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疾病的发生。比如说,家长陪孩子做作业却被气成脑出血。这事乍一听让人匪夷所思,可还真就在现实中发生了。 日前,南京总医院就接诊了一位年仅33岁的母亲李女士(化名),她在教女儿做作业时,因为孩子动作过于磨蹭而大发雷霆,导致脑部的一根大血管的分支血管出现破裂,进而诱发了脑出血。据悉,这是该院接诊的首例因辅导孩子功课而中风的患者。 据进一步了解得知,李女士本人体型偏胖,且饮食习惯比较“重口味”,爱吃油腻辛辣,平素即有高血脂和高尿酸。而更严重的是,她还有高血压,但本人却并不知情,入院后其血压一度达到220mmHg。陪孩子写作业的当天晚上,她在严厉斥责孩子之后随即出现了舌头“不听话”的现象,说起话来像是大舌头;用手握笔写字时也握不稳,不仅动作缓慢,写出的字也是歪歪扭扭。但李女士当时一心以为自己只是气过了头,并未将此放在心上。然而,之后过了3天,李女士的症状依旧没有缓解的趋势,说话甚至更不利索了,这才意识到身体可能出了问题,赶紧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接诊后为其安排了颅脑CT,检查发现脑出血,当即入院治疗。 “李女士身体原有的危险因素,遇上一时情绪激动,最终造成她的脑血管一瞬间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于是引发了中风。”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玲说道。而幸运的是,李女士的中风发生在主干血管的一个分支血管上,经过治疗很快就已恢复了八成,口角歪斜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右侧肢体也基本恢复了运动功能,可以做出诸如拿、捏等精细动作,预计很快便可出院,之后再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李女士的身体就能完全恢复正常了。 刘玲医生建议,“李女士的这次教训比较惨痛,在此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们以后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注意方式方法,辅导孩子功课时尽量心平气和一些,这样不仅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也有利于自身健康。” 事实上,像李女士这次的事件足以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类似的情形加以防范。脑出血听起来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很遥远,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但其实有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那么,有哪些诱因可能导致脑出血呢? 不可忽视的脑出血诱因 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可能诱发脑出血的因素,或许在不知不觉中你就已经做了增加自身脑出血风险的事情!常见的诱因包括以下6种: 1、血压波动过大; 2、用力过猛; 3、气候变化; 4、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摄入盐分过多、体重超重等; 5、突然情绪激动; 6、过度劳累等。 如何有效预防脑出血? 要做到预防脑出血,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压。这是因为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因就是高血压,控制好了血压,就相当于预防了相当大一部分的脑出血可能性。 要做到控制血压,有两点需要在日常中特别注意。一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用并调整降压药,养成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使血压尽量保持平稳,不可过高或过低。这样既能避免血压波动损伤血管壁,又能防止过低的血压可能引发的脑灌注量不足。二来日常饮食方面必须做到严格限制食用盐的摄入量,此外还包括减轻体重、降低血脂、适量锻炼,这样才能巩固和促进药物的降压作用。 另外,刘玲医生还特别提醒,对于中风,时间是最关键的,越早得到有效治疗预后就会越好。临床上对于脑出血的急救有一个4.5小时的时间窗,如果事发后能够在这个时间段内及时治疗,救治的成功率将得到大大提高,致残率也会大大降低。 刘玲医生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快速识别中风的方法——“FAST”法。“FAST”法是国际上通行的中风识别方法,非常简便实用,共分为四个方面: F(Face,面部):观察微笑时面部是否出现歪斜; A(Arm,手臂):嘱双臂平举,观察会否无力垂落; S(Speech,言语):是否出现说话口齿不清; T(Time,时间):抓紧时间就医。 如果发现有人出现了符合上述几点的现象,如无法正常微笑、手臂无法保持平举、吐字不清、沟通出现困难等等,则应引起注意,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诊,以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出现。 |
|
来自: 昵称37375912 >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