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电杆式宽顶篱架的结构特点及整形修剪!

 玺石气象 2019-02-09

电杆式宽顶篱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在河南应用,长期的实践表明该架形架面光照好,新梢管理省工,结果早,葡萄品质好、产量高。


(1)电杆式宽顶篱架的基本结构与其相适应的葡萄树形


1)电杆式宽顶篱架的基本结构。电杆式宽顶篱架的基本结构是由立柱和横担组成,外形似电线杆,故名电杆式。一般立柱长2.2~2.5米(入地0.5~0.6米,在离地1.1~1.2米处设第一道铁丝,再向上0.6~0.7米设一横担,横担长1.5~2.0米,在横担的中间及两端各拉一道铁丝(平行三道丝),全架为四道丝。上层中央的一道丝的高度,还可以因品种的生长势不同作调整,对于生长势较弱的品种,上层铁丝的高度可低于横担高度10~20厘米。从每道铁丝的可能的负载量考虑,以横担两端的铁丝承载质量最大,应使用较粗的10#(3.351毫米)铅丝,其次是横担中央的一道和下层的一道铁丝,可用12#(2.642毫米)铅丝。如横担长超过1.5米,建议在横担中央与两端之间再增加一道丝。立柱可用直径10厘米见方的水泥柱或直径5~6厘米的钢管或5厘米×3厘米的角钢(涂上防锈漆),每行两端的柱子应粗些,行中间的可细些。如要设立防鸟网或避雨棚,立柱高还应增加50厘米。栽柱拉丝资金不足时可分两年完成。

电杆式宽顶篱架的基本结构图


2)与此架式相适应的葡萄树形。电杆式宽顶篱架适应的葡萄树形有双干两层四主蔓形(图1)、单干两层四主蔓形(图2)、双干两层两主蔓形(图3)、单干两层两主蔓形等(图4)。一般干为直立状,但在冬季需要埋土的防寒地区,主干可为倾斜状(便于冬季下架埋土)。


(2)电杆式宽顶篱架的优点


1)光照好。电杆式宽顶篱架,可使全树绝大部分叶片面向太阳,享有较长的光照时间和得到较强的光照强度,为葡萄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新梢水平生长,利于省工化管理。电杆或宽顶篱架葡萄枝条呈水平生长,有利于省工化管理。该架形果穗都挂在叶幕下,不仅顺穗的工作量小,而且果穗受到叶幕的遮阴,发生日灼现象也较少。


3)前期见效快,后期产量高。如河南省新郑市宏泰公司陶乐葡萄园采用电杆式宽顶篱架栽培,2011年夏栽的无核早红地球(8611)单芽绿苗,2012年亩产量已超过1000千克。中牟县郭庄树龄11年的红地球葡萄近年的产量一直保持在2000千克以上(图5)。

图5 挂果状态


4)有利于进行宽行密株栽培。电杆式宽顶篱架采取宽行密株栽培,行距为3~4米(推荐4米),株距0.8~1.2米(每亩可栽278~139株)。宽行便于机械操作,便于实行果粮、果菜、果药等间作。密株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树体更新复壮。


(3)电杆式宽顶篱架形的培养及管理


双干两层四主蔓形、单干两层四主蔓形、双干两层两主蔓形、单干两层两主蔓形管理的共同点就是要做好主干、主蔓的培养,结果部位(母枝)的安排,以及生长期新梢的选留。


1)主干与主蔓的培养。主干与主蔓是一株葡萄树的骨干,要求粗壮、顺直、坚固。对于在秋后休眠期或春季萌芽前栽植的葡萄苗,一般于栽后在近地处剪留2~3芽,萌芽后每株留两个新梢。为使培养主干的新梢能直立快速生长,待新梢生长到30厘米左右时,每株设一引绑新梢的竹竿(在埋土防寒地区小苗可以倾斜栽入土中,竹竿也为倾斜状),新梢生长到离第一层或第二层铁丝下10~20厘米处进行打顶,按照选定的树形要求,选留所需的副梢(一次副梢)数量。常规要求,凡是四主蔓形每层需留两个主蔓(每层需利用两个一次副梢);而两主蔓形,每层仅留一个主蔓(每层需利用一个一次副梢或待主干生长量超越主蔓所需长度时,将其弯倒,在拐弯处发生副梢,向上生长,培养为第二层的主蔓)。当一次副梢(作为主蔓)生长达到或接近株间距离要求时,再进行打顶,使其发出二次副梢,培养为结果母枝。如果葡萄苗上仅有一条新梢能培养为主干时,就需要在第一层常规留副梢数量的基础上,再多留一个一次副梢,并着重培养主蔓基部的一个一次副梢,使其向上生长培养成延伸到第二层的主干。


对于在5—6月栽植营养钵绿苗的葡萄园,就不需要再进行“留3芽剪截”。在保证苗木成活的基础上(一般成活率在99%左右),直接采取加强新梢生长的措施。如,在7月雨季来临前要多浇水,追施化肥时,应掌握“少吃多餐”的原则,每次株施化肥25克,并配合多次叶面喷施尿素(浓度由低到高);进入7月后要增施磷、钾肥和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主干上未选作主蔓用的其他一次副梢,均用“单叶绝后法”保留,增加叶量,促进主干的增粗强壮。

当年夏季栽植的夏黑树苗(冬剪前)

