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新进取家庭的 中英双语启蒙利器 若干年前,我的母亲从北京嫁去青岛时,外公给她安排了一个“政治任务”。 外公写了一封长信,讲述了与几位故友的故事。那都是外公的战友,几个人关系甚好,其中又以外公最为年轻,因而也受照顾最多。 那几位长辈早年牺牲,家里都留下幼子。外公揣测,家在农村,又是幼年丧父的孩子,家境想来是不那么宽裕,因而总想寻了人家,尽尽自己虽非亲生,却是父辈的心。 不过他素来是消息不灵光的人,整日埋头读书,门路不多,那个年代信息又相对闭塞,所以这所谓“寻亲”工程,一直在缓慢却从不曾放弃地进行着。 至母亲出嫁前,外公不知绕了多少弯路,终于打听到一位故友的女儿人也在青岛,于是嘱母亲,无论如何要找到她,去看看人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给送点东西送些钱。 母亲人托人地一找就是好多年,直到我都记事了,偶然有一天,奶奶对母亲说,她在街道居委会帮忙时,发现一个人的资料,跟母亲描述的经历很像。 母亲于是带着我,贸然地上门去拜访,却不想世界如此之大,却又这样的小。外公要寻找的这位故友的女儿,这么多年来,一直就住在我奶奶家后院的那座楼上。 那位与母亲平辈,年龄却比母亲要大一些的阿姨,在听过母亲的叙述后,眼泪止不住地怎么都流不尽。她说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几十年了,会有人在千里之外像父亲一样惦记着自己。 彼时我尚不能理解这种深厚的情感,只觉得外公朋友做到这份上,那执拗劲儿挺不可理解。 外公那时已经开始有些耳背,长途跋涉身体也不太能负担,因而与阿姨的联络,基本就是电话听筒里欢乐的“对吼”。 母亲按照外公的嘱托,每年过年给人家送去一千块钱,说是长辈给阿姨的红包。可每次,人家都不等红包送到,更贵的礼物便会寄来。 久了知道,那一家人生活富裕,为人谦和,人家不缺钱,感动的是这份惦念。 数年后,我的父母亲回到北京照顾外公外婆,又收到外公新的“指令”。 第二位故友的儿子也有了眉目,据说就在我家附近的部队大院。外公只给了个人名,母亲又是一通忙活打听,这次倒是顺利多了。 不久后的一天,我和母亲被安排在大院门口等候,很快来了警卫员,接我们来到一处独院小楼。 门口有人站岗,屋里很宽敞但极为朴素。接待我们的,是一位“首长”。我对军衔没有分寸,但当过兵的母亲,一见军装上的肩章,便是肃穆的神情。 后来我才知道,那位首长,正是外公要寻的故友之子。他对母亲说,闻听外公寻他之事最初多少有点不敢相信,毕竟这年头,骗人的套路太多了。 但在了解前因后果后,他静默许久,至为感动。是啊,哪有骗子主动上门,非要给你送一千块钱,并问一声:“孩子,这些年你过得好不好”的? 首长后来去外公家看外公,没有警卫员,也没穿军装,外公唠唠叨叨却特别开心地又从1929年讲起,就如同经常把我讲睡在沙发上的那些个暖洋洋的午后。只是这次,没有人睡去,只有不时传来的军人风格豪爽笑声。 我曾问外公,您当年是答应朋友要照顾家人了么?外公说,没有,根本没来得及。 我又问他,您找到了又怎样?他答:知道他们都过得好我就心安了,也算是不负朋友一场。 到父母这一辈人,如老一辈交情的朋友,倒也还是有的,只是这样执着的,也不多见了。 再到咱们这一代人,“真朋友”差不多开始变成个奢侈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变难了。 都知道酒肉朋友交不得,但坊间开始戏谑说,如今的为朋友两肋插刀,刀剑朝的一定不是自己,可能是朋友。 一次妈妈群聚会,听人聊起来说,“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这事儿,如今跟孩子的社交圈子直接相关。 交友不光看人品了,还得看三观和本事。交“虎妈狼爸鸡娃”朋友的,对孩子要求自然也低不了。而交“放养尊重天性坚决不上课外课”朋友的,又完全是另一个圈子。 受家里老一辈人的影响,在交友这件事上,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终有那些值得信任与托付的美好。 有一天放学回来,儿子很高兴地说:妈妈,我们班小Z,现在是我的真朋友了! 我被这话逗乐了。我问他:你觉得怎么样就能算得上是真朋友?儿子想了想说:他跟我喜欢看的书都一样,他也喜欢乐高,还有,还有他也经常写错字。 继而他又反问我:妈妈你觉得什么样的是真朋友? 这个问题其实把我也难住了,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孩子,妈妈和爸爸的好朋友,都是经过考验的真朋友,但却没办法三言两语描述交友观。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常听父母念叨这么两句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冤家少堵墙。” 