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699pic.com シ木叶ヘ 今天是大年初三。头条的朋友们,新年快乐呀~ 前两天开了关于“财富增值”的专题,从省钱到花钱到赚钱连着更了几篇文章,错过的朋友们记得去看一下呀~ 今天这篇文章,喵来和大家谈谈过去几年,对我影响最大的2点,希望能对各位有帮助。 1.如果觉得迷茫,是因为你一直站在原地从上大学开始,一直到工作的前几年,“迷茫”似乎成了年轻人生活的主旋律。 先是听了家里人的话选了一个专业,上了几天课发现自己不喜欢。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约束,跟着室友一起通宵打游戏,旷课变得稀松平常。一两年过去了,惊觉大学生活已在蹉跎中度过半,眼看准备出国的、考研的同学纷纷准备起来,自己却还没有明确的目标。 终于熬到了毕业。无论是听从父母安排回到三四线小城考公务员、事业编的,还是留在大城市奋斗的,最后好像都陷入了“迷茫”。待在小城市的不满体制内习气,觉得自己满腹经纶一身才华无处施展,“不甘心”却没有勇气辞职;留在大城市的每天加班熬夜,想想高昂的房价还是难以扎根;偶尔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嘘寒问暖之后,他们又提起了准备让你见面的相亲对象。 我通过观察身边的小伙伴发现这样一件事:很多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并不是“愿望驱动”,而是为了“逃避现实”。有许多考研并不是因为对学术研究有多么热爱(愿望),而是为了增加以后自己找工作的筹码,或者让自己多两三年时间来想清楚“我想要什么”,或者干脆就是为了暂时逃避找工作这件事;找工作的同学呢,有一些是因为“读了十几年书已经够够的,实在不想再学习考试了”,也有一些是想让自己沉淀一下,然后决定是否重返校园。 但是,仅仅是逃避是没办法找到正确路径的,只有主动寻找才会发现适合自己的路。 不要因为自己学了不喜欢的专业而愁眉苦脸,虽然学习的内容你不喜欢,但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底层能力是相同的,你在这个科目学会了构建知识体系、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中也同样适用,“不喜欢”并不能作为“不努力”的借口。不要为自己现在的工作不合心意而怨声载道,你大可以有办法来改善自己的未来。 如果你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方向,很可能是因为想得太多而做的太少。 图片来源:699pic.com シ木叶ヘ 迷茫的时候该怎么办? 我有三条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多读书。有针对性地去读书。读经典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读博物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事实上还有一种类型的书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自身问题的,这类书叫做“致用类图书”。你觉得自己总是不能理性决策,那就去读行为经济学、读博弈论,觉得自己为人处世方面有待提高,那就去读如何提高情商;觉得自己思维混乱,那就去读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这些书是实实在在能帮你解决问题的。 “迷茫”看似是混沌的一团迷雾,拆开来看你会发现是由很多细碎的小问题组成的。把这些小问题都解决了,思路清晰了,也就有了方向。 立足于现实,小步试错。实在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课,没关系呀,可以去蹭听你喜欢的专业的课,去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去听那些要排票打卡的名人讲座。背负着车贷房贷很难下决心辞职,没关系呀,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慢慢发展。比如说你喜欢拍照,可以好好打磨这项技能,而不是只停留在“喜欢拍照”的层次。当个兼职摄影师,给摄影杂志投稿、业余时间接片;或者开展知识付费课程,教那些想要学摄影的人怎样拍照怎样修图。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你们会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慢慢不就有方向了么。 主动遇见贵人。你所在的圈子决定了你发展的高度,如果你的室友每天都在宿舍打游戏,你需要下很大决心才能专心学习;如果你室友天天都去上自习,你即使呆在宿舍玩手机也会有负疚感的。当你考上了大学,就会与儿时没考上大学的朋友渐行渐远;当你想要靠努力改变命运的时候,也会远离那些给你冷嘲热讽自己却不思进取的人。每个人向上发展的过程都是一个不断摒弃旧圈子、进入新圈子的过程。然而一个悖论是,牛人的圈子一般是不会带菜鸟的,而菜鸟想要进步又必须融入更高级的圈子。那怎么办呢?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