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阅读人生988 2019-02-07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内容,它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然而,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同质化竞争严重, 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强;科技创新不足,现代化程度低;产业链短,产业融合低。因此,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未来要从打造特色产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业现代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下功夫。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引 言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党和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一号文件从2004年至今,连续15年关注“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三农”工作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明确了方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核心与重要遵循。我们要按照这一部署,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被排在首位。因此,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内容,它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鉴于此,本文将分析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探讨乡村产业面临的困境,最后就如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提出对策。

一、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非常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2015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2016年联合发改委等14部门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2017年印发《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2018年又印发《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指导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据统计,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收入总额为3000亿元,随后持续增长,2017年达到6200亿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106.7%。2017年,第一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在浙江安吉召开,在大会上,农业农村部推介美丽休闲乡村150个,公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216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70条。

(二) 农村电子商务如火如荼

自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互联网+”在乡村产业的应用。2016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发改委等8部门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强乡村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乡村产业的信息化水平。目前,“互联网+乡村产业”呈良好发展局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2014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为1800亿元,2015年增长96.1%,达到3530亿元,2016年增长153.4%,达到8945亿元。2017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了12449亿元,而且全国农村网店已经达到了985.6万家,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169.3万家,增长率为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统计,2009年全国淘宝村只有3个,到了2015年发展到780个,而到了2017年淘宝村数量上升至2118个,呈爆发式增长。

二、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 同质化竞争严重, 产业特色不明显

“同质化”是指同一产业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产品质量、产品性能、外观设计与营销方式等方面相互模仿,以至于不同品牌商品出现逐渐趋同的现象,而这类商品之间的相互竞争行为则称为同质化竞争。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产业也在遍地开花,但是,在乡村产业不断加快的同时,也出现了千业一面、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特色不明显、经济效益不高、产业不兴旺等问题。以江西的乡村旅游为例,虽然各地区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但是,这些地方开发出来的旅游项目呈现同质化现象,以古村古镇为主的旅游,也开发出许多赏花项目,以赏花为主的旅游,也开发出许多古村古镇项目。乡村产业特色不明显的另外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市场上“特产不特”的现象。出差或旅游时,人们习惯买一些当地特产,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特产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是,目前特产市场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产品缺乏真正的地方特色,许多厂商发现市场上什么产品畅销,就找厂家代工,然后贴上自己的商标,号称当地特产。

(二)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品牌效应不强

在我国乡村产业经营中,小规模农业生产者是市场的主体,小农经济仍然是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生产者数量众多且生产规模小的生产经营模式通常会导致生产者各自为阵,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再加上生产加工技术相对落后,质量检测监控跟不上,产品质量难以有效控制,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强。另外,生产者数量众多且生产规模小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加大了政府的监管难度与监管成本,所以,市场上经常出现政府监管缺位、错位与不到位等现象,这无形中也降低了生产者的违法成本,因而有些生产者经常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品牌效应。以西湖龙井为例,虽然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是,市场上的西湖龙井真假莫辨,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强,消费者难辩别真假,所以,在茶叶市场上,有一句话叫做:“万家中国茶企利润之和不及一个立顿”。

(三) 科技创新不足, 现代化程度低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这对乡村产业来讲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越来越重视,虽然乡村产业技术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农业现代化程度仍然偏低。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在研究与开发机构的R&D支出中,第一产业的R&D支出为158亿元,占比仅为7%。有研究表明,当一个地区农业R&D支出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大于2%时,该地区的农业科技才可能有原始创新,该地区的农业才可能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农业R&D支出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只有0.25%,即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与其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相比,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具有一些特殊性,例如,地域特征、基础性和公益性、转化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不确定性和风险大、受体类型多样等。又由于农业技术转移机制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因此,目前我国很多乡村产业依旧停留在传统农业层面,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现代化程度偏低。

(四) 产业链短, 产业融合低

在我国乡村产业中,产业间分割明显,产业链短,产业融合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融合程度低。例如,农产品生产类产业则主要提供初级农产品,很少进行加工与销售,并形成“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式发展。即使有些乡村产业存在着产品加工,但是其规模通常比较小,设备与技术也比较落后,缺乏深度与精度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利润不高,产品销售也主要停留在本地市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类产业则以“农家乐”、自然风景观赏、历史古镇古村游览等项目为主,其形式比较简单,产业链条也不长,产业融合低。例如,“农家乐”主要以餐饮、住宿、水塘钓鱼、农产品采摘等为内容,缺乏真正具有乡情乡韵特色的农作劳动体验。自然风景观赏也比较单调,易受季节因素、天气状况影响,与之相应的产业项目开发不足。历史古镇古村也存在开发深度不够的问题,许多古镇古村旅游主要停留在“游览”层面,“门票经济”现象突出,新元素、新产品与新业态引入不足,生活、生态、文化体验型旅游模式还没形成,产业链条有待完善,产业融合程度不高。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三、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对策

根据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未来要从打造特色产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业现代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下功夫。

(一) 打造特色产业

2018年4月,在海口考察时曾表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特色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乡村产业到底兴不兴旺关键在于其产业有没有特色。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第一步就是要打造特色产业。

首先要抓准对象。一个乡村可能有多个产业,选择哪个产业作为本地区所要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 这个对象要抓准。抓准对象是一个方向性问题,是成功打造特色产业的前提,产业选择对了就会事半功倍,产业选择错了就会徒劳无功。选择对象一定要有创新的理念,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鲜明为准则来进行。另外,抓准对象还可以通过引进外来资源与当地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通过与外界的相互合作,创造出特色产业。

