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群是人的坟墓,别小看不合群的人(建议收藏)

 文殊院士 2019-02-09

更高级的哲人喜欢独处,并非他喜欢孤独,只是他的周围没有同类而已(尼采)

1816年,黑格尔是德国哲学界公认的大牛,在柏林大学讲课;

那时候默默无名的叔本华,却有着和他不同的哲学观,当时叔本华非常想在哲学上超过黑格尔。

1820年,叔本华得到了柏林大学主讲哲学的位置,还特意与黑格尔在同一时间进行授课。

很快叔本华不敌当时闻名世界的黑格尔,他的课一个学生都没。

可是在哲学这条道路,叔本华依然我行我素,闲暇时间继续哲学的学习和写作,

他认为群众只是盲目接受权威,不太容易接受真理。

直到1851年,叔本华才出版《论文集》,

由此获得广泛关注,叔本华哲学终于获得认可。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很多人认为:合群就是人脉,就要潜心钻研人际关系。

但是在很多场合,那些刻意的合群大都是无效的社交,叔本华没有迎合权威黑格尔,而是坚信自己的能力,最终获得认可。

我们普通人何尝不是如此,毕业刚工作时,父辈们总是教导我们:一定不要得罪人,多个朋友多条路。

工作多年之后,我发现这种刻意的迎合,让我失去的远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奇葩说》第五季选手杨奇函曾说过:

如果作为一个普通学生的你,上午参加了成龙新片的发布会,下午旁听了马斯金的制度经济学,晚上买票参加李泽楷的慈善晚宴,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呢?

你向成龙要签名保安会阻挠你,马斯金也不会给你写大学推荐信,李泽楷更不会和你合作。

与其有时间做这些无效的社交,不如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自己身上,用那些时间去完善自己的能力,等到时机成熟,人脉、圈子都会不请自来。

你要记住:用人情得到的朋友永远只是暂时的,而通过人格和能力吸引来的朋友才会长久。

那些看似不合群的人,只是在你无效社交的时候,丰富自己而已。

孤独,是聪明人的日常

尼采说过:更高级的哲人喜欢独处,并非他喜欢孤独,只是他的周围没有同类而已。

1845年,28岁的哈佛毕业生梭罗一个人来到瓦尔登湖,远离了现代文明的喧嚣,自建小木屋,春种秋收,过着自给自足的恬静生活。

在两年的独处生活中,他默默的聆听、感受生活、思考人生;在这样的孤独中,他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最终他将他两年隐居生活,变成了一部超现实主义经典佳作:《瓦尔登湖》。

美国国会图书馆将它评选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本书之一”。

“人群往往是人的坟墓”

有时候更为聪明的人选择通过孤独、不合群来修炼自己,而平庸的人则浪费独处的好时光。

人群是人的坟墓,别小看不合群的人(建议收藏)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正如叔本华所说,一个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审视、成为真正的自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时间很贵,孤独很贵,你请别浪费。

有时候,别小看那些不合群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