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流浪地球》变得更精彩?

 九鼎星河 2019-02-09

《流浪地球》我拉家里和亲戚一共看了三遍,效果非常好。

如果满分十分的话,片子按最严格的标准也有7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加2分,中国科幻迷憋了二十年的一口气再加1分,最终结果——满分!

写到这估计有人不满意了——什么叫最严格的标准也有7分啊,多严格啊?你是不是又要死扣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甲乙丙丁?

各位同志不要急,看完前两段应该知道我是自己人。而我认为:不给改进方案的批评都是耍流氓!

下面,请允许我以一个新人编导的身份,讲一讲我让《流浪地球》变得更精彩的改进方案。

警告:以下内容含有剧透

500

基于游戏《stellaris》的P图,很有趣的二次演绎

一、换不完整的一口气

初看《流浪地球》是大年初一下午。出电影院的时候我整个脑子都是空白,交完3D眼镜就开始一遍遍回味电影情节。

二刷《流浪地球》是初二下午,认认真真地看了看特效,想想服、化、道和后期的辛苦,差点哭出来。

三刷《流浪地球》是初四下午,已经知道了影片可能为时长剪掉了部分内容,看的时候脑补了一下,更爽了。

然后,我拿出编剧课上教的东西,盘了盘这部电影。突然,我意识到一个问题——

电影往后放,我越上不来气,感觉节奏整体上......有点快?!

地木引力扰动、外骨骼驱动力大小之类是科幻迷的问题;运载车碰撞痕迹不够之类是后期和道具组的问题;不让说英语的唱主角拯救世界,根本不是个问题。

但观影途中换不完整一口气,是个问题,是个普通观众的问题。虽然瑕不掩瑜,但这个问题是存在的,而且是可以改进的。

改进方案其实没那么复杂,甚至不需要把“叛军”加进来。要我说就三个字:多聊天。

二、情节点?过场戏?

 一本书中多一个数学公式就会减少一半读者。——霍金

以此类推,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也会让文章少一半读者。希望各位赏个脸,坚持一下。

咱一般观众聊电影,总会说“剧情如何如何”,评价电影的时候也总会从“剧情”“内容”之类的角度出发。前面说的“上不来气”,用这个说法就是“剧情过于紧凑,信息量太大”。换成编导的说法就是:“情节点过于密集,过场戏不足,节奏略快”。

等会,情节点是啥?过场戏又是啥?

其实我们还在说一个东西:剧情。但在影视工作者眼中,剧情是可以像积木一样,用情节点和过场戏拼出来的。

影视工作者写剧本的流程,和小说家创作并不一样,跟中学生憋考试作文更是相去甚远。在影视工作者看来,一个剧本包括情节点和过场戏两部分,前者是主要角色,后者是串场龙套。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就拿刘启和韩朵朵套衣服跑出麻将馆那段戏来做个例子。如果按照情节点和过场戏来拆分,这段戏可以是这样:

500

由于这段戏承接前面逃学路上的部分,所以开始就是过场戏。这一段里,刘启和黑老大的两次高频互动构成了情节点,而中间聊天和走动的部分属于过场戏。

为啥那两处是情节点呢?这就要引出定义了:

情节点(Plot Point)在电影或电视剧的编剧术语中特指一个事变或事件,它被紧紧织入故事之中,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

虽然学术上有一些说法,但咱们普通观众不用分那么细。个人简化版定义为:

情节点,是指对剧情产生实质推动作用的事件。

刘启带韩朵朵进麻将馆,换了个地方,没推动剧情。

刘启跟韩朵朵走的时候聊天,说了两句话,没直接推动剧情。

但刘启跟黑老大交换货物套出衣服,为接下来上地面做了准备,推动了剧情。黑老大阻拦时二人爆发冲突,导致刘启不得不带着韩朵朵逃往升降机,推动了剧情。

由此,我们可以引出过场戏的定义:

过场戏,指为交代剧情而安排在重点场子之间的零碎场子。

这个定义还是有点拗口,我也给咱普通观众整个个人简化版:

