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原创:神秘的探险之旅

 寻梦向天歌 2019-02-07

本文参加了【背起行囊去旅行】有奖征文活动

寻梦向天歌/文

 

      盛夏季节,跟随省市县领导,到小陇山自然保护区考察天眼工程选址。

      依据预先测定,天眼工程地址将选择在小陇山自然保护区一处峡谷地带。

 考察前一天的晚上,同事告诉我,路非常难走,比较湿滑,咱们脚下的皮鞋,很有可能对付不了。同事特意到县城购买了一双结实的旅游鞋。我漫不经心,心想:大不了明天把脚下这双皮鞋报销算了。

 当车停到大峡谷边的乡村公路上,我们一行站到岸上的路边,大峡谷两岸秀美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虽是高山峡谷,但几乎看不到山岭的模样,密密麻麻的树林,还有缠来裹去的藤萝,遮天蔽日,把沟壑笼罩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透过树林的罅隙,隐约望见对岸斧凿刀劈一般的崇山峻岭,虎气森森地绵亘在那里。

 为了保证考察行程安全,县上相关部门同志,前一天就专门踏勘了路线,对危险地段作了应急处理。毫无疑问,几位县上的同志就成了这次考察的向导。

 据昨天探路的同志讲,当日凌晨天下小雨,道路可能更加湿滑。他们想得很周到,特意发给我们每人一根五尺左右的木棍,拄着木棍有助于爬山涉水。

 县上几位向导率先从路边的豁口处往坡下走,省市领导紧随其后,我们陪同人员跟在领导身后。不走不知道,迈步才知路艰难。原来,从这儿通往“天眼”工程选址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也从来没有人在这里走过。

我们蹬脚的地方,只是探路者临时挖的脚窝儿。因为下过雨,坡上的草丛湿漉漉的,草丛地下的一层黑色的腐植土,脚往上一蹬就成了烂泥,滑得站不稳脚。

 

稍不注意,就会滑倒在地。起初,脚步放得有点快了,险些滑倒,于是,不敢掉以轻心,先用木棍支撑稳当了,再慢慢向下移动脚步。

一步一滑地走到沟底,只见峡谷两岸长满了高大的乔木,坡上竹丛和杂草相互交织,青翠欲滴。对岸山势嵯峨的悬崖峭壁上倒挂着片片翠绿,那些野草或生长在岩缝,或生长在壁沿上,虽然历经风吹雨打,但是依然装扮着一抹抹翠绿,让人不禁惊叹着生命的顽强。

一路在寸步难行中往前移动,偶尔看看两岸原生态的峡谷风景,简直是一幅幅神秘莫测、变化多端的大自然杰作。

谷底一条清澈的小溪,汩汩作响,朵朵晶莹的雪浪花缓缓散开而去。河道里挨挨挤挤堆满了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青色巨石,石头上铺满了一层黄绿色的苔藓,水在石上流,水里倒映着石头的靓影,更为奇妙的是,块块巨石的摆布让溪流变换着不同的姿态。

当看见几块石头由高到低重叠,溪水从石头上留下来,形成一道道小飞瀑。再细观瀑布,有时候从光溜溜的石脊上滚动下来,石面长约数丈,宽有几米,水流正好被凸起的棱角一分为二,一半犹如宽宽的银白色门帘,另一半就像细小的水渠,当水流快要泻下之时,却又被底部隆起的石笋把水流分成了三股,这样四股飞瀑犹如条条游龙,晃动着灵巧敏捷的身姿。宛若银练的瀑布,夹杂着翠绿的苔藓,白绿相间,晶莹剔透,别有韵味。


 

瀑布有时候从石头上的沟槽里溜下来,或者从巨石相夹的三角形豁口里奔涌出来,一处紧挨着一处,坡度或陡直或平缓,长短不一,形态各异。有时候从山崖根横卧的石板上滚动而下,那些瀑布或横排或竖连,水流也不是银白,在绿色掩映下显得清澈透亮。

正在沿着右侧被林草缠裹的陡坡行走,走着走着,就被横亘在前的巨石挡住了去路,大家只好紧紧抓住垂吊的藤条,攀上石顶,再轻轻地跳下去。就这样,一会儿,攀爬湿滑泥泞的山坡,一会儿,又上下翻越棱角分明的巨石,在石缝里穿行。

当走过一段最难走的石头路,来到了一块相对宽阔而又平坦的地带,横亘在沟里的块块巨石,或站立或仰卧,紧挨着把溪水围拢成一泓潭水,这时溪水失去了飞瀑奔涌的气势,水波不兴,显得很温柔。

