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静自持的”年轻人:请给我个买单的理由

 昵称Q2MWC 2019-02-08

作者|jasmine百度迁徙图

没有永恒的爆款,只有一现的昙花。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正在迅速成长。想让他们为内容买单,为情怀付费,说实话,真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儿,毕竟他们早已过了被安排的明白白的年纪。

今天的爆款,明天指不定就被新一个“潮头”所掩盖,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他们下一个推崇并为之疯狂打call的会是什么内容。但话虽如此,曾“”风靡一时的内容,都做对了什么?又精准触动到了哪类人群?

饭圈少女 为信仰买单

追的不是爱豆,而是信仰投射

爱豆的剧,管他口碑好坏,只看TA;爱豆的综艺,定时守候,跪求剪辑多留爱豆镜头;爱豆的唱片,剁手也要买;爱豆的演唱会,风里雨里,都要去感受现场......

要知道,饭圈文化原本是从日韩传播而来,但经过中国粉丝的洗礼,俨然创造了一个极具有特色的饭圈:打投、做数据、拼流量、炒话题、反黑一个不少,亲妈粉、女友粉、唯粉、团粉、CP粉无所不在。

2018年,不管是“花花世界,静守己心”的蔡徐坤,还是圈粉无数的“镇魂男孩”朱一龙,亦或是“锦鲤本鲤”杨超越,“你不投我不投,菊姐何时能出头”的王菊,他们都是粉丝眼中的自我投射。

你可能希望像蔡徐坤一样努力和优秀,你可能羡慕杨超越的“锦鲤体质”,你可能期待王菊式的势在必得和敢于挑战权威......他们身上的种种特质都会触发部分粉丝的共情

......

倍速青年 为优质内容买单

只要速度够快,寂寞就追不上我

新一代的“倍速青年”,在观剧或追综时,往往喜欢将播放速度调快至原来的1.5倍或2倍。也就是说,在倍速模式下,1小时的剧在不遗漏内容的前提之下,30或者45分钟就能看完。

对于他们来说,开启倍速模式,就可以从头看到尾都不用加以思考,看到结局就像是完成了一天的KPI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究其原因,为何那么多人选择倍速?理由无出其右:作品注水、内容拖沓、时间不够。确实,当你追剧时看到辛苦等了一周的剧,一集剧恨不得一半回忆时,我想可能倍速都救不了你,进度条君都要被拉到晕厥了吧。回到快节奏的生活中,你真的会有足够的耐心去慢慢追一部动辄八九十集的电视剧吗?追剧的初衷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和朋友没有话题聊,谁还有心思慢慢琢磨剧里的剧情、演技和细节?

“睥睨一切”的初生牛犊 为真知买单

不要用既定权威压我,质疑是我的权利

新鲜事物总会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他们不畏权威,热衷于打破既有规则,颠覆固有秩序。如今的观众早已不再是以往盲目的收听收视者了,他们有着自己较为独立的思考。

《国风美少年》中前期不少观众质疑国风侠的存在意义,认为这角色喧宾夺主,同时过多的卖弄知识,对选手过于严苛。但是,节目组在后续听取了观众们的建议和意见,在后来的节目中,国风侠还经常会用网友们的段子来自嘲、埋梗。观众们也发现国风侠之于节目的不可或缺。不管是科普故宫绛雪轩,还是讲述《钗头凤》中的哀婉情事,国风侠的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也收获了观众们的认可与尊敬。

其实这也是一种反向的“权威”与“质疑”的良性促进。质疑是大众的权利,发声是大众的态度,究竟是不是权威,时间会证明一切。不管是媒体还是行业,都需要正视这种质疑,只有这些质疑的改进,才能避免“怀疑一切”的无序。

尝鲜人 为专业买单

撕开小众的口子,用小众引爆大众

回顾近些年来的“爆款”作品,或多或少能看出观众的口味变化。自从《中国有嘻哈》切开了小众文化的口子,越来越多的小众领域被虎视眈眈,街舞、机器人格斗、太空、篮球、花店、美声等题材的节目此起彼伏。

《声入人心》拉近了观众与美声、歌剧、音乐剧的距离,《挑战吧!太空》用能引发年轻人情感共鸣的形式做了航天科普,《小姐姐的花店》让人向往好好花时间去生活......

......

查看完整内容 请点击原文

欢迎注册媒介360智库版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