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夏教授和程丽华老师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在座的还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曹勇军,我对几位老师印象特别好。夏教授讳名家顺。先生说,人到中年,总有一些感悟。就他这个名字而言,所谓家顺,不过是人的一种祝福,但人生顺与不顺,却不是求来的。如果求之即来,谁不会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以每当名利心一起,夏教授立马就很警惕。虽然不一定完全摆脱了名利,但尽量不直接去求名利。而是顺道。 顺什么道?顺天道。天之道,就是自然的规律,甚至包括社会规则。人一旦顺应天道,一切都自然而来,包括名利的获得。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说白了,道理也很简单。名利不过是阶段性目标,天道则是终极目标。取法乎上,方能得乎中。 程丽华老师是夏教授的得意门生、芜湖市语文教研组长、安徽省高考命题老师,谈锋甚健。她认为,人生不在于长短,人能活120岁意义又能怎么样?生命的质量和意义没有了,躯壳的留存无足轻重。在她看来,只要致良知开始,致良知结束,那就不要在乎一切外在评价,勇敢做自己。 但并非每个人这么想,曾经一位英语老师就问过程老师一个问题,学习语文意义和价值在哪里?阅读和写作不是生活的必须,语文考得很烂的学生,照样上985。她孩子从不读书,但工作后旅游健身追剧,生活得热气腾腾,不照样生活得充实快乐?那么,语文学习的意义究竟在哪呢? 这个反问代表了很多小市民的看法,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确实很难堪。我们又不能反唇相讥,学生学不好英语,就没有美好生活了?唐诗宋词的时代,不照样充满着诗意和远方?但这样反问,陷入读书无用论死结,显得语文老师没什么文化。 我们确实有理由追问,既然不学语文,生活照样充满了快乐,那么语文的价值和意义到底在哪呢? 其实语文不好,生活照样过得很快乐,这句话的错误至少有两点。 一是生命不在于快乐,而在于体验。 如果生命在于结果,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坟墓,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一个吃过葡萄的狐狸与没有吃过葡萄的狐狸是不一样的。 快乐只是体验的一极,不应是人生唯一追求。酸甜苦辣咸,喜怒哀乐嗔,都应该有所体验,才能丰富人生,才算人间值得。 哲人说,没有受伤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诗人说,以梦为马。仅仅用快乐来评价人生的意义是肤浅的。 永远快乐不仅渺茫,而且荒谬。道理很简单,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告诉我们,人生一切乐事瞬息即逝。欢娱嫌夜短,不仅是心理的感受,也是人生的常态。 快乐就如人生的刺,走得最快的,都是最美的时光;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乐,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满足得像猪,却是常见的。但一个满足得像猪一样的人,真能成为我们的孜孜以求?这难道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猪栏的理想? 二是即便是快乐,其层级也有不同。 快乐如同糖衣炮弹,在无限的痛苦和绝望之后,包裹着一点点快乐。对于快乐,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但到最后,除非我们追求西天极乐世界,或者基督教所说的幸福只能在天上,我们几乎不可能在尘世获得完整的快乐。 事实上,就算同样是快乐,快乐的层级也是不同的。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无所求是高级快乐,快乐有高低之分。 第一层次是肉体和感官的快乐。 那个运动追剧旅游的人,他们或许快乐,但他们的快乐有限。运动只是四肢发达,头脑未免简单。追剧只知道好人和坏人。旅游也只是想喊:长江啊,你TMD真长!黄河啊,你真TMD黄! 暴发户似乎也是快乐的。他们挥金如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读书,没文化,很潇洒。但这种快乐属于感官和肉体,是最低层次的快乐。持续时间短,而且很容易产生幻灭感。一旦幻灭,人就很容易活成一坨肉。 第二层次是精神灵魂的快乐。 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飞跃,在于我们先祖有一天突然发现一朵花的美丽。这一朵花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但那一刻,这个人被这朵花吸引,一种若有若无的暗香穿越了这个人的灵魂。他感到无与伦比的快乐,不为什么,仅仅因为这朵花美丽,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感到清洁和愉悦。人类至此才发现,在肉体之外,原来还有另外一个精神生命。 于是,我们。对一朵花微笑,一颗心随时为世界颤动。被一个旋律感动,让泪珠长久站在睫毛之上。涂抹一段文字,灵魂在云层之上舞蹈。 快乐决定于精神,不是由肉体,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个发现不亚于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公理发现以后,从此武力再也不能征服世界上所有人。发现了精神灵魂是快乐的源泉,从此痛苦变得不再可怕,肉体陡然失去了专制。于是彻底明白了古人,一箪食,一瓢饮,何以不改其乐? 叔本华说,人只能体会自己所能理解的快乐。颜回也是如此,高层次的快乐超越了口腹之欲,在思想和灵魂的深处。 第三层次是发现和创造的快乐。 前两者的快乐,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其快乐都来源于外在的赐予。我们匍匐在上帝面前,乞求赐予我们快乐,如同一个个可怜的乞丐。 这难道就是真生的快乐?浮士德与魔鬼打赌,一旦自己愿意停下来,就要输掉灵魂。魔鬼帮助,让浮士德无所不能。浮士德经历了海伦之美的诱惑、政治权力的考验、富贵逼人的烦恼,一次次挣脱出来,不为所动。 当他垂垂老矣,看到一大堆自由民喊着号子填海造陆,面对这种改天斗地的伟大创造,浮士德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双眼浑浊,用嘶哑的喉咙喊出来:“你太美了!请逗留一会儿吧,我愿意为你停留!我愿意我的一生在永劫中消耗!”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极致的快乐常常与伟大的痛苦有关。宁愿输掉灵魂,也要赞美创造之美。那么创造的快乐肯定远远胜过灵魂的愉悦。 更重要的是,前者是自然获得,后者是主动创造。正如萧伯纳所说:“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 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读书写作,做一个文化人。为什么语文天生美丽? 因为语文能够增强我们的体验,丰富我们的情感,让我们经历各种各样波澜壮阔的人生,并且获得创造的至美时刻。 世界上若没有语文,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语文天生重要! 与清风舞,共明月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