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个很奇特的王朝!因为你说他强吧,契丹、西夏、女真轮番吊打他,屈辱、屈辱、再屈辱!你要说他弱吧,他是硬撑了三百多年,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少有,而且国土面积不大,却养得起百万之众的禁军。宋朝以靖康耻为节点,分为北宋和南宋,南宋算是北宋的残余势力所建。吊诡的是,北宋正规军被女真人一冲围城,二冲投降;而北宋残余势力在国土面积更小的情况下,却没让靖康耻重演,建立了南宋,又挺了一百五十多年,还硬刚了“上帝之鞭”的蒙古几十年。南宋这群北宋残余势力是怎么做到比北宋后期的百万禁军还厉害的? 一、北宋重文轻武,而南宋经历亡国惨败后,武将地位有所转变。北宋立国是由赵匡胤靠武力逼宫而来,所以他对武将各种防范猜疑。当然这没啥,毕竟有枪就是王的时代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而且持续的已经够长了。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措施限制了武将的权利,这种重文轻武的做法造成了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反观南宋,一直是风雨飘摇,被人追着打,这时候你还限制武将?你还想活不想活了?像岳家军这样的存在,在北宋完全不可能,分分钟肢解军队,将领斩首。两宋对武将的态度其实从另一面也能看出来,北宋时期出名的都是哪些人?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欧阳修、吕夷简、包拯、王安石、司马光等。南宋呢?岳飞、韩世忠、刘锜、吴阶、余阶、王坚、孟珙等。虞允文文人吧,还是靠打仗出名的。北宋就一个武曲星狄青出名,但不光普通文人看不起,就连欧阳修这样的大儒也是一顿羞辱。北宋的武将完全是带着镣铐跳舞,跳好了还是镣铐,跳不好估计命都没了。 二、澶渊之盟后,宋朝经历百年和平,武备废弛,南宋虽是北宋的残余势力所建,但都经历过战争洗礼。北宋刚建立还经常打,将领士兵也都是打出来的。澶渊之盟后,契丹人也不愿再折腾宋朝了,每年收点钱安稳过日子。两国的边境也基本没有冲突,实现了和平状态。北宋虽然和西夏打了几场,但都输了,赔点钱求和了。北宋就这样在和平环境中慢慢地荒废了武功。战斗力都是打出来的,要不美军怎么会那么强?北宋军队长年不打仗,力不能穿鲁缟。所以女真人从深山老林里爬出来,风卷残云地就解决了不怎么打仗的契丹和北宋。反观南宋,赵构一建国,女真人立马追了过来。不打?敌人逼着你打!南宋军民就在抗击女真人的进攻中变得彪悍起来,宗泽,岳家军,杨再兴,黄天荡等等都是女真人的噩梦啊!实战才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正途。 三、南方的地形远比北方的平原更能限制女真骑兵的发挥。这个很好理解!北方基本都是平原,很适合骑兵冲击。不巧的是女真人骑兵最拿手。冲过了黄河就到了开封城下,无遮无挡。女真骑兵再追击南宋小朝廷时,各种被挡。想往回走,还被困在黄天荡一个多月。人难走,马难行。要是再来个水土不服,一鼓作气的势头早被折磨完了,只剩逃命一途了。所以说南宋的国土面积虽然小了,密布的河流水网却大大限制了女真骑兵的实力发挥。如果北宋不投降,节节抵抗,也许会是另一番场景。 四、南宋经历亡国之痛,抵抗意志比北宋要强。现在人经常说化悲痛为力量,这放在南宋这帮人身上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了。靖康之变后,宋朝都城开封府被攻破,二帝被俘,带回北方行牵羊礼去了;妃嫔公主被当货物一样充作赔款,路上受尽侮辱,结局悲惨。南宋皇帝赵构的母亲也在其中。这不仅是赵家的家仇,也是宋朝军民的国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孟珙攻破蔡州时,仍然惦记着带回金哀宗的尸首。哀兵必胜!这是北宋军民体会不到的。 虽然南宋的形势没有北宋好,但一切的一切,都倒逼着南宋军队不断成长,来担负起守卫南宋小朝廷,报国仇家恨的责任。只是南宋这个小朝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放弃了大好的收复故土的机会。“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才是南宋致命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