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邪气侵犯人体循经下行的问题

 解决人生问题 2019-02-07

2.邪气侵犯人体循经下行的问题

【原文】黄帝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邪之中人,或中于阴,或中于阳,上下左右,无有恒常,其故何也?

歧伯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中人也,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1背两胁,亦中其经。

黄帝曰:其中于阴,奈何?

歧伯答曰:中于阴者,常从臂胻2始。夫臂与胻,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其阴。

【译文】黄帝说:阴经与阳经,名称虽然不同,但都属于经络系统,上下互相会合,经络之间互相联贯,就象一个没有头的圆环一样。而病邪侵入人体,有的在阴经发病,有的在阳经发病,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没有固定的常规,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说: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都会聚在头面部。一般病邪伤人,往往乘经脉空虚,以及劳累之后,或饮食出了汗,腠理开泄,而被邪气所侵入。邪气中于面部,就会下行至足阳明胃经。邪气中于项部,就会下行至足太阳膀胱经。邪气中于颊部,就会下行至足少阳胆经。如果邪气中于胸膺、脊背、两胁,也会分别下行所属的三阳经。

黄帝问道:如果邪气中了阴经,其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道:邪气中了阴经,常是从手臂或足胫开始的。因为臂和胫的内侧皮肤较薄,肌肉也较柔弱,风邪容易内侵,所以同样受风,惟独阴经最易受伤。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邪气侵犯人体循经下行的问题,皮肤表层之气血,与经络相通而内连脏腑也。阴之与阳者,谓脏腑之血气虽有阴阳之分,然总属一气血耳,故异名而同类。上下相会者,标本之出入也。经络之相贯,谓荣血之循行,从手太阴出注手阳明,始于肺而终于肝。从肝复上注于肺,环转之无端也。上下左右,头面手足也。或在于头面而中于阳,或在臂腑而中于阴,故无有恒常也。诸阳之会,皆在于面者,精阳之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也。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此手足三阳之络,皆循项颈而上于头面。膺背两胁者,复循头项而下于胸胁肩背也。此三阳络脉所循之处,外之皮肤即三阳之分部。邪之侵犯人也,必先进入皮毛,留而不去,然后进入络脉。下者,谓三阳皮部之邪,入于三阳之经,故曰中于阳则流行于经。臂胻者,手臂足胫之内侧,乃三阴络脉所循之处。外侧为阳,内侧为阴。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中于阴者,常从臂胻开始。始于三阴之皮部,而入于三阴之络脉也。

——————————————————

【注释】1.膺:(ying莺)《诗·秦风·小戎》:“蒙伐有苑,虎韔镂膺。”《诗·小雅·采芑》:“簟茀鱼服,钩膺鞗革。”《诗·大雅·崧高》:“四牲蹻蹻,钩膺濯濯。”《管子·弟子职》:“执箕膺揲,厥中有帚。”《楚辞·惜诵》:“背膺拌合以交痛兮。”《国语·鲁语》:“无搯膺。”《孔子家语·子夏问》:“无拊膺。”《说文》:“膺,胸也。”这里用为胸腔,胸之意。

2.胻:(héng衡)胫骨上部。《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肾热病者,先腰痛胻痠,苦喝数饮,身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