过场戏,是指无法对剧情产生实质推动作用的事件。

网文作家为了拖情节凑字数,常常会让人物大段大段地聊天,或者对某个地方进行事无巨细的描写。在电影中,这就相当于演员停在一个地方聊天,或者不停进入新场景却什么都不做。这种事情我们都不喜欢,认为这叫“水”“拖节奏”。从编剧角度看,这就是“情节点不够,过场戏来凑”。

而《流浪地球》的问题,跟上述情况刚好相反。

三、注点水,更好看

 流浪地球的问题在于:情节点太多,过场戏太少。而接连不断的情节点,把全片的节奏拉得越来越快,在崩断观众神经的边缘疯狂试探。

先声明:这里没有否认情节点不出彩的意思,而是从全片剧情节奏角度出发。硬菜很好,但一桌只有硬菜反而会出问题。

一般来说,电影的情节点和过场戏串起来,会呈现这样一条剧情线:

500

我们常说的“起承转合”,在编剧上有专门的术语和阶段划分。为了不让文章再少一半读者,我就用这个说法来讲。

一般来说,电影中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情节点,但真正称得上影响节奏的并不多。如果把这些情节点列出来,填满上面那四个圈也就差不多了。

《流浪地球》就不得了了,我以三刷观众的记忆来数一数啊:

1.刘启和韩朵朵上地面

2.逃离济宁震区,被最高动员征用

3.上海遇险

4.刘培强和老马出仓前往主控室

5.苏拉威西救援成功,但地球已无法逃脱木星引力

6.点燃木星方案

7.全球广播,获得增援

8.“新年快乐”,领航员空间站牺牲

9.幸存者撤离,地球脱离险境

这些情节点的摆法符合节奏曲线,但过场戏太少了。对照上图,《流浪地球》上述九个情节点串起来是这样:

500

蓝色为《流浪地球》,黑色为对标

马不停蹄、快马加鞭、风驰电掣......不仅全是硬菜,上得还越来越快。如果中间再加点过场戏——哪怕让角色停下来多聊聊——整体节奏就会更好一些。所以我一开始就给了三个字:多聊天。

但我这种入门者都知道的问题,郭导和他的编剧团不会不知道,后期团队也不会看不出。为什么他们还是选择了现在这种节奏,连注点水都不肯呢?

四、风萧萧兮易水寒

《流浪地球》一开始很惨,因为观众对它没有多少期待。

《流浪地球》后来更惨,因为他前面的《三体》变成了一个“雾件”,让投资方对中国科幻片过敏。作为新人编导,我怀疑他们连素材都没拍够,以后也没法补拍。

《流浪地球》接下来特别惨,因为原投资方撤资了。到这一步,如果不是那出“空手套战狼”,这片子可能就胎死腹中了。

郭导的团队想不想做中国科幻大片?估计做梦都想。但如果他们换不来高回报,搞不好就成了中国科幻大片的绝唱。虽然成片质量过硬,但拍片率上不去也要出事。而影院经理们拍片时,对一部电影的时长很敏感。

绝大多数影片的时长在1-2小时这个区间,短于这个不叫电影,长于这个很难进院线。长于2小时还能保证稳定排片的,必须有足够的知名度。上一个这么干成了的,是《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而当时观众期望普遍很低的《流浪地球》,显然没有这个资格。

我相信郭导他们不迂腐,否则不可能“空手套战狼”。正是为了让这部片子不被无关紧要的问题干扰,他们才忍痛剪掉那么多部分,只为满足院线期望的时长。明明还有更多的东西想讲,却只能死命憋着。

500

先活下来,再谈其他。只要瑕不掩瑜,能剪的全剪掉,包括那些过场戏。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这问题不会出现在我们以后的科幻大片里了。

五、深刻的市场教育

如何让《流浪地球》变得更精彩?注点水啊。

可注水之后超过2个小时,院线不接受怎么办?资方不看好怎么办?

我相信,现在他们都经历了一轮深刻的市场教育。而《流浪地球》的发行方,可能会考虑让剧组把剪掉的素材重新放进蓝光光碟或者别的什么里面,再拿出来卖。

不过,就算不能,我也会买正版碟的,只要他敢出。

最后重复一遍我对《流浪地球》的评分:满分十分,片子按最严格的标准也有7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加2分,中国科幻迷憋了二十年的一口气再加1分,最终结果——满分!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