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五龙池景观) * 《榆次源濄五龙池》 张湘晋 龙泉沸涌少年时 十里荷香已未知 庙堂犹闻经咒转 不见寒虾聚清池 * * 《五龙亭碑碑文》 由于大自然造就地下水经昔阳、寿阳一百五十公里隐伏流动后,在坡力的作用下由此山头下出露成为三晋名泉。 后有郭家堡柳巷武家姑嫂泉边洗衣,食漂桃后生五龙故称“龙池”。 ('隋’时出了'田志超’俗称'田善友’,得道后入介休绵山'禅定’,于唐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坐化,唐太宗赐号'空王佛’。) 清康熙庚子年按傅山《留龙图》建五龙亭。顶上五龙环绕,地下泉井一眼。倒影池中跃跃欲活。民国年间山西中将参谋宁钊将军(源涡人)围地铸龙。水从五龙口中喷出,流入榆次八景之一“源池荷花”之中。 (一九六六年又遇劫难。幸有村民智救才至今日。由于年久失修,顶龙有掉下之危!今有曹贵宾白来福戎长贵宁四儿主持再次重修。 功德布施:许宝莲一千二百元;胡美琴
一千元。 修龙工匠:张守中。壁画故事撰写:张芝田。) 公元一九九九年七月(注1) 二零一五年四月十九日(注2) 注1、亭内旧碑镌刻日期.碑文中无第一段括号中文字。 注2、亭外新碑镌刻日期.碑文中无第二段括号中文字。 (龙王堂) * 《五龙母的传说》 古时,南关没有龙王庙,每逢大旱之年,榆次四乡八村都要到龙王山祈雨,而南关的百姓却要到源涡的龙母庙祈雨,这是怎么回事呢? 却说南关有一户很本份的庄户人家,老俩口四十而过还膝下无子,仅有一女长得玲珑可爱,取名线且姑娘。老俩口视如掌上明珠。光阴冉冉,线且姑娘不觉已年过二八,长得婷婷玉立,还未许人。老俩口一年四季在地里忙碌,线且姑娘在家做饭料理家务,日子倒也过得安稳。 一天,线且姑娘家里来了个化缘的和尚,线且姑娘心善,就给这和尚化了一钵好缘,临走时和尚口中念念有词,并在饭桌上写了“金、木、水、火、土”五个字,而后疯疯颠颠游云而去。 和尚走后这五个字不但有五种颜色,而且还熠熠发光。线且姑娘害怕父母回来遭责骂,急得就用抹布揩擦。谁知这一擦,不但没有擦掉,反而就好像把字上面的灰尘擦掉一样,五个字越发明亮了。急得线且姑娘眼泪汪汪,就又用手指蘸上唾沫去擦,谁知这蘸蘸,擦擦,倒也把这五字给抹掉了。高兴的线且姑娘破啼为笑,总以为躲过了这端事,也就没有把件事告诉父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三个月过去了,可线且姑娘的肚子却一天天大了起来。父母以为她得了大病,急忙找郎中诊看。不看还好,一看老郎中的一句话恰似晴天一声霹雷,震得老俩口晕倒在地,老郎中说,你小姐有孕在身了。 古时一个未出嫁的姑娘未婚而孕可是件伤风败俗的事,老俩口急忙追问女儿是怎么回事,这时线且姑娘已哭成泪人儿一般,纵使自己有千张嘴,万张口也是跳到黄河里面也洗涮不清了。 老俩口见事已如此,眼不见,心不烦,发了发狠心就决意把自己亲生的女儿赶门在外,线且姑娘见父母已绝了养育之情,已是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只好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父母。 从此线且姑娘只好在南关、小东关一带沿街讨吃,后来肚子越来越大,线且姑娘却觉得口干舌燥,每天全身如火烧焚,只好沿街讨水喝,可是奇怪的是无论喝多少水也不能解渴,一时间竟把四乡八邻家的水瓮都喝干了,仍干渴不止。乡亲们见她实在可怜,就告诉她,孩子往东去吧,只要你能到了源涡,那里有喝不尽的泉水,管饱你能喝足。 线且姑娘一直朝东走去,刚走到猫儿岭,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刹时间,天昏地暗,雷鸣闪电,大雨如注,头上的炸雷一声比一声紧,线且姑娘在狂风暴雨中一路挣扎着往源涡村狂奔而去。 线且姑娘终于在源涡村的荒野中找到了泉水,她急爬下来拚命地汲吸泉水,这时天空中忽然一声震天的霹雳炸了下来,把线且姑娘炸晕气绝,在雷鸣电闪中,从线且姑娘身上突然飞腾起五条颜色不同的龙,在大雨中绕源涡上空久久迂迥,不肯离去,再看那线且姑娘早已坐化了。 五条祥龙围绕在母亲身边迟迟不肯飞去,后村人依此而筑龙母庙,五龙池。 每逢农历七月初二祭拜龙母,村中要搭台唱戏,以此纪念线且姑娘。每逢“六月六,长谷秀”的时节线且姑娘就要回娘家少住几日。到七月初二再回龙母庙。回娘家时,由五龙轮流接送。但其中有一条小白龙在接送母亲回姥姥家时,总是低着头,顺着身子到南关,再倒着身回龙母庙,临走时总要在南关上空瞌上三个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五条龙为赤、黑、紫、青、白五种颜色,其中白龙为老五,最小最淘气。有一年榆次大旱,玉帝让白龙给施雨三分,谁知这小白龙调皮淘气,竟连连打了七个嚏喷,下了七分雨,使榆次地界的白龙河泛滥成灾,榆次北乡一带已成泽国。安宁、窑上、郭家堡、南关也是水漫金山,一片沼泽,为此受到玉帝的处罚。 白龙觉悟后,觉得很对不住姥姥家的黎明百姓,再也不敢滥发淫威了,所以在接送母亲回姥姥家时只得顺着身子去,倒着身子回,不敢翻龙身唯恐有个闪失,再对不住南关的黎明百姓了。 ——以上为我的兄友屈存琛先生于2011年1月14日根据榆次南关时年76岁的李和尚讲述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