其次要重视产业的规划与布局。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打造特色产业,政府的引导、规划与布局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区域间的乡村产业竞争已经不再是单兵作战模式,现在的竞争更多的是依靠产业集聚和平台建设。乡村之间的产业竞争实际上是产业集聚的竞争,是平台的竞争,是产业体系的竞争,因此,科学的产业规划与布局至关重要,它能够快速培育当地特色产业的集群优势、平台优势,构建良好的产业体系,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第三要注入文化要素。“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打造乡村特色产业也须注入文化要素。文化是产业的“魂”,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竞争力。技术和管理制度均容易被模仿,但是,文化是模仿不来的。文化能够孕育出乡村产业的“特色”,减少替代品所带来的威胁。因此,只有注入文化要素的乡村产业才会具有不可模仿性,才会创造出自己的“蓝海市场”,才会形成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乡村产业注入文化要素要注重文化与产业的相互统一,要注重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要重视传统与现代的一致融合。

第四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发展。特色产业的壮大与繁荣需要以龙头企业为载体,要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效应、引领效应和聚集效应。另外,“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农情,因而“龙头企业+农户”的组织形式是比较适用于我国乡村产业的发展,它能够将培育龙头企业与扶持小农户有机结合为一体,实现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从而能够较好地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农民的增收。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发展通常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例如,在土地、资金、税收、技术与人才方面,对于龙头企业或者未来有可能成为龙头的企业,政府要优先给予支持。

(二) 加强品牌建设

2015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曾讲:“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也逐渐从温饱型转向高质化和品牌化,所以,加强乡村产业的品牌建设是顺应社会消费升级的内在要求。品牌往往代表着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质量和信誉的重要载体,借助品牌能够提高商品的市场辨识度,增加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品牌建设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要选准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的第一步,是品牌建设的关键,有了正确的定位,才能有的放矢。品牌定位通常考虑以下两个因素:目标市场与产品特色。通过市场调研,一定要清楚市场的需求是什么?自己的产品是不是市场所需要的?同时,还要确定自己产品的“特色”与竞争者是不同的,是具有竞争力的。简言之,要做到目标市场与产品特色两者的统一:产品的“特色”确是与众不同的,产品的“特色”的确是市场需要的。

其次要制定好标准化,保障产品质量。品牌就是产品品质的象征与保证,如果产品没有质量保障, 品牌建设就无从谈起。保障产品质量,标准化是关键。“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化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比较难,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标准化要抓住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标准制定要科学;二是执行要到位。标准化意味着在生产与管理中的每一环节、每一流程,都有着固定的操作程序与行为准则,不能随意更改。

第三要做好品牌宣传与营销工作。在当今信息爆炸与市场竞争激烈并存的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不适用了,“酒香也怕巷子深”才是现实写照。一个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刚上市,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模仿。那么,如何让你的产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记住你、选择你,此时,品牌宣传与营销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做好乡村产业品牌宣传与营销工作关键在于拓宽营销渠道,打造个性化营销平台。

(三) 提升产业现代化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也为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产业的根本出路也在于现代化,乡村产业的兴旺必须以产业现代化为载体。乡村产业现代化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是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应对国际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首先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乡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乡村产业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科技创新能够促进技术对土地、劳动力、生产工具等资源的替代,实现绿色发展;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贡献;能够促进乡村产业高利用率、高制作效率、高品质地发展。推进乡村产业科技创新关键在于激活各个创新主体,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关键在于解决科研和市场之间的脱节,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其次要深化农村改革。众所周知,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深化农村改革能够为乡村产业现代化提供制度支持。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盘活资源要素,如何激活市场主体,其核心问题是合理处理好农户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土地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但是如果处置不当,它也可能成为农民获得更高收入的障碍。深化农村改革关键就是要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乡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

第三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乡村产业现代化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我国农村资金供给不足以及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不仅制约了乡村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丰富农村金融供给的主体。由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其需要的金融服务也是不同的,因此,市场上需要多元化的金融供给主体,增加金融产品的有效供给。二、创新抵押担保制度。现有的抵押担保制度阻碍了农村信贷市场的发展,许多好的乡村产业项目由于缺少抵押物与担保,而不能获得信贷,因此,需要创新抵押担保制度,扩大可抵押品的范围,并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适当增加乡村产业的信用贷款。

(四)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2018年4月,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有利于培育农村新业态,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整合,形成集聚效应,它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主要抓手。

首先要优化产业链。优化产业链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延伸产业链。通过向前延伸、向后延伸或者增加中间环节等方式延长产业链,形成包含研发、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甚至休闲旅游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模式。二是提升产业链。提升产业链是指在不延长产业链的情况下提升现有产业链的整体质量,使得现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向高科技化和高附加值化进行转变,从而吸引更多的要素流入该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孵化新业态。三是整合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就是以市场竞争力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加减法则对原有产业链进行重新整合,重塑产业链,衍生新产业。

其次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是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产业融合会使参与主体复杂化,因而只有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使得各方同心协力,形成更大的合力,实现“1+1>2”的局面。利益联结机制建设要遵循激励相容原则,这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原则。利益联结机制的设计要使得各参与方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要使得各参与方的利益与整体的利益是一致的,从而使得整个系统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此外,利益联结机制的设计还要遵循互惠共赢原则,使得各参与方均是产业融合收益的共享者,尤其是要保障农户参与者获得应有的利益。

第三要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就会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良好的配套服务设施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加强配套服务设施:一、完善农村公路建设。要致富,先修路,路通了,产品才能运出去,人才能走进来,产业才能融合,农村才有发展。二、加快农村物流设施建设,破除农村物流中的“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难题,助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速产业融合。三、完善乡村产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尤其是加大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交易效率,提升产业融合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