冬剪后留枝情况


2)结果部位(母枝)的安排。在做好骨干枝(主干、主蔓)培养的基础上,利用二次副梢培养结果母枝。原则上可按每隔20~25厘米留一个二次副梢—“单个均衡安排”,也可以一次选留两个相对生长的二次副梢—“成对均衡安排”。实践证明“成对均衡安排”方式所选留的两个二次副梢(结果部位)间的夹角角度较大,有利于新梢向两侧延伸生长。凡选作结果部位的二次副梢长有7~8叶时,留5~6叶打顶。一次副梢(主蔓)上未被选作结果部位的二次副梢,待其有3~4片叶,而且其基部第一叶的腋芽较明显时,行“单叶绝后法”(留1叶摘心,同时扣除叶腋处的芽),多留叶片有利于主蔓的增粗健壮。

利用二次副梢培养结果部位(结果母枝),是葡萄利用副梢快速整形、早投产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了取得实效,应掌握“宁缺毋滥”的原则。如果葡萄幼树在7月份时,还没有形成强壮的树势,就不要勉强培养结果部位,应集中营养使一次副梢(主蔓)长好,主蔓上的冬芽仍有可能在翌年开花结果。


3)冬季修剪。配合电杆式宽顶篱架的几种树形,均为规则型树形,所以在修剪技术上相应比较简单,要求做到:


①防止结果部位外移。采取“留近不留远”的方式培养结果部位,一般用短、中梢修剪,母枝剪留1~3芽。对于花芽分化节位分布较高的品种,如森田尼无核、红地球等,幼树期间可用双枝更新法,即在中长梢修剪的母枝下部,要留一个短梢修剪的预备枝,预备枝的剪口芽应面向中长梢母枝,有利于第二年冬剪时顺利更新。


②防止主干或主蔓的衰弱和后部的光秃。当主干或主蔓生长出现衰退时,应及时回缩更新,培养新的延长枝,让主干(蔓)呈现“年轻态”。


③注意树体上、下两层枝量的协调。一般树龄在3年后,会出现“上强下弱”的势头,冬季修剪及生长期定梢时应适当减少上层的留枝、梢量,使上部的光线仍能顺利射入下部。


④栽植当年幼树的冬季修剪,主要任务是培养好骨架,适当选留结果母枝。要求作为结果部位(母枝)的二次副梢粗度(直径)不应小于0.6厘米。如主蔓(一次副梢)上的冬芽发育很好,其上着生的二次副梢生长不良时,可剪除衰弱的二次副梢,利用主蔓上的冬芽结果(可对主蔓采取弓形引绑或在芽上刻伤,使其萌发均匀)。


4)生长期的新梢管理。①抹芽、定枝。除要选留壮芽、壮枝外,使所留的枝芽尽量靠近主蔓,枝态斜生,以防止结果部位迅速外移,并注意主蔓两侧的枝量相似。抹芽、定枝时新梢间距应大于12厘米。


②一般的结果新梢会随着枝量和果穗的增重,自然下垂和平躺在横担两端的铁丝上。个别直立生长强旺的结果新梢,可在开花前,于花序下部进行捏拧,使其受伤下垂。


③当行距≤3米时,横担的长度(1~1.2米)受到限制,直接影响结果新梢的生长,其花前主梢摘心的留叶片数就不能太多,所以应对叶腋处发出的副梢采取“单叶绝后”法进行处理,以弥补主梢叶片数的不足。主梢顶端留双副梢,各留3~4叶反复摘心。当行距为3~4米、横担长度在1.5米以上时,葡萄花前主梢摘心叶片数可多留,并于顶端留一副梢,6~7叶反复摘心。


据调查,沙地生长旺盛的夏黑葡萄,其节间长度6.9~8.3厘米(平均为7.7厘米),一侧横担范围内每条新梢至少可容纳10片叶主梢(玫瑰香、巨玫瑰、摩尔多瓦等品种生长势中庸,可多留叶片),应根据架面情况决定对主梢顶端留一个副梢还是留两个。二次副梢仅留顶端一个三次副梢,三次副梢以后就不再留副梢。


对于生长强势的品种(如夏黑),可根据树体生长和架面稀密程度进行回缩,促发二次副梢上或主梢上端的冬芽萌发副梢来控制新梢的旺长。土、肥、水条件好的园子,同样是葡萄,夏黑其节间平均长达到13.6厘米、魏可为11.5厘米、红地球9.8厘米、巨玫瑰为10厘米,应采用较大的行距,适当加大横担的长度。


④下层的结果新梢自然下垂,当其离地较近时(小于80厘米)应及时吊绑到上层横担两端的铁丝上,但不必梢梢都吊。


⑤新梢的引导、理顺的方向应与其着生主蔓的走向一致。这样不仅可多留主梢叶,还有利于将来结果部位和主蔓的更新,同时也可以在植株(架面)的中部留出一定的空间,利于下层枝蔓的生长发育。此举措对于稳定树势和树体结构大有好处。


⑥生长期喷药应掌握喷头向上,使叶背均匀地着药。


⑦栽植的当年,因加强肥水枝蔓生长迅速,可能会出现枝蔓生长“不充实”的情况,需要在8月以后控水、控肥、控制幼嫩枝梢(副梢)生长,促进枝芽成熟,并在当地土壤开始上冻前,根基培高30厘米的土堆,使冬季非埋土防寒地区幼树能安全越冬。河南省安阳一带冬季需要埋土防寒,采用倾斜主干,便于下架埋土防寒。


最后还需要强调一点,即架与形只是葡萄生产的一个平台,至于葡萄能否生长结果良好,还需要加强土肥水管理打好基础;做好病虫防治是重要的保障;做好合理修剪、维持良好树势;实行适时的分期、分批采收,这样才能提高浆果的品质和产量。


文章来源果农之友杂志,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