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永明:浅析赵佶对宣和画院的贡献

 颖0807 2019-02-08

摘  要:宋徽宗赵佶作为北宋皇帝对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赵佶在创作上以写实为主,在艺术思维上通过“不以模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来要求当时的画家们,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而且,宋代的翰林图画院在徽宗时期也是发展到了顶峰,把宣和画院发展到了宫廷画院的极致。他在宣和画院的建设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画院的培养模式、画家待遇的提高、教学体制的完善、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对画院花鸟画风进一步完善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措施。本文主要是从赵佶对宣和画院所做的系列举措及其贡献上稍作分析,从而更进一步来了解这位画家皇帝。


关键词:赵佶; 宣和画院; 院体

赵佶是北宋末年的一位皇帝,政治上昏庸无能,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然而却在中国绘画史上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历史上虽有不少喜好书画的皇帝,但大都只限于欣赏收集而已。其中虽有几位真的可以拿起笔杆来作画的,但都平庸的很,难以跻入画家行列。真正能够有相当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绘画才能,并且能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定地位的皇帝画家,就只有赵佶了。赵佶在宣和画院的建设上作出自己不朽的贡献,他从画院的培养模式、画家待遇的提高、教学体制的完善、教学内容的要求、院体画的完善等方面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将宣和画院发展到了历史的极致。

一、 赵佶的生平

宋徽宗赵佶,神宗第十一子。生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初封“端王”。他的哥哥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在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崩,因为无子,皇太后向氏,召立端王赵佶继位。那时他只有十几岁,共在位25年。赵佶是历史上昏庸无能的皇帝。①在汴京攻陷后被洗劫一空,赵佶及其子赵桓和后妃们,并赵氏宗族三千多人,全数掳去。最后,赵佶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赵佶在短短的25年里,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最终也酿成了自己的悲剧。

赵佶在政治上虽然无能和腐败,但是他的艺术上的成就和光辉成为赵佶一生

的最大特点。赵佶在年轻的时候就显露了其艺术才能。他在十六七岁时,“声誉遍布人间”。②赵佶初期学习书画,喜欢接近并模仿当时的名家,如王晋卿、赵大年、吴元瑜等人。他们都擅长花鸟画,对于赵佶的启发和帮助都有一定的作用。赵佶对美术有真挚的爱好,通过吸收其宫廷内府的大量收藏从而也丰富了他绘画的知识,使他能够在优良的传统中,吸取了诸家之长,得到较多的体会和心得,打下了他绘画的基础。赵佶绘画的艺术成就多在他花鸟画之中。虽然他也能绘人物、山水及各种杂画,但流传下来的作品,还是以花鸟画为多。历史文献中曾著录了赵佶的大量绘画作品,仅仅就流传在国内外的赵佶的作品不下二十余幅。由于赵佶的作品极多,在元代时就有人怀疑不少题名为赵佶的作品多为当时宫廷画家捉刀。纵观现存的一些图幅,也是风格殊异、面貌不同,决非出于一人之手。经归纳,其中包括赵佶的亲笔画和出自画院画家的代笔画,另外还有一些是由于赵佶在其上题了诗或鉴藏图章而被后人误认为是他的作品。

赵佶的作品,从风格形式而论是多种多样的。从技法而论,赵佶并不保守,他还创造了画鸟用生漆点睛的方法以取高出绢素的生动效果。他能工能写,能设色又擅墨花墨石。要求“不以模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和构思的巧妙为标准。然而这些画精致而不琐碎,章法活泼,形象生动,即便是在一花一鸟上也倾注着艺术上的苦心经营与追求新意的态度。当然,赵佶的作品不论是宫廷画家创作还是赵佶本人的手笔,它总是宫廷艺术的一部分,必然不同程度的为统治者的思想所制约。

赵佶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更是一个亡国之君,然而在艺术上却有很大的作为,他对宋代画院的建设及其发展,对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古代艺术的整理和保存,有着极大的突出贡献,尤其是他把宣和画院推向了历史的极致做出了自己的突出贡献。

二、赵佶与宣和画院

1、宋代画院的演变

宋代宫廷绘画,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绘画创作。五代时期的南唐、西蜀设置翰林图画院为其宫廷美化、政治宣教服务。宋初皇帝沿袭五代旧制,也设立翰林图画院,罗致四方人才。宋初画院的画家,大都为早先南唐、西蜀画院的成员。宋初的宫廷绘画以人物画、花鸟画为主。宋徽宗临政后,由于他本人沉溺于绘画艺

