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几何开始,当下的“教育”几乎让所有父母焦虑,无论这父母受教育程度多寡。 什么是教育? “教” 字 是孝+文,孝同效,是模仿、遵循的意思,文是道的符号表达,在天为道,在地为文,也就是文以载道的意思。因此,教就是遵循天地大道;而“育”与“居”同源,是父母生养孩子的意思。 所以教育就是遵循天地大道,生、养孩子。所以教育可以是艰苦的过程,当不应该是焦虑的过程。 所谓艰苦,就象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是方向的明晰下的过程艰辛。就像马拉松比赛,方向和目标都已经清晰,但是过程无比痛苦,就本质而言,是痛并快乐着。 焦虑则不然,焦虑是身处无边黑暗中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向前走,怕掉进无底深渊;向后退,怕再也赶不上大部队。是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教育真的是遵循大道,怎么会让人茫然不知所措呢? 让人焦虑的“教育”不是教育,因为它迷失了方向。本质而言,它更像是一场赌博。赌博就会让人焦虑,因为赌博要付出金钱成本,赌的标的越大,焦虑越大。(名牌管理学院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而人生最大的成本是什么呢?当然是生命,如果把生命当作赌博的筹码,而结果完全不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变得无比巨大。 当教育遵循大道的时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教育遵循着自己的规律稳步向前,而身处这个过程中的孩子,提挈天地,应时而生,应季而长。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或为良相,或为良医。人生,进可攻退可守,出入自由。 中国人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西方经济学说稀缺才会产生价值,这种价值观本质上是奴隶制价值观(《逃出克隆岛》、《逆世界》以及为什么要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奴隶制价值观就是要人为地把整个社会的平等人群人为地分为高级、低级;人为地把所有产品分为奢侈品(其实是无用的东西)、普通品······ 当稀缺才会产生价值时,两相一定高于良医,人人都想去作良相,却不知道举国只需要一个良相,而社会则需要无数个良医。数量上的本末倒置就是这样。 所以他们热衷于给大学人为排名,其实一个真正的学术机构,她的排名只有一个:就是她替天行道,造福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程度。而不是一群砖家躲在黑暗的屋子里炮制出来的产品索引。 当教育变成了一门生意,制造稀缺就顺理成章了。因为稀缺可以制造惶恐,惶恐可以产生竞价,竞价会带来利润最大化。 这就是我们焦虑的源头! 若想“教育”不焦虑,就必须让教育回归替天行道本质,让教育变成成人的教育。 若想“教育”不焦虑,就要让职业回归职业的本质,职业不分贵贱,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所谓的“奢侈品”,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所谓的“贵族”,教育就不可能回归教育的本质。 替天行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才是教育。 |
|
来自: 昵称33542116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