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学郑板桥的“卖画例”,尽显一代艺术大师的高尚人品

 昵称32901809 2019-02-07

齐白石学郑板桥的“卖画例”,尽显一代艺术大师的高尚人品

润格,旧时候指文人墨客为人作诗、作画等所定的报酬标准。时下我们所称的润格,主要指书画家出售作品所列价目标准,又称润例、润约和笔单等,如同作家发表文章的稿酬一般。制订润格的好处在于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可谓公正。早在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即是此意。

今天小编要说的不是润格,而是卖画例。卖画例不只是润格、笔单,还有卖画的规矩。清初扬州画坛有“扬州八怪”闻名天下,其中有一怪就是郑板桥(1693-1765),他是“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而声名远播,他诗书画,世称“三绝”。他还是中国“卖画例”第一人。

齐白石学郑板桥的“卖画例”,尽显一代艺术大师的高尚人品

郑板桥乃康熙朝秀才,雍正十年的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的进士,干过两任知县,小小七品芝麻官。他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于是弃官归田,背井离乡客居扬州卖画为生。后来名声越来越大,求字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于是他就定下了自己的卖画例。

齐白石学郑板桥的“卖画例”,尽显一代艺术大师的高尚人品

扬州就像《知否知否》电视剧里讲的一样,自古盐商云集,商甲众多;盐商有钱,他们愿意花大价钱买书画作品装饰自家厅堂,也装显自己的文化品位。想当年扬州画家众多,郑板桥只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但他特立独行,为了少啰嗦,显公正,他在厅堂里挂上“卖画例”不与人讨价还价。

他的“卖画例”写着:“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这个“卖画例”润格清晰,规矩明了。犹如郑板桥为官一样清正。

齐白石学郑板桥的“卖画例”,尽显一代艺术大师的高尚人品

到了近现代,中国画坛又出现了一位艺术大师--齐白石。他很是推崇郑板桥的“卖画例”,他也有自己的卖画例。他一条一条写出来,清清楚楚,张贴示众。他自写润格,如一平尺要多少钱,画工笔草虫要加一块钱,用西洋红要加一块钱等;买画规矩有:无论何人不赊欠不退回,少一文钱不卖,招饮不画,送礼物不画,介绍不酬谢刻印亦然;还有特别标注“卖画不论交情”。如今他写的的《卖画例》也成为了人们珍藏的艺术品。

齐白石学郑板桥的“卖画例”,尽显一代艺术大师的高尚人品

▲齐白石 《卖画例》

齐白石学郑板桥的“卖画例”,尽显一代艺术大师的高尚人品

▲齐白石 《卖画例》

齐白石学郑板桥的“卖画例”,尽显一代艺术大师的高尚人品

▲齐白石 《卖画例》

齐白石学郑板桥的“卖画例”,尽显一代艺术大师的高尚人品

▲齐白石 《卖画例》

齐白石的卖画例和郑板桥一样,简明扼要,措辞清晰不啰嗦,掷地有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当然对自己也要求严格:第一,你请客招待我喝酒吃饭,我不画;第二,你送礼物给我,我不画;第三,刻图章也是按这个规矩。总之,公事公办,公平交易,没有“潜规则”。卖画例看似简单,然而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齐白石为人的高尚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