为人父母者,都既担心孩子交不到朋友,又怕孩子交上狐朋狗友。可到底怎么交朋友,怎么才能交诤友,却又是一个难以言表的话题。你既不能帮助孩子选择朋友,更不可能去直接告诉孩子要如何与朋友相处。 好在咱们历史上有太多太多关于朋友的故事,无不反映出交友的重要性,和朋友之间建立感情的经过。 不久后的一天睡前,韩先生神秘兮兮地说,我给你听听新做的故事《超级金兰谱》,看能不能这样跟儿子讲明白朋友的来龙去脉,甚至形成自己的良好交友观。 这一听,就听到天光大亮。边听边想,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都想通了。 “金兰”一词,出自于《周易·系辞》,原文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意思是说,两个人齐心协力,足可以如利刃一般切断坚固的金属;两个人在言语上聊得来,有共鸣,那么说出的话语就好像兰草一般芳香。 后来有一个成语叫做义结金兰,指朋友间感情深厚,又代指结拜为兄弟姐妹。 时至今日,又出了许许多多的新词,朋友、哥们、闺蜜等等,但究其根源,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但凡是能建立起真实的情感,都没离开“金兰”一词,遇事能想到一块去,在一起行动能提高效率,不至于互相耽误,闲来无事又可以聊得来。 所以这《超级金兰谱》所要讲的,就是我们为孩子们准备的“交友”系列课程。 到底讲什么? 古时候说两个人交情最深,会用到一个词,叫做“八拜之交”,现在有的地方也用到这个词,但是对于“八拜之交”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多数人知之甚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以前一样,错误理解为八次叩拜。 结婚的时候有三拜,是不是结拜的时候得拜八次呢?这当然是不对的,真正的八拜之交,背后其实隐藏着八段故事,也大致就是八种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 八 · 拜· 之 · 交 放在今天来看,每个人依然从自己的朋友,与这八种相处之道对上号,简单举几个例子。 有一种因为有共同爱好而结识的朋友,比如说看球赛的朋友,平时联系得不多,等一有重要的球赛,立刻就能想到对方,在微信上聊得火热,或者约定一起看球,这个就可以归为“知音之交”,对应的故事便是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还有一种是发小的朋友,青梅竹马,一起上学一起玩耍,恨不得做什么事儿都绑定在一块,去上个厕所都得手拉手,这就可以归为“胶漆之交”,对应故事发生在东汉年间的陈重与雷义之间。 再比如共同患难的舍命之交和生死之交,互相成就的管鲍之交,年纪差距比较大却惺惺相惜的忘年之交等等,几乎就涵盖了身边大部分朋友。 《超级金兰谱》所讲的具体内容,囊括了八拜之交背后的八个经典典故,以及历史上其他著名的友情典故,总共30集,旨在从各个角度去讲述朋友的交往过程、交往方式,以及朋友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希望能够成为引导孩子正确交友的第一堂课,帮助每一位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积极地面对交朋友这件大事。 想给孩子什么? 朋友是一生的财富,一个适合自己的好朋友,不但能在生活和事业上互相帮扶,更是精神世界的慰藉。 鉴别一个人如何,看看他身边的朋友,便知大概。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个人有怎样的人生,也会很大程度也受到朋友的影响。 鉴于目前无论是书籍还是音频故事,我们都没找到适合引导孩子从交友角度思考的作品,所以这也是《超级金兰谱》系列课程诞生的缘由。 《超级金兰谱》整个系列,将通过包括八拜之交在内的一系列历史典故,带领孩子纵览古人的风骨气节,看一看在生产力低下,交通通讯落后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如何相濡以沫,怎样最淳朴地进行交际。 相信在每一段故事之中,都能让孩子有所收获,进而以史为镜,明白“朋友”二字的分量,去思考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叫做朋友,从而在生活中找到知己莫逆,分辨善恶,莫入歧途。 同时,在听过故事后,希望大家也可以跟孩子多多讨论,引导孩子延伸思考一下,自己该怎样去成为别人可以信赖的朋友。 详情及收听方式 《超级金兰谱》引导孩子正确交友课程 《超级金兰谱》共30集。 今晚起,每晚20:00更新一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