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

 泊木沐 2019-02-09

【国家劳役团基地】国家劳役团(德语:Reichsarbeitsdienst,直译为国家劳动服务)系纳粹德国(1933年至1945年)重要教育组织。从1935年六月始,每个德国男青年需在18岁兵役前,首先履行六个月的劳动义务。部分劳役团被用为军训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此劳役适用人群扩大至女青年。“女性服役”之想法在德国并非纳粹原创,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德国女权运动,此想法便有探讨过。纳粹时期的国民劳役之想法则是来源于保加利亚,由纳粹权力机关借用。

1919年3月,德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建立一支420,000人的叫做“ 临时国防军 ”的强大军队的决议。各协约国在5月公布了凡尔赛条约。6月,德国被迫签订该条约,该条约对德国军队的规模进行了严格限制:“德国只允许拥有十万人的军队”。

在保罗·冯·兴登堡总统于1934年8月2日去世后,希特勒接管了魏玛共和国总统办公室,并因此成为了军队总司令。1935年,德国公开藐视凡尔赛和约中列出的军事限制条款,而征兵制度也在1935年3月16日被重新恢复。

尽管常备军规模被条约限制在十万人,但每年都会有与这个数字相同规模的一群新征召兵接受训练。征兵制度引入了德意志国防军这个名字,整个德意志国防军的组织与权力机关都可以被视作纳粹的创造,而与它的统帅部的政治立场无关。

国防军的标志是铁十字,其在一战后期,即从1918年3月及4月开始,就被用作空军与坦克标志的简化版本(所谓“Balkenkreuz”或“横梁十字”)。1935年10月15日德意志国防军的存在得到了纳粹德国官方的证实和承认。

英国作家、前报纸编辑马克斯·哈斯廷斯认为“......以人比人,德军无疑是二战中最好的战斗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杂记阐述》一书中,安东尼·埃文斯写道:“德国士兵非常专业、训练有素、进攻凶悍且防守顽强。他们极富适应力,尤其在战争后期装备短缺的时候”。

在1935年—1945年间,德意志国防军服役军人总数接近1820万人。这个数字由历史学家Rüdiger Overmans提出,反映了曾服役于德意志国防军的人员总数,并非在其他任何时刻德意志国防军的军事力量人数。

德国国防军的伤亡人数从1943年1月第6军团战败后便急遽上升,大约有180,000名士兵在1个月的时间内阵亡。德国国防军在二战里5,300,000的伤亡数字中,有超过80%的伤亡数字是发生于战争的最后两年中。

1945年9月20日,盟军控制下的议会发布声明:所有在德国境内的武装力量,包含SS、SA、SD和盖世太保,以上所有的组织、成员跟机构,包含所有干部、军官队、后备队、军事学院和退伍老兵组织,必须完全的依照盟军所颁布的处理方法解散。【德国,二战前。摄影:Siglitstr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