术而且成就卓著,所以画院的发展十分迅速,只是宣和画院成为历史上宫廷画院最繁荣的代表。北宋灭亡,高宗南渡之后继承先皇之制,以优厚的待遇吸引旧朝画家,重建宫廷画院。

2、翰林图画院

宋代的绘画整体水平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除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是个有利条件外,宋代翰林图画院的设立也起到关键作用。从历史上我们可以发现宫廷绘画存在已久,但其制度和功能的完善都不及宋代的翰林图画院。每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从政治的角度要求绘画能为政权服务。从《周礼·冬宫考工记》我们可以看到有关“设色之工”的记载,从其他相关资料我们也能了解到在周朝已经有了专门的宫廷画工。到汉代,《汉书·霍光传》中记载,“武帝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之图》以赐光”。又《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有创立洪都学以集齐艺。”汉代的有关绘画机构主要是秘阁、洪都学、画室。以后历代对绘画的所属都有所不同。总的来说,绘画还没有从其他的文化机构中独立出来。例如,唐代画家主要在秘阁、翰林院和开元馆。在五代十国时期,西蜀在公元935年设立了翰林图画院,这是中国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皇家画院,画家供职于图画院并授予待诏、祗侯等官职并且画院有“按月异疑”的活动,即每月画家聚集在一起讨论绘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公元943年,南唐和西蜀一样设立了画院,这两个地方的绘画水平比其他地方都高,与画院的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尤其在入宋后,这些画院的画家又成为宋初画院的中坚力量。

宋代统治者在公元984年正式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宋画院有一套较严密的体系。《宋史》中有很多文字都涉及到翰林图花园的专业设置、授课内容,画家分流的情况。③使我们对宋代翰林图画院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究。

3、赵佶对宣和画院的贡献

⑴ 画院的培养模式

在徽宗之前的北宋画院,其画家的来源,除前代留下及院画家引荐外,绝大多数通过考试录取。考试的标准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气韵高简为工”。④既要求状物绘形的严格写实技巧,又强调立意构思。画家进入画院后,根据其水平授予待诏、画学正、祗侯、画学生等职位。宋画院发展到宋徽宗时是最完备的。在挑选人才方面,可以通过推荐、征召进入画院,但主要的方式还是考试,不论士流还是杂流都可以通过考试进入画院。士流是指出身贵族的子弟,杂流则是指当时的中小地主阶层。在考试的出题上,据《萤窗从说》中记载,是以古诗句命题。如在《绘事微言》中记载了几则出题方式。有一次,宋徽宗以“竹锁桥边卖酒家”来考众人,众人都在酒家上下功夫,只有李唐在桥头竹林外挂一酒旗,宋徽宗看了非常赞赏李唐的才华,因为只有李唐领会了“锁”的涵义。另一次的出题是“踏花归去马蹄香”,众人画马画花者不在少数,有一人仅画几只蝴蝶围绕腾空的马蹄上下翻飞,因其突出了此句中的香而同样得到宋徽宗的好评。此外,像画“野水无人渡,孤舟竟日横”,以画舟人在一小船上小憩为胜。试“动人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以绿树丛中站立一红衣女子者胜,诸如此类。⑤从这些小故事中,我们对宋画院的考试命题有所了解。在考试上,除考察画家的绘画能力外,最主要的还是考察创作构思能力。这种构思能力要求画家本人要有才华,同时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否则,画家便无法理解从而创作出有诗意的作品了。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类似于科举考试的考试制度对文化的推动。由于赵佶自身对绘画艺术的深厚造诣,他必然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衡量应招来的画家。在初建五岳观之时,大量召集天下名手,应诏者数百人,所画之作,大多令赵佶不满意。他决定用自己的审美标准亲自培养御用画家。崇宁五年(1104年),在国子监增设画学,使画院成为科举制的一部分。又设“博士”衔,作为监考官。如宋迪的侄子来子房,当时就是以博士入选的。画院的直接领导者就是赵佶本人。所以,在考试、课程增设以及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赵佶的艺术旨意。