     此情此景,联想到沿路所见形态各异的潭水。左右两边仰卧着形似小山的巨石,巨石被苔藓和杂草缠裹着,犹如被绿毯包裹起来。中间夹裹着七八块扁圆的巨石,此时哗哗流水却突然不见了踪影,很明显溪水是在石头北面流出,却只见最上面的那块石头槽里落下仅有一尺的细小瀑布,又隔了约莫两层石头,一股又细又薄的瀑布滚落下来,流进石坎下的潭水里。


 

而当两三块石头围拢着挤在一起之时,就堆堵成一处浅潭,潭水吞吐着浪花,飞珠溅玉,恰似银链。就这样,一会儿是飞瀑,一会儿又是浅谭,串联成一个流淌灵动的神秘境界。

      逢山开路,披荆斩棘,缓慢地向前移进。这时转移了行进方向,要淌过溪水,走向北岸继续前行。而到达北岸,只有通过独木桥才行。一看便知,这独木桥是那几位探路人员临时搭建的。能够搭桥的地方,河面必然狭窄,水流自然湍急,见到温柔的河水突然变得暴躁起来,浪花裹着漩涡,在旋转在咆哮。在这深山峡谷,河水虽然没有大江大浪惊险,也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拄着拐棍,屏住呼吸在独木桥上缓步移动,看着脚下的激流漩涡,心跳加快,心惊胆战。终于淌过了独木桥,身上犹如卸下了千斤重担。站在对岸,看着紧跟在一起的几位同志都安全地渡过了独木桥,这才转身登上泥泞湿滑的苔藓继续前行。

     此时此刻,每抬脚移步,感到沉甸甸的,很是吃力。低头一看,原来,两只鞋早就沾满了泥巴,鞋底上也缠裹了厚厚一层。本想用木棍把泥巴刮掉,又怕耽搁时间,拖了后腿不说,还有可能掉队,只好负重前行。

      正好忙里偷闲,想到抬头看看天空,望不到顶的绿色,就像两道天然屏障,把空中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只能看见一线蓝天,天上漂浮着朵朵白云。只是比平日里看到的天空更加鲜活透亮。记得钻进峡谷之时天气阴晴不定,天幕上舞动着团团云彩,可是沟里却阴沉沉的。

      当再次由北岸转回南岸之时,只见河面上依次摆着几块表面平静的石头。手里拄着拐棍,小心翼翼地跨过一块块石头。不禁叫人想起,“摸着石头过河”这句看似简单,却隐含着深意的话来。还是小时候,过家乡那条清水河,常常要从块块垫脚石上跨过,一晃几十年,没想到在这里又一次体验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独特感受,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最令人难忘的是,在通过非常难走的石坎路时,要从一块巨石背上跨步到另一块巨石之上,有人在跨越时差点掉到乱石滩上,幸好被同行者伸手拽住。因为有前车之鉴,故而格外小心谨慎。尽管如此,跨越时,依旧缺少底气与力度,虽然脚已登上了石窝,但整个身子却摇晃不定,险些向后栽倒过去。危急关头,连忙用手死死地扣住石头的尖角。登上石头,向后一看,大吃一惊,假如背向栽倒过去,底下是乱石滩,后果不堪设想。暗自庆幸,躲过一劫。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是一片锅底状的开阔地。大家简单地吃了一些干粮。分别手拿材料,讨论研究选址情况。站在乱石滩上,回望来路,只见河水两岸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搭架成一道绿色帐篷,根本看不见来路。大概是天色突然变了,乌云笼罩,仅仅看见一线白色的天幕。

      返回到公路边上,赶紧撤下一些杂草,脱下皮鞋,擦拭鞋帮上的泥巴,折来细木条,使劲剥去鞋底厚厚的泥巴,弄了半天,一双鞋子依然灰头土面。正好一位小车师傅递来一块湿抹布,才将鞋子擦干净,检查一遍,鞋子还算结实,没有被报销。

      离开之时,同事们说,测量人员把坐标搞错了,真正的“天眼”工程地址不在刚才去过的地方,而是在峡谷上面的一处地段,经历了如此艰难的探险历程,竟然是白走了一趟。

     尽管没有找到真正的天眼地址,有点遗憾,但是却觉得路绝对没有白走,恰恰是不虚此行,颇有收获。想想看,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在神秘的大峡谷,在原生态密林里,在人迹罕至的沟壑里,在没有路的山坡上、乱石滩上,历经了一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探险之旅,切身体验了原生态密林的神奇魅力,千姿百态的林木,婀娜多姿的美景,新颖靓丽的翠绿,包罗万象的奇石,潺潺流淌的溪水,形态各异的瀑布和深潭,所有这些,都如同游览了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寄情山水,回归自然,心旷神怡,怎不令人流连忘返,终身难忘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