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效验方

 循天园 2019-02-07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简称溃疡性结肠炎,以青壮年为多见,病变部位在乙状结肠或直肠,以结肠黏膜水肿、充血、糜烂、溃疡、出血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饱胀、肠鸣音亢进、乏力、纳少、消瘦、贫血等症状。病程反复发作,可长达数日数年不愈,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左下腹、也有左臀骶骨部隐痛,便后暂时缓解,肠黏膜不断被破坏和修复。中医属“泄泻”“痢疾”范畴。

中医认为慢性结肠炎的病理以脾虚、湿盛为主,多为外感湿邪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传导失司,升降失调,水谷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中医常分三型论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型。

1.湿热蕴结型 症见发热,腹痛,脓血黏液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脉滑数,多为急性发作。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泻。方药:白头翁汤合槐花散化裁。白头翁15g,秦皮10g,酒白芍15g,黄柏10g,槐花10g,车前草15g,炒地榆20g,黄连10g,木香10g,苍术15g,炒薏苡仁30g,藿香15g,马齿苋30g。

2.气滞血瘀型 腹痛肠鸣,黏液血便,便次数增多,心烦易怒,面色晦暗,舌质紫有瘀点,脉弦涩,多为反复慢性发作。治法:行气活血,疏肝健脾。方药: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散化裁。当归10g,桃仁10g,赤芍15g,柴胡10g,炒白芍20g,陈皮10g,炒白术20g,木香10g,厚朴10g,党参30g,延胡索15g,甘草10g。

3.脾肾阳虚型 病程迁延日久,久泻不止,身寒肢冷,腹胀肠鸣,纳呆,舌质淡,脉沉细。治法:补肾健脾,固涩止泻。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化裁。附子10g,白术10g,干姜10g,甘草6g,肉豆蔻10g,补骨脂10g,吴茱萸10g,党参15g,赤石脂30g,石榴皮10g。

本型若偏于脾虚时可用六君子汤合香连丸化裁:党参30g,白术15g,云茯苓15g,炙甘草6g,黄芪20g,陈皮10g,木香10g,黄连10g,砂仁5g。

临床按型分治并不理想,大多不是独立一型,因此慢性结肠炎应该用统方治疗,往往好于分型论治,一般3~4周可见效。统方治溃疡性结肠炎,实际也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的,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减即可。

统方“固本益肠汤”:党参30g,焦白术20g,苍术15g,炒山药15g,炒薏苡仁30g,藿香10g,黄连10g,木香10g,赤石脂30g,炮姜10g,肉桂6g。加减:脓血便重者加炒地榆15g,白头翁10g;腹痛甚者加炒白芍30g,甘草15g,罂粟壳5g。功效:温肾健脾,化湿止泻。主治:各型溃疡性结肠炎。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服。忌鱼腥、生冷食品。

案例 蔡某,男,30岁,1999年4月10日初诊。自诉3年前就经常腹绞痛,时有黏液血便,便时腹痛,见凉加重,凡食肉食、海腥每每犯病加重,日泻3~4次,犯病时用些成药稍改善,但每年春夏反复发作。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用统方固本益肠汤,服3周后诸症皆无,其后制水丸巩固疗效。2002年偶遇该患,自诉结肠炎已经痊愈。

体会

1.用上述统方需经中西医诊断明确方可应用,对重症可采用口服与灌肠同时进行。保留灌肠的具体做法如下:黄芪30g,黄连10g,补骨脂15g,五味子15g,炒地榆15g,罂粟壳5g。上药煎汤浓缩,每晚行保留灌肠,每次100ml,10天为1个疗程,每剂可用3个晚上。

2.本病饮食调护十分重要,病人应忌食鱼腥、辛辣、生冷及牛奶制品。

3.服上述统方见效后,应按方制成水丸或颗粒长期服用(不少于2个月)。

4.民间单方:①鲜马齿苋120g(干品50g),绿豆50g,煎汤口服,对血便、黏液便者尤宜。②葎草(拉拉藤)鲜品120g(干品30g)煮水饮服,疗效显著。(陈胜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