⑵ 画家待遇的提高

历代帝王仅仅是将画院看做一种服役机构,而赵佶则是从艺术发展的角度去建设画院的。根据历史记载,唐代时期的宫廷画家地位极其低。从西蜀、南唐到北宋时期,由于画院的设立,从而使画家在物质生活上有了保障,同时地位也较前代有所提高。但画院的官职,与其他部门的官职相比,待遇仍然较差,升级也有限制,连服饰也与其他同等的文官不同。这对于发挥画家的积极性,繁荣画院创作是十分不利的。赵佶首先提高画家的待遇,政和、宣和年间,他取消旧制,允许书画两院的人员与其他文官一样佩戴鱼袋(一种代表身份、等级的金质或银质的鱼形装饰),并且有区别的对待画家和工匠。画院画家的职务设置有待诏、艺学两种,后来还有祗侯学生、工匠,但我们还会见到各种不同的名称见于史料中,如翰林应奉、翰林入阁供奉图画院艺学、翰林画史、承忠郎、迪工郎等等。在这时的徽宗年代宣和画院的画家地位比较高,待遇也比较好。如邓椿在《画记》中所记载:“本朝旧制,凡以艺进者,虽服绯紫,不得佩鱼,政、宣间,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鱼,此异数也。”⑥像这类书画院的艺术家受到优待的例子还表现在其他方面,这当然和宋徽宗本人的兴趣爱好也是有关的。由于这些种种优厚的待遇,所有画家都以进入画院为荣。

⑶教学体制的完善

徽宗时期,花院的考试、学习有明确的分科,称为“画学”。根据《宋史?选举志》记载,画学分为六个专业: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因为赵佶自己能诗善书,所以教学画的学生之时也不是单纯的让其学艺术,而是以《说文》、《尔雅》、《释名》教授。《说文》则令书篆字,著音训,以所解义,观其能通画意与否。另外,学生的身份还有等级区别。一般法而不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级。经过每月的私试,每年的公试,学行兼优的依次上升。又根据学生文化修养和出身的不同,分“士流”(士大夫出身的)“杂流”(从民间工匠选入的),“别其斋以居之”。“士流”可转作别的行政官,“杂流”则不行。学习的科目也不同,“士流兼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则通诵小经,或读律考。”可见,徽宗朝兴“画学”,这在封建社会是空前绝后之举,因为此前和此后的绘画都没有列入国家科举制。他培养了许多画家,提高了画家的业务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了绘画的发展。可见赵佶时代的“画学”在培养人才方面已经有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教学体制,在绘画教学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影响。进入宣和画院并不是一个终点,画家要在这里接受再教育,除了必要的专业课程之外,画家必须学习文化课,士流出身的画家在学习说文、尔雅、方言等文化课之外,还必须选修大经或小经。杂流出身的画家在文化选修课上只允许选修小经或读律。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如前所述分为六门。宋徽宗为使画家的水平尽快提高,在每当旬日的时候,便从宫中将库藏绘画取出两匣,供画院画家学习参考用。

⑷教学内容的要求

赵佶在花院的建设上十分重视古人的“格法”。关于“格法”,当时宣和画院的画家韩若拙说的很明确。⑦作画要求从古人的成就上去学习经验,吸取精华。

因此,画院的学生和画家的一个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学古。同时画院的一套专业的院体式的风格也被加入到教学要求之中。画院严格要求“形似”的写实,即符合自然的法则。赵佶经常体察物态的细微,了解生活情况的细致,尤其对于动植物的习性、动静形态的观察,最为精辟。画院画家们为了迎合皇帝的旨意,形成了一种对客观事物细致观察的风气。画院培养的最为典型的画家之一的韩若拙,据说“善作翎毛,每作一禽,自嘴至尾足皆有名,而毛羽有数,又能传神”,政和、宣和间推为两京绝笔。由此可以看出,赵佶的绘画教育是很有成效的。现存的众多佚名的宋人画迹中,形神兼备、写生逼真的佳作比比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赵佶时期宣和画院的画家之手。

⑸院体画的完善

宋徽宗赵佶对画院的建设不遗余力,对院体花鸟画的提倡尤其着意。概括其对绘画艺术的要求,大体上可归结尾两点:一是注重写生追求客观的真实性,二是通过命题考试追求的含蓄性。在其影响下当时画院的院体花鸟画创作呈现出形象逼真、意向生动的特色。比之二黄,有了长足的进步。其画风有两种,一种是浓郁的重彩画成,另一种用清淡的水墨画成。其作风又有两种:一种工笔细勾淡染,与院体无异,只是变色为墨,而另一种粗笔连勾带染点虱兼施,但依然恪守形象的真实性。就画风意境而论,有辉煌壮丽之观。初工笔设色的一路之外,当时的禅林之中亦以花鸟画画坛化为顿悟的机缘,画法用水墨大写意,极其恣肆奔放,完全脱略形似以神韵为尚。

⑹赵佶的历史局限

作为一位皇帝,赵佶确实为宣和画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画院真正成了一个完备的组织机构。他使画院培养了无数的画家,他提高了绘画的地位和艺人们的地位,繁荣了整个宋代的绘画事业;同时赵佶也使画院这一完备的组织机构大力发展了绘画事业,特别是使花鸟界的绘画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而进一步开拓了绘画的境地,丰富并充实了我们的绘画史。但是,更要看到的一点是,赵佶对宣和画院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起着消极的作用。画院只是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和享乐服务,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转移了画院的主要描写对象,这其中,宋代的人物画逐渐衰落就是有力的证明之一。而且,由于赵佶是作为国家首脑的统治者,他过于干预和强调“形似”、“格法”,束缚了相当一部分画家的创

