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大量土地荒芜,人口越来越少,那么10年后,还会有农民吗?

 柳家李红 2019-02-07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今,农村里的年轻人都纷纷涌向城市,因为城里有着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在农村种地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而且他们也不是常年种地,只种点口粮和蔬菜,够自已吃就好,并没有余粮可卖,农村大量土地荒芜,比如一些山胧田、靠天田、山地基本荒废,因此,农村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少,问题十分严峻。

此时,可能有人就会问,我们也看到国家现在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可很多人不解:既然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到底怎么振兴,当这一辈老人逝去了以后,农村还有没有人种地,10年后,还有没有农民?

首先这要看你对“农民”是怎么定义的?有人觉得农民就是拿着锄头下地干活的人,有人觉得农民就是从事农业的人,可有人说,现在农村里的农民可分为3种:真农民、半农民、假农民,真农民指的是真正会种地的老农民,半农民指的是年轻的一代,节假日才回乡,常年脱离生产,基本上也不会种地了,剩下的就是假农民,指的是虽然户籍在农村,但基本上已经在城里安了家的人。

其实,无论是哪个时代都会有农民的,只是农民的形式可能不一样罢了,换一个角度看,现在国家进行土地确权,是把土地进行集中经营,建立种值大户或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机械化操作,把大量荒芜的土地以及零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操作,这样就可以减少劳动力,如一些农业发达的国家,几千亩的农场,只需要几个管理人员,其他全交给机械,所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农民,只不过农民将会走向职业化、科技型发展,农民不仅仅是一个身份,也是一种职业,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将会是里面的重要力量,并起着重要性的作用。

当然,有人会说北方平原是适合机械化,可南方山区呢?事实上国家早就在想办法了,针对南方山区专门研发小型机械,每年山区市县都有召开山区农业机械化推进会,更何况,实在不方便开展种植业规模生产的山区,不是非得要拿来种地,完全可以退耕还林,根据不同的地形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产业。

当土地确权完成之后,下一步就会对土地进行大整改,比如说那些已经荒废了的土地,田埂将会被推平,让土地真正连成片,当然,尽管这样也不会损害农民的承包权,因为确权是发了证书的,证书上已经把土地的面积都记录了,而且还录入国家数据库,所以即便现实当中土地的边界没了,你只要有证,承包权就是你的。

所以说,等老一辈农民逐渐不种地了,年轻一代可以在保留承包权的同时,把土地的经营权通过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转给农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的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美”的目标,打造成宜居、美观、文化氛围浓厚的现代化村落。

未来的农业从业者,跟其他行业一样,是要凭证上岗的,国家正在积极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反映的就是这个趋势,中国那么多农业大学,最终也是要为农业投入真正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也只有农业从业者更新换代之后,新型农业技术才能真正普及。

实际上这些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早已有明确的设计,传统的小农户今后如果把土地以“入股”的方式交给农企或者合作社,按照国家的规定,也会有保底受益,所以未来农村的景象会有极大的改变,以农场,旅游景点,农业公园等为主体,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奔上小康生活。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