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你是创造者,还是跟随者?这往往决定了未来你的前进速度和能够到达的高度。 22、永远别忘了安静地做好眼前的事。 23、优秀的人才进入合作的团队,可以激励别人,也被别人激励。你在一生中可以从事各行各业,唯一不能改行的,就是做人。 24、真实的人生不会天天都在放礼花,也不会天天都送玫瑰花。工作岗位也一样,大多数时候是在默默做一些平淡的小事。我所说的接受平淡,就是接受生活的真相。反过来说,只有接受平淡,才有可能不平淡。如果总是试图对抗平淡,你注定平庸,相信吗?因为生活不会给你那么多的机会,所有的不平淡,都是忍耐足够多的平淡之后诞生的。 25、创作往往包含着三个步骤:始于“感触”——比如你被一件事或一个人打动,想要创作一首诗;终于“表达”——这首诗最终完成了;但中间这个词是最重要的,有了“感触”不能立即“表达”,而是要去“追寻”——经历了足够漫长的“追寻”,等到一切成熟了,都会有完美的“表达”。 26、衷心希望大学生们,当你们将来走向社会的时候,面对一切变动和未知,请用“好奇”而不是“恐惧”去面对。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就是好奇。我看到所有伟大的创造者,眼神中都写着一种巨大的好奇。而那些习惯于抱怨的人,早已失去的等等的耐心。 27、阅读图书,是首先筛选出高于你的作品,你要仰视他,然后去攀登。而来自互联网的阅读内容大多是平等的,你会选择与你脾气相投的,你喜欢的,跟你水平接近的。我担心来自互联网的这种同等水平的阅读,让你失去了自我挑战的机会。学习,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去喜欢你不喜欢的,适应你不适应的——也就是打开自己,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同的声音。包容,是阅读的另一种趣味。没有包容就没有拓展。 28、佛教讲苦集灭道,什么意思?“苦”就是每天你要面对的事情,“集”是你要把苦收集下来之后面对,“灭”就是想出办法来,把它给解决了,“道”就是变成共通的规矩,可以应付你将来的事情。 29、重要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面对人生的态度。乐观的人一定比悲观的人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虽然人生的真相更值得悲观。 30、名著之伟大从来不在于它所谓的“中心思想”,而在于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它拥有太多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正是这些细节,诠释了种种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教育有一个非常糟糕的地方,就是什么事儿都得有“中心思想”。我们读书是在读什么?读鲁迅、周作人,还是傳雷、梅里美?其实都不是。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