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桥苗寨返璞归真的家园

 木香草堂 2019-02-07
距黔东南雷州县城不远的大塘湾新桥是一个十分安静的寨子,这里的苗家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苗寨最吸引人之处有两个,一是保存了600余年的水上粮仓,二是短裙苗。



初冬的下午,太阳暖暖地照在苗寨,留下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穿行在古朴的寨子里,幻想着透过木门,透过石头墙,透过竹林,看到这个静谧寨子闪烁着古老民俗……

寨子里静悄悄地,只有那丛林中的狗儿忧郁地打量着陌生的人们,石板路上鸡儿悠闲地踱来踱去。墙头上的仙人掌,带着露珠的龟背竹还有那山上郁郁葱葱的绿竹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挂在屋檐上金灿灿的玉米为古朴沧桑的寨子描上一道艳丽色彩,在高处的一个院落里,遇到了正在忙活家务的一对夫妻,男主人在雷山县城工作,赶上休息回家做点家务。

村中水塘里47座水上粮仓成为游客的看点,这些600年前建造的粮仓,是中国农耕社会的集中体现,也是后人研究古建筑的典型案例。

粮仓建在水上,具有的防盗、防火、防鼠防虫蚁,真可谓功能齐全。600多年来,寨子里人来人往,粮仓在众目睽睽之下安全系数极高;处在水中的粮仓尽管遭遇过曾经有过的两次火灾,但因为水的庇护而安然无恙;对一贯偷吃粮食为生的老鼠来说,望着水中的粮仓也只有叹息的份儿了;至于那些虫蚁更是无可奈何。

想想600年前苗家的先人,建造水上粮仓,其生存智慧和建筑智慧不得不让后人们赞叹。粮仓建在水上,粮仓本身使用的物料,粮仓距水的高度,粮仓最大容积量以及所能承受的重量这些具体的数字都需要细细的琢磨。特别是雷公山地区,阴雨连绵,年降雨量平均达到1300毫米,建造这种水上吊脚楼与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又大不相同。因而被建筑专家们赞誉为“罕见的建筑风格”。

苗家人农耕智慧的体现,不仅仅单方面体现在水上粮仓这种建筑,还体现在多种经营方面,在雷州苗寨,吃的最多的是鱼和鸭子,而鱼养在稻田中,鸭子漂浮在水上粮仓的水塘里,就足以彰显他们的智慧与勤劳。

短裙苗是新桥苗寨的另一亮点,长期的农耕生活,使这里的姑娘们有了这种方便做农活且又俏丽的服装。


新桥之行,让我们看到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有着层层梯田和依山而建的吊脚楼;这里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却有着静谧、舒适的苗寨自然风光;这里没有人头攒动,却能看到鸡鸭成群,一个返璞归真的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