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地理工作室 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老丁侃地理”,添加,然后长按公众号,选择置顶。每天6点13分,给您推送,欢迎转发,让更多人和您分享。点赞、留言、甚至打赏,都是您对我的厚爱。老丁在此给大家拜年了!猪年诸事大吉! 承蒙大家厚爱,《高中地理微专题精选100例》一书在短短两个半月内销售一空。现正跟出版社协商年后加印一小部分,有需要预订的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加马老师微信13932090535。 31.高低、多少和变化——气候要素和气候特征的描述【试题引入】 1.读下图,完成要求。 分析基多气温特点。 【答题模式】 本题是描述某一点状区域的某一气候要素的特点。单一气象要素的特点描述可以总结为两点: 1.写明数值特征:气温高低,降水多少,气压高低,风速快慢等; 2.写清时间变化特征: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降水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压和风速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等。 答案:1.终年温和(数值特征),年温差小(年变化),昼夜温差大(日变化)。 【试题引入】 2.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读图完成要求。 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答题模式】 本题是描述某一面状区域内的某一气候要素的特点,可以总结其答题模式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写清分布特征,注意方位描述的准确性; 2.写清数值特征(数值大小、极值区域、数值空间上的变化——等值线的疏密和弯曲等); 可以概括成公式为:分布+数值(大小、极值、疏密和弯曲等)。 3.数值特征的影响。 答案:2.西南和东南部(分布)气压高(数值大小),有高压中心(极值),等压线稀疏(疏密),气压梯度小(疏密的影响)。中部偏北(分布)气压低(数值大小),有低压中心(极值),等压线密集(疏密),气压梯度大(疏密的影响)。 【试题引入】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a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图b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答题模式】 本题是描述某地点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是多种气候因子特征的综合,尤其是气温和降水特征的综合。答题模式如下: 1.气温高低(定性:高温、温和、寒冷等;定量:15℃以上、15℃以下、0℃以下等)及气温的季节变化;温差的大小; 2.降水总量多少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定性:多或少;定量:600mm以上等); 3.雨热的组合特征。 答案:3.①全年(气温的季节变化)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气温高低);②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降水总量多少);③5—10月(或者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 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降水的季节变化)。 【做题巩固】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6.阅读北太平洋海域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两地的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分析其降水较多的原因。 (2)描述C、D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核泄漏事故,判断核污染对中国影响的大小,并简述原因。 【学生总结】 微专题31.气候要素和气候特征的描述 4.(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 5.(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较差较大。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即可) 6.(1)B 沿岸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终年西风气流的吹拂;沿岸海岸山脉的地形抬升,地形雨充沛。 (2)相同点: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在0℃以上;不同点:C地雨热同期,夏季降水较多,分配较均匀,D地雨热不同期,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较多。 (3)核污染对中国影响较小,因为该时期为冬季,东亚盛行西北季风,通过大气环流难以影响中国,强劲的日本暖流及北太平洋暖流将受核污染的海水主要带向东北方向,通过海水也难以影响中国。 老丁 ∣一个教地理的小卒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