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享社区之创享生活设计

 图灵狗 2019-02-07

“共享社区”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精神和谐共处价值观的一群人,以共享为纽带在住宅空间区域中凝结起的生命共同体。

 

共享社区的口号——为生命的意义、相互的关爱和永续的地球而共享美好生活!

 

积极心理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研究指出,人生意义具有从简单的舒适,到社会价值,到个人的自主发展,到个人与社会的重新整合的层面。

 

马斯洛提出有关人的两个最大问题:造就好人和造就良好社会。

以田园生活、社群生活、创享生活三个基础情境,进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三个建构,创享生活是造就好人和造就良好社会的关键。

 

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在《生命美学》一书中指出,生命美学是从“本质”到“意义”。生命的自由表达,生命活动与审美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之学。是从“好的生活”向“美的生活”的提升,“美起来”体现为在愉悦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严、权利,做为生命主体生活的审美愉悦的满足。

 

创造与享受生活是从田园美景之中,自然启迪;聚集优秀的人,生命启迪;主体创享生活,生命意义;在自然启迪、生命启迪、生命意义三个方面营造的最优创造与享受生活系统中,去发现生命之美、创造生命之美、联接生命之美、享受生命之美,分享生命之美,我们一起创造有意义的生活。

田园美景之中,自然启迪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他认为艺术来自于生命的感动创造,他呼唤“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

心理学的联觉效应,是大脑不同分区比如听觉区,视觉区,嗅觉区等等,发生两种不同的区域发生交叉激活,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联觉让我们产生了形象、场景、情绪、情感、思想、哲理等等听觉之外的东西。联觉将不相干的观念与想法连在一起的倾向,就是创造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西蒙·巴伦-科恩教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文章指出,人一出生各种感知能力在开始时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才逐渐被分开。在自然中浸泡和进行训练可以一定程度提高联觉。

德国规定儿童期不允许学习虚拟知识,只能玩耍,特别要在自然环境中的探索。

自然启迪了艺术创造

古希腊的诗人荷马有一句非常玄妙的诗句:“像知了坐在森林中的一颗大树上,倾泻下百合花似的声音”。唐·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著名瑞士环境音乐创作团体班得瑞,创作时深居阿尔卑斯山林中,让班得瑞拥有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也找寻到自然脱俗的音质。每一声虫声、鸟鸣、花落流水,都是深入山林、湖泊,走访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罗春湖畔、玫瑰峰山麓,少女峰等处实地纪录。

著名荷兰艺术家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中国的山水画,各种动物画。现代的各种摄影作品……。

自然启迪了科学与技术的发明

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仿生设计,从蝙蝠那里学到了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从海豚的定位系统,发明了声纳;……。鸟有翅膀可以飞,发明了飞机从飞翔的鸟,发明了飞机。……。

自然启迪了发明生活

远古时候闪电烧了森林,远古人发现火烧过后的食物比生吃好吃,而且火可以取暖;两个石头撞击后会产生火花,于是学会了生火;远古人发现种子掉到地里就可以长出植物来,于是从中学会了耕种;从发酵的水果,学会了釀酒;从粘在身上的苍耳,发明了尼龙搭扣;……。

自然启迪了心灵成长

青松不惧风雪,做人要坚毅刚强;大海能容纳百川,心胸要宽宏大量。大地载万物,求学要广读博览;滴水可以穿石,做事应持之以恒;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蚂蚱,做事要齐心协力;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教会我们勤劳;……。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大自然,人类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大自然的启示中,没有大自然的启示就没有人类现在如此发达的文明!

 

聚集优秀的人,生命启迪

DNA决定我们是不是人,镜像神经元决定我们能否塑造文明。”1996年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生理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团队发现的镜像神经元解释了语言、模仿、学习、沟通、共情、自闭症的源头。

镜像神经元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具有视觉思维和直观本质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模仿他人动作的学习机制,让我们可以想都不用想,就能执行基本的动作,同时也让我们在看到别人进行某种动作时,自身也能做出相同的动作。

镜像神经元只有亲眼见到的人触发。这个发现帮我们找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科学依据。

成人的自我学习,也是更多的通过模仿别人,与优秀的人耳濡目染之下,逐渐提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人会变智慧。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史蒂文·约翰逊探究了人类600年的创新自然史,他总结出了相邻可能、液态网络、缓慢灵感、意外收获、有益错误、功能变异、开放平台7种“机制”,让社群空间成为诞生好主意的环境。

相邻可能

一个点子可以激发相邻区域其他的点子,但是隔太远了就不行。人与人之间便捷碰撞,多样性很强,“思想密度”比较高的空间更像是一个熔炉,那么相邻的可能越多。

液态网络

好的想法要“流动”起来,每一个个体都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向这个思想的“大池子”注入新的内容,参与交流的人越多,那么好的观点就越多,创意就越多。同时新的创意又能成为滋养新创意的摇篮,促成创意创新。

缓慢灵感

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一下人类各科知识发展和积累的过程就会发现:慢慢孕育的灵感是常规而非例外。”创意往往是靠无数思考与实践的失败换来少数成功,所以要有耐心。

意外收获

人脑的电波和神经元就像一支乐队,时而同频共振弹奏一支曲子,时而各自为阵制造噪音,而创意的碰撞发生往往出现在“噪音”环境中。多多想问题,想很久,再放下,再想,然后灵感就出现了。

有益错误

错误带来变化,迫使你去探索,带来新的可能。我们的进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所以,无论大自然还是人类创新,总是众多的尝试和失败后,从里面筛选出少数好用的保留下来。

功能变异

多跟不同的人讨论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助于打破固有的视野盲点,突破旧思想的局限。

开放平台

社区开放式平台的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激发一个区域的活力,这需要创新,需要连接,社区中的人才,人才的大脑,这些聪明的大脑之间的碰撞与连接!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和一群能让你变得更好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变智慧;与高人为伍,你能随行高处;与靠谱的人在一起,你能踏实与安心;和有爱的人在一起,生活无忧。人生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与正确的人相处,携手共行。


主体创享生活,生命意义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

他发现当一件工作的挑战性与个体的能力相符时,也就是说该任务要在个体的能力范畴之内,需要个体全身心投入其中,同时还要对个体的能力加以提升时,个体将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只有在个体的能力和任务的难度达到一个适合的平衡状态时,心流状态才会出现。如果任务超出个体的能力,只能引发焦虑;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将会导致个体产生厌烦或无聊的感觉。

在田园美景中接受自然启迪,在优秀人的社群中接受生命的启迪,干自己喜欢的事,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与成就,发现、创造和拥有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与精神卓越,发挥出生命的潜力,成为一个散发人性之光的人,成为一个优秀的好人。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