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朗诵《冬日的瓦尔登湖》

 江山携手 2019-02-07

散文朗诵《冬日的瓦尔登湖》

冬日瓦尔登湖

 

海翔/文    磊明/诵

 

知道一些地方,有时候竟然纯粹是因为一本名著。比如瓦尔登湖。

 

 

 

冬天里到波士顿,因为以前去过,所以原先并没游览的打算。后来,当地的亲友在开车从他们在郊区的住处送我们去城里时,说:瓦尔登湖就在这附近,想去看看吗?

 

啊,瓦尔登湖?就是梭罗写的那个瓦尔登湖(Walden Pond)吗?!我高兴地问道。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说,那当然要看了!

 

这可是一个意外之惊喜。

 

 

 

瓦尔登湖位于波士顿城郊西北约30公里处,从1845年开始,28岁的梭罗自己在湖边建了一个小木屋,独自一人在这里隐居了两年的时间,构建自己心目中那种朴素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位16岁就上了哈佛大学的青年才俊开荒种地自给自足,生活上简单到了归真返璞的地步,而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阅读、写作和观察大自然。

 

梭罗在1854年出版的散文集《瓦尔登湖》里颂扬简朴生活和贴近自然,给19世纪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注入了一股浊世清流,成了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倡导者和先驱。

 

在瓦尔登湖的路边,现在有个梭罗小木屋的复制品,一床、一桌、两椅,就是全部的摆设。小木屋前有尊梭罗的铜像,而要到梭罗小木屋的原址,则还要沿着湖边的小径走一段路。

 

根据路牌指示,沿着湖边弯弯曲曲的小道走一阵子后,就看到梭罗小木屋的原址,在用九根石柱围起来的地方,还能看到梭罗小木屋壁炉的具体位置,一块不规则的石板上,描绘了梭罗在万籁俱寂中自得其乐的悠闲:

 

由此炉台,我看青烟升腾。

 

Go thou, my incense upward from this hearth.

 

 

 

至于梭罗为什么要去瓦尔登湖湖畔独住,就如他说,友人问我到了那儿想做什么。我就想坐看四季的变迁,难道这不也是一种可做之事?

 

… my friends ask what I will do when I get there. Will it not be employment enough to watch the progress of the seasons?

 

而我们为什么走了这么远的路,到这里看看这些景色?也许可以套用梭罗的一段话:啊,美丽的树木,高耸的铁杉,在它遮闭苍穹的绿冠下,其它植物难以生长……我能想起来的,还有好些这样的景象,都值得走远路去看……

 

Ah, the beautiful tree, the hemlock, with its green canopy, under which little grows…I think of some memorable ones worth walking many miles to see…

 

我在这里引用几段梭罗的文字,是因为如果阅读了他的原文,你就更能体会到,那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里,蕴藏着深远的意象。

 

 

 

寻常一样窗前月,若有梅花便不同。其实,瓦尔登湖和千千万万个湖泊相比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因为有了梭罗,因为有了他的美文,这个湖泊,就成了一个风景里的经典,成了一个文学上的传说,更成了一个自我认识和完善的象征。

 

在瓦尔登湖边,我把手伸进冰凉的湖水,感受着湖水的清澈。就像梭罗所说,你望着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见了什么。 Its not what you look at that matters, its what you see.)这个表达,怎么如此象我过去读过的一些禅宗妙语呢?也许,人类的心灵,纯真到本真的境界时,不用妙语连珠,就能直指人心?跨越了时空,超越了文化,所以这样的心境,就会颇有几分相通之处。

 

我以为,读梭罗,文字上读懂了,还不够,只有这样身心合一地体会到他那时的环境、心态、情绪、理念,才是真正和他进行了跨越时空、跨越语言、跨越文化、跨越表象的对话。

 

在梭罗小木屋遗址前,立着一块小木牌,上面刻了他的这段话:

 

我来到林间,为的是希望能活个明白,能直面生之本意。

 

看看我是否有慧根得以领悟其意。

 

而不是等我临死之际,才发现自己其实活得浑浑噩噩。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此时无声胜有声!冬日的瓦尔登湖,游人稀少,却是了解梭罗的好时候,也是一个人认识自我的好时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这个拥挤喧闹物欲横流黄钟毁弃瓦釜齐鸣的世界上,要想真正平静下来,凝听自己的心声,如此心境,全凭自己去创造。

 

在冬日的瓦尔登湖边,我就是以这样的心情,重新领会了这样的感悟:

 

心若静,风奈何。是的,你若心静,风又能奈何?

 

 

 

(2011年11月记于美国东海岸波士顿;2013年12月补记于美国西海岸西雅图)

 

 

 

注: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19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