作,也使绘画在创新方面被遏制,画家们不敢创新或者有其他方面的创意的出现,只能依附于统治者的艺术创作思维而生存,这对于绘画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结语

赵佶在政治上是一个极其失败的皇帝,亡国的皇帝,但是在艺术上却有很大的作为,他对宋代画院的建设及其发展,对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着极大的突出贡献,尤其是他把宣和画院推向了历史的极致,做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他的艺术思维在宣和画院的考试、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也充分体现的淋漓尽致。赵佶从艺术发展的角度去建设画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有一套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教学体制,在绘画教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其影响下当时画院的花鸟画创作呈现出形象逼真、意境生动的特色,比之二黄,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赵佶对画院的控制是以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和享乐为目的的,而且还过分的干涉画家的绘画思维和艺术构思从而使画家们的个性难以施展,阻碍了创新性的艺术创作,而且也使人物画的创作被遏制。

宋翰林图画院在宋徽宗年间发展到黄金时期,由于宋徽宗对画院的特别影响,所以在他统治期间,翰林图画院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像擅长山水和人物的大师李唐,年轻时便才华横溢的王希孟,为北宋都城的历史风采留下史诗般巨作的张择端,还有刘宗古、苏汉臣、李迪、李安忠等人,济济一堂的优秀人才使翰林图画院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他们中的很多人又在南宋时再次进入画院,为南宋培养了又一批艺术人才。

在南宋的宋宁宗和宋光宗时期,画院的声势虽然不及北宋宋徽宗时期,但画院中的刘松年、李嵩、梁楷、马远、马麟等同样在美术史上影响深远。在此以后,画院的创作随着种种原因开始呈现衰退现象。皇家的美术创作活动在此后的朝代中渐渐不及民间,随着知识分子阶层的扩大,文化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文化出现多元化倾向,民间美术创作活动渐渐对美术本体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

注释:

①赵佶在位期间任用蔡京等“六贼”,设立“花石纲”,造寿山迷信道教,大规模兴建宫观园囿,对百姓搜刮无度,因而激起宋江方腊起义。对北方女贞贵族集团的侵略则屈辱求和, 最

后酿成“靖康之变”。

②详见蔡绦《铁围山丛谈》。

③在《宋史?志》(选举三)中便记载了有关翰林图画院的情况,问如下:“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花鸟,曰花竹,曰屋木。以说问尔雅、方言、释名教授。说文泽令书 篆   字,著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所解意,观其通画意与否。仍分士流、杂流、别其斋以居  之。士流兼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则咏小经或读律,考画之等,以不防前人,而物之情 态形  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三舍试补、升降、推恩如前法,惟杂流授官,此自三  班  借职以下三等。”

④尚仪  《宋代画院和宋徽宗赵佶》 《美术》  1956年第一期

⑤蒲松年  《宋徽宗时期的宫廷美术活动》 《美术研究》  1981年第二期

⑥邓椿《画记》载:“本朝旧制,凡以艺进者,虽服绯紫,不得佩鱼,政、宣间,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鱼,此异数也。又诸待诏每立班,则书院为首,画院次之,如琴院、棋、玉、百工皆在下。又,画院所诸生习学,凡系籍者,每有过犯,止许罚直;其罪重者,亦听奏裁。又,他局工匠,日支钱谓之食钱,惟两局则谓之俸直,勘旁支给,不一=以众工待也。” ⑦韩若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写道:“人之无学,谓之无格;无格者,谓之无前人之格法也。凡学者宜先执一家之体法;学之成就方可变为己格。”


参考文献:

1、李福顺著:《新编中国美术史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范阳主编 吉春阳、林银雅副主编:《中国美术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姜松荣主编:《中国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

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中国

青年出版社。

5、谭天编著:《中国美术史白纲》,中国青年出版社。

6、李茂昌编著:《中国美术简史》,河南大学出版社。

7、杨仁恺编:《两宋的书画鉴赏与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年。

8、王欣著:《中国古代宫廷绘画管窥》,燕山出版社  1993年。

9、赵农著:《略论赵佶》美术学论文集,西安美院五十年校庆,人民美术出

版社,1999年。

10、邓白著:《赵佶─宋元》,上海美术出版社  1998年。

11、杨仁恺编:《中国书画─赵佶名款的花鸟画及其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