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谷守一和他的小院

 圆宝盒 2019-02-07

无限宽广的小院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是他带院子的家宅,严格说来,是他家的小院。影片名字不叫《熊谷守一的小院》,而叫《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明显是把他的小院提升到了一个哲学存在的高度。熊谷守一近三十年几乎未迈出院子一步,院子就是他生活、存在的全部世界。影片的结尾,镜头将熊谷守一的小院推远,从高处看去,树木环抱中熊谷守一的家,如包裹在灌木做的襁褓之中。音乐响起,一种庄严的崇高感在天空中弥漫,仿佛有画外音在说:这就是熊谷守一的小院,是他的摇篮,也是他的宇宙。

影片中他有一段自我对话:

"你不想走出这小小的院子,去宽广的宇宙吗?"

“不,我不想,我要待在这里。这个院子对我来说太宽广了,待在这里就足够了。”

有人把他称作宅男,“宅”对熊谷守一来说实在是太粗略、太轻浮的词,不足以凸显他生活背后的深度和精神的丰富性。

熊谷守一的院子其实不大,但树木密布,枝繁叶茂,地上也是灌木丛生,外人看去仿如原始森林,置身其中也如迷宫。小院完全不加修饰,野味十足,所谓鱼池,也是自己挖的一个深坑,有一点积水而已。正是这种“深深的”森林感觉和山野气息,将熊谷守一与闹市隔离了开来,让他体验到了一种空间的宽广。

然而熊谷守一提到的“宽广”更多的是指向内心的空间,是指一种内心空间的无限性。宽广一词能唤起一种平静、一种平和、一种安详。这位因中风无法正常行走的老人,通过小院建立起与宇宙的联系,找到了内心的宽广的宁静,“他不再禁锢于自己的体重。他不再是自己的存在的囚徒”。


温暖的目光

 

熊谷守一在院子里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是沉闷的,他白天的全部生活几乎是陪伴院子里的昆虫、蚂蚁、蝴蝶、螳螂、小鱼一起度过的,但电影使用了大量的微距镜头来拍摄,仿佛使用放大镜来看世界,聚焦于我们平时忽略的小生命,而将无关的背景虚化。熊谷守一的生活因而又显得生动而唯美,有一种童话的色彩。

这种融入自然的生活方式对熊谷守一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电影借一段纪录片介绍:“他只是专心地注视着院子里生物的人,超越世俗之人,在这个郁郁葱葱的庭院度过的时间,成了守一绘画的主题…… 从这温暖的目光中,诞生了许多作品。”

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中对放大镜的作用做过分析:“用放大镜的人轻而易举地将司空见惯的世界划去。他是崭新对象面前的新鲜目光。植物学家的放大镜是一段重新找回的童年。”

沉醉于观察微小生命的熊谷守一就是这样一位使用放大镜看世界的人,他的温暖目光背后是一颗童心。他的画作无论题材还是风格,都有儿童画的特点,无怪乎影片的开头,天皇对着画展上一幅熊谷守一的画作端详了半天,问身边的随从:“这是几岁的小孩画的?“                      


太阳是世界的伟大光源


熊谷守一的院子既无园林的亭台楼榭,也无花园的姹紫嫣红,宅中的家具摆设也显得陈旧凌乱,但这里的一切都焕发出一种神奇的光彩:树叶和小草绿得通透,画面明亮,木器如打过蜡一般散发出光泽,桌子上的物件被窗户上透进的光线笼罩着,如从沉睡中苏醒。这种春和景明的温暖和明暗对比的光影效果来自太阳。太阳是世界的伟大光源,它令万物熠熠生辉,呈现出一种灵魂的状态。

阳光照进熊谷守一的小院,这是一个世外桃源,是一个崭新的爱的世界。受生计所迫的人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开发商在熊谷守一家对面的山坡上建造了一排公寓,恰好挡住了小院的阳光,冲突由此而起,围绕阳光的角力开始了:许多社会团体自发为熊谷守一鸣不平,在小院周围竖起了许多标语,"保护日本第一大画家熊谷守一视若生命的庭院,反对在此建造公寓"。而开发商迫于压力,竟然上门威胁。

这是该片唯一的剧情。


拙劣也是绘画的一部分


熊谷守一在影片中的话不多,其中一句关于绘画的话令人印象深刻。公寓开发商的一位管理人员借拜访熊谷家,向熊谷守一请教他对自己小孩一幅画的评价,想知道自己小孩是否有绘画的潜力。熊谷守一毫不客气地评价:“拙劣!”那人非常失望,但熊谷守一又补充了一句:“拙劣也是绘画的一部分。”这句话既是熊谷守一的艺术观,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观。

对艺术不必苛求完美,不能因为拙劣就否定其存在的价值,要将拙劣也看作是绘画的一部分,对拙劣持宽容的态度。而作为孩子,尽管仍处于拙劣的阶段,也应该鼓励其享受绘画的乐趣,不能因为拙劣而灰心放弃。拙也是熊谷守一的艺术风格,他也因“拙”成为日本第一大画家。

对待人生,对待命运,熊谷守一也抱有这种达观的态度。他把不幸和苦难看作是生活理所当然的组成部分,坦然地接受。他中风之后无法正常行走,子女都先自己而离世,连妻子都说人生太难了,不愿重来,但他却说:“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不管重来几次都愿意”,“我喜欢活着”。他视为命根子的小院即将被新建的公寓挡住阳光,岁月静好的日子一去不返,但他仍设法找到了夹缝中的阳光,将花了三十年时间挖出的鱼塘填掉,因为那是以后院子里唯一能享受到阳光的地方。他最后还和公寓开发商握手言和。

英国诗人兰德的一首小诗《生与死》可看作是熊谷守一人生的写照: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熊谷守一白天在自家院子里旅行,尽情享受着大自然,晚上才开始画画,艺术摆在了第二位,他对妻子说过:“真羡慕你们,不用画画。”这位原本靠手写门牌就足以养家糊口的大画家,一生淡泊名利,过着简朴的生活,晚年还拒绝了天皇的颁奖。阳光才是他的生命之火,公寓夺去他院子里的阳光,三年之后他就走了。


本文部分观点及文字引自《空间的诗学》(加斯东·巴什拉著,张逸婧译)

有关内容可参阅:栖居的诗学:关于家宅的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