绣在《本草求真》一书中将黄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与人参相比,黄芪的补气之力虽不及,但人参没有升阳、固表、内托、利水的功效。

据说,近代学者胡适之先生,生前曾与黄芪结下过一段不解之缘。1920年秋天,胡适生了一场病,吃了不少西药,总不见好转,后经名医陆仲安先生诊治,以黄芪为主药医好了病。从那时起,胡适先生便对黄芪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中年以后,胡适渐感身体疲惫,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饮用。在讲课之前,胡适总是先喝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

6

跨古今·鉴中外

随着中药行业的迅速发展,黄芪的应用越来越广。在参芪片、补中益气丸、阿胶补血口服液、乌鸡白凤丸、十全大补丸等药品中担当重要角色。近年来还有了利用黄芪所含的二十一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制成的“黄芪美肤霜”,有美白和收缩毛孔的功效呢~

不过,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灭绝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GIF

配伍禁忌:

禁与龟甲、白鲜皮配伍,而且在养病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骨蒸、痨热与中满的人应该禁用,以免影响身体的健康保健。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 徐之才《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

4、《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5、《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6、《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7

黄芪之我见

作为首屈一指的补气药,黄芪的发展前景十分巨大。不仅仅是药品的开发,还有近年来如日中天的药妆行业,都将矛头对准了黄芪这味药材。上文提到野生黄芪药材属于渐危种,有人说,为什么不实行大规模的人工种植呢?

其实,在上学期的药用植物课上,中药学教授讲到:现代人工种植的中药,经过药农悉心照料,果实硕大饱满,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也有规范的系统去保证,但就是不如野生的好,如果野生药材用一副,而人工种植药材需要三倍的量。

那么,打破生物的生长规律到底是不是明智之举呢?由此想到前几年议论纷纷的转基因食物,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再想到纯天然的苹果树上的苹果只有乒乓球大小······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只要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一切技术的改革都是合理的。

GIF

最后哩,晒照时